你想像的動物園符合現況嗎?

雖不及日本城市型水族館 Xpark 開幕時風光熱鬧,充滿兒時回憶的台北市立動物園和新竹動物園,近年也各自經歷了熱帶雨林館落成與翻修再設計。但仍有不少遊客因缺乏生物背景知識而無理投訴,像是水豚躺在泥巴中打滾一定有問題(水豚這麼做很正常);同時也有眾多理性聲音對「動物欄舍是否設計不周」和「海洋生物受傷頻繁、行為不自然」等問題提出討論。

翻開人類建立動物園的歷史,可說滿是血淋淋的篇章。「動物園」在早期僅是專屬王宮貴族的活體蒐藏園,裡頭飼養美麗的飛禽走獸,還有外地進貢的珍稀物種,為的是彰顯自己的地位。像是 15 世紀,鄭和下西洋帶回中國的瑞獸麒麟,其實就是非洲的長頸鹿,而那對長頸鹿在中國最後怎麼渡過餘生,課本就沒再細談了。

而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歐洲人不斷於異邦發現新物種,到 18 世紀工業革命時,中產階級興起,開始有人收藏奇珍異獸,也有開放民眾參觀的皇家動物園。生物學研究在此時雖然有長足進展,但殖民地被無節制的掠奪,動物多半是為了「滿足與娛樂人類的獵奇心理」而被囚禁。

以散文著作《希臘三部曲》記錄與諸多與動物為伍的童年時光,並因而聞名於世的自然生態作家傑洛德‧杜瑞爾(Gerald Durrell)將大半生都投注在一手成立的英國澤西動物園中,但對於動物園的態度卻是「希望不再有動物園 」——言行乍看矛盾,言下之意卻是希望「沒有動物再面臨瀕危」以致需要設立動物園來圈養這些恐將絕跡的物種。杜瑞爾曾走過美其名「野外蒐集」,實為獵捕動物的年代,他比同行更善待動物,最終仍無法接受動物遭受無謂的對待或因人而死,便停止捕捉野外動物。

1959 年 3 月 26 日,傑洛德‧杜瑞爾(右一)建立的澤西動物園第一次對外開放。(@DurrellWildlife on Twitter)
@DurrellWildlife on Twitter

回到英國後的杜瑞爾,因不滿當時以動物牟利和對待動物的方式,而無法在動物園界立足,於是成立屬於自己的澤西動物園,結合保育與研究,致力於改變重視娛樂遊客遠高於動物福祉的動物園體制。

杜瑞爾於 1995 年過世,他的影響力仍不斷地讓世界各地的動物園與水族館改變對動物的態度以及責任。到了 21 世紀的現代,許多生物面臨野生棲地遭破壞、族群減少的危機,動物園便成為「方舟」,將動物留在原棲地進行「域內保育」,為物種的存續守住防線。而許多轉型後的動物園不再從野外抓動物來展示,改以跨園甚至跨國作動物交換;且欄舍設計、動物營養學也不斷地精進,為的是讓現有的動物能過得更好。

@DurrellWildlife on Twitter

最為人詬病的動物娛樂表演不再,動物園改為以獎勵代替懲罰的動物行為訓練(目的是降低動物發生緊迫反應)(註);水族館則持續有海洋公園宣布不購買或繁殖新的鯨豚,並終止鯨豚表演。如今的動物園不再限制自身為「遊樂」場所,它同時也是研究、保育單位,並為了改變現狀,擔起公眾教育的責任。

當世界在改變,身處台灣的我們呢?三、四十年前,台灣經濟起飛、錢淹腳目時,民眾大量走私長臂猿與紅毛猩猩等野生動物而飽受國際撻伐,無論公私單位皆有過現在來看十分荒謬的行徑。管理者和民眾對待生命的態度是否也該與時俱進?

台灣「生命教育」至今還非主流,目前也未達成共識。人們對動物園、水族館會出現兩種極端的態度,一派帶有貶意,對理解動物本身不感興趣,恣意拍打欄舍、大聲喧嘩要動物做娛樂表演,投餵動物垃圾,對動物的態度還停滯在 19 世紀;另一派則是認為被關起來的動物都很可憐,動物園就是罪惡,應該要解放所有動物讓牠們回歸自然。

在台灣,實際有「動物展演」的場所包含商業導向的私營農場、遊樂園與海洋世界,有的善盡飼養之責,有的卻環境髒亂、動物健康堪憂,或突然結束經營導致動物無處可去。不僅如此,台灣還有法律上的問題,從建築法規到野生動物相關法條都需要調整。

另外是民眾認知和現實的落差,輕則不瞭解動物習性,重則是帶入個人情緒,對動物有過度擬人化的想像。以新竹動物園翻修一例,新的動物園非常適合親子一遊,「沒有籠子的動物園」更是受到民眾讚賞。遺憾的是,設計者似乎沒站在動物的角度規劃。新欄舍滿足了人類對「自由」的想像,少了籠子看起來很美觀,實際上卻限縮動物的活動空間,更缺乏休息的後場。即使空間相對變大了,展示的動物卻變少了,先前飼養在大鳥籠的鳥都去哪裡了呢?不要有籠子乃至不要現有的動物園,都是治標而不治本。

由於盜獵盛行,稀有的安哥洛卡象龜 (Ploughshare Tortoise)成為瀕危物種。1986 年,杜瑞爾在馬達加斯加為安哥洛卡象龜進行就地保育(In situ conservation)的繁殖計畫。2015 年,杜瑞爾野生動物保育信託(Durrell Wildlife Conservation Trust)將復育成功的 100 隻安哥洛卡象龜野放。@DurrellWildlife on Twitter

你是怎麼看待動物園和水族館的呢?是校外教學的場所、出遊的好選擇、囚禁動物的牢籠又或是物種保育的方舟?你想像中的樣子,真的符合現況嗎?讓你開心玩樂的地方,真的是個快樂天堂?你拒於千里之外的,真的是動物園,還是一百年前經營不善的單位?

你需要的是什麼、想從動物園得到什麼?動物真正需要的又是什麼?相信每個人都不同的見解,也相信大部分的人不屬於兩種極端,而是足以改變現況,願意聽、願意理解,也有意願改變的「大眾」。

註:當動物接收到緊迫的任何事件稱為緊迫源(Stressor),例如追逐牠不讓牠逃離、過度擁擠、極度的寒冷或是熱、更換環境、去美容院、去醫院、更換食物等情況,身體的防禦機制就會啟動緊迫反應(Stress response),產生許多生理上的的變化。緊迫狀況長期持續會降低免疫的反應,同時也抑制生長和繁殖。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