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自行車賽的頒獎女郎,是傳統或是物化女性?

即便你不是自行車迷,也一定曾經看過這個畫面:環法自行車賽結束後,兩位身材高佻、穿裙裝的女郎為冠軍拍手鼓掌、獻上花束,然後在選手雙頰獻上一吻,她們的正式稱呼是「環法賽的女主人」(Tour hôtesse),不過更多人將她們暱稱為「頒獎女郎」(podium girls)。

但不只是環法自行車賽,舉凡重要的自行車大賽,都可以看到頒獎女郎的身影。二十多年前,這些女孩從賽事終點所在的城鎮當地選出,只需要年齡低於三十歲、身高相當即可,但現在的頒獎女郎則是從上百位模特兒中精挑細選出來。

頒獎女郎的工作並不輕鬆,她們在早上六、七點就要起床梳妝打扮,在會場招待貴賓和媒體記者,直到晚上才能休息。當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頒獎台上替冠軍選手披上冠軍衫、獻上花束和香吻,贊助廠商會仔細觀察每位頒獎女郎,她們是否上相,是否露出疲態或剛好長了顆青春痘,得到這項殊榮的頒獎女郎就像是美夢成真,而沒獲選的則有如受到懲罰,甚至會痛哭落淚。

根據規定,頒獎女郎和自行車手間不准交談,不過頒獎女郎和自行車手間私下傳情並不罕見,德國車手顏斯.佛格特(Jens Voigt)便曾說自己輕易就可以舉出十對頒獎女郎和自行車手夫妻。

但也有自行車手逾越界線,2013 年車手彼得.塞根(Peter Sagan)就在頒獎台上捏了頒獎女郎的臀部,事後才聲明道歉,今年六月車手楊.貝克蘭(Jan Bakelants)在受訪時被問到會帶什麼行李隨行時,竟然說出「當然是一包保險套,你永遠不知道頒獎女郎會在哪裡出沒」,當然也在飽受批評後聲明道歉。

最近幾年,頒獎女郎開始招致物化女性的批評,實則職業自行車界本來就是極端重男輕女,女性車手從來沒有機會參與正式賽事,儘管 2014 年起有了女子環法自行車賽(La Course),但為時一天的賽程只有 89 公里,這還是許多車手積極爭取之下才有的結果。

歷史最悠久的環法自由車賽在 1903 年創辦時,受到 1870 年普法戰爭落敗的影響(註),「重振體魄、培養戰鬥精神」本就是目的之一,而另一個原因則是自行車為女性帶來更多力量,不僅讓她們擺脫了緊身束衣和長裙,也賦予她們行動的自由。「有些將自行車稱為『自由機器』,因為它讓女性得以從一處移動到另一處,而不須陪伴。」專研美國女性運動史的西密西根大學教授琳達.波利西(Linda Borish)說。

就像著名自行車賽事新聞網站(Cyclingnews.com)副總編蘿拉.威斯羅(Laura Weislo)所說的:「你在電視上的職業自行車賽中唯一會看到女性的機會,就是站在頒獎台上的模特兒,而且那只會讓運動中的不平等加劇。」

為了回應社群媒體的批評,今年初,澳洲國際單車賽(Tour Down Under)決定用年輕的小車手取代頒獎女郎,而和環法自行車賽同屬三大賽的環西自行車賽(Vuelta a España)也決定自今年起由「穿著優雅」的一對男女取代頒獎女郎,當然也不再會有香吻。

至於環法自由車賽,目前仍然打算維持這項傳統,沒有計劃要改變,「在法國,沒有關於性別歧視的爭論。」主辦單位 Unipublic 的執行長哈維爾.圭蘭(Javier Guillén)這麼說。


註:當時環法車賽由甫創刊《汽車報》(L’Auto)舉辦,最直接的目的是提振報紙銷量。在敗戰氛圍和反猶主義催化下,猶太軍官通德案嚴重激化社會對立,《單車報》(Le Vélo)數位金主不滿該報主筆同情軍官的立場,於是出走成立《汽車報》。軍官多年後方得平反。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