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的 80 年:漫畫史上最經典夥伴為人遺忘的歷史

他們無畏無懼、他們是狠角色——而且他們來去匆匆。然而,蝙蝠俠短命的女夥伴給予了我們希望:在漫畫中,女性可以不只是「被關在冰箱裡」


八十年前,羅賓——或者你也許會稱他為漫畫史上最經典的夥伴角色、「神奇小子」、在《蝙蝠俠》陰暗面中的明快存在——突如其來地,跳進了《偵探漫畫》第 38 期的封面。

第一位成為羅賓的角色是迪克·格雷森(Dick Grayson),他在 44 年的「羅賓」生涯中,奠定了我們現在所認識的這個夥伴角色形象:無止盡地講雙關語和驚呼「他X的……!」(Holy…!);紅、綠、黃撞色的披肩和上衣,鱗紋三角泳褲和精靈靴;以及顯見的勇敢可靠。

一代羅賓:迪克。(DC Comics)

他的繼任者,傑森·托特(Jason Todd)在 1983 年接任時,為這個角色帶入了叛逆色彩:他公然反抗蝙蝠俠,成了首位在職期間喪命的羅賓。第三任提姆·德雷克(Tim Drake)則將羅賓帶入九〇年代的摩登世界,加了一個嶄新的大寫「R」字在胸口,有了電腦駭客的能力,以及(終於)穿了件長褲;提姆人氣甚高,還推出了個人系列作品。

二代羅賓:傑森。(DC Comics)

而在 2006 年,現任羅賓達米安·韋恩(Damian Wayne),翻轉了這對活力雙雄(Dynamic Duo)的活力狀態:在他的父親布魯斯「死了」之後,達米安變成一位陰沉而憤怒的夥伴,同時更開朗、幽默的蝙蝠俠——穿上斗篷的初代羅賓迪克·格雷森——登場。

達米安後來也死了——但和他爸、傑森,以及許多其他超級英雄一樣,他也復活了。

三代羅賓:提姆。(DC Comics)

但其實,還有另外兩位羅賓,她們的生命和傳奇一直遭大眾遺忘,甚至忽視——「神奇女孩」嘉莉·凱利(Carrie Kelley)和史蒂芬妮‧布朗(Stephanie Brown)。

神奇女孩——害怕,但不氣餒

在 1986 年發行的外傳《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中,嘉莉以羅賓之姿登場,這本漫畫普遍被視為史上所有蝙蝠俠漫畫中最具影響力的一本。如果你曾見過任何 1986 年以後的「披風戰士」(caped crusader),那你很有可能已經見識過這本漫畫留下的經典形象:一位野蠻而強硬的蝙蝠俠,穿著笨重的外骨骼、開著宛如坦克的蝙蝠車和超人戰鬥。但其中有一個元素卻未能有同等影響力:第一位女羅賓。

外傳羅賓:嘉莉。(DC Comics)

在某些方面嘉莉和其他任羅賓並無二致:她穿著相同的服裝和精靈靴,且年僅 13 歲、十分犀利也十分聰明。而在另一些方面,她則截然不同:一位紅髮女孩(ginger girl)——而非黑髮碧眼的男孩,且時常陷入恐慌之中。

若說神奇小子們是由他們的自信所定義(「他X的臭屁青年啊,蝙蝠俠!」),嘉莉的恐懼則是她故事的驅動力。她像其他羅賓一樣無畏、一樣是狠角色,但不同在於她也會感到害怕。在祕密基地蝙蝠洞(Batcave)的一個橋段中,嘉莉凝視著傑森的紀念棺;當她得知前任羅賓於在職時死去時,她很害怕——但並未氣餒。

如今,嘉莉只在(和 DC 主線無關的)該漫畫續集中出現,並在各種蝙蝠俠作品中短暫客串。當《黑暗騎士歸來》將永遠為人所銘記,她卻持續為人所遺忘。

近 20 年過去,於 2004 年,第二位女羅賓登場了。史蒂芬妮·布朗原是《羅賓》系列漫畫的配角,主角提姆·德雷克的戀人。當提姆辭退羅賓一職時,史蒂芬妮自告奮勇接替他,而蝙蝠俠也同意了。史蒂芬妮在短短兩期連載後就因不服從蝙蝠俠命令而被開除,然而任何熟悉羅賓一角的人都知道,叛逆是定義了這個角色的決定性特徵之一。在接下來的主線故事(《蝙蝠俠:戰爭遊戲》)中,她為了向蝙蝠俠證明自己,而落入壞人手中,以一種高度性化(sexualised)的方法,被戴著黑色面具的惡棍殘忍虐待。不久後,她便遭作者宣判死亡。

四代羅賓:史蒂芬妮。(DC Comics)

史蒂芬妮不是第一個死去的羅賓,也不是最後一個。但和傑森·托特不同,她沒得到半點紀念。2008 年,《戰爭遊戲》出版四年後揭露史蒂芬妮其實偽造了她的死亡,並被帶回了蝙蝠家族。在一幕中,蝙蝠俠向在史蒂芬妮死後再次擔任羅賓的提姆解釋,他沒有幫她建紀念碑,是因為懷疑她還活著。提姆似乎對這個藉口不甚滿意——許多漫畫粉絲也是一樣。

我們何以沒有更多的——或至少待遇好一點的——女羅賓,乃是某個更廣大問題的症狀之一。在替 DC 的《羅賓八十周年特刊》撰稿的 11 名作家中,只有兩位女性:德文·格雷森(Devin Grayson)和艾米‧沃爾夫拉姆(Amy Wolfram)。去年 1 月至 3 月間 DC 發行的所有漫畫裡,工作人員中女性占 16%;作者僅占 13%。

《羅賓八十周年特刊》封面,列出所有官方版本出現過的羅賓。(Yasmine Putri / DC Comics)

去年 DC 慶祝了蝙蝠俠誕生八十周年,此間沒有任何一位女性執掌過《蝙蝠俠》或《偵探漫畫》。而且除了格雷森在《夜翼》和《高譚騎士》的作品外,至今還沒有其他女性作家執筆過蝙蝠俠系列漫畫。再考量到《蝙蝠女孩》、《貓女》、《蝙蝠女俠》等衍生作有多少女性工作人員,彷彿她們只能寫女性英雄的故事。

在她死前,史蒂芬妮問蝙蝠俠:「這一切是真的嗎?我真的有當過羅賓嗎?」「你當然當過,」他回答。

然而在 2007 年,當時任 DC 執行主編丹·迪·迪奧(Dan DiDio)被問及沒有立她的紀念碑一事,他說:「她從來不是真的羅賓。」到了 2011 年,DC 正式將史蒂芬妮當羅賓的那一段時光從原著中抹去。同年,《蝙蝠女孩》的作者迪倫·霍羅克斯(Dylan Horrocks)透露,早在《戰爭遊戲》之前便已決定了史蒂芬妮的死亡,當初會讓她當羅賓「純粹是為了捉弄讀者而玩的把戲」。儘管霍羅克斯與格雷森雙雙反對這樣的故事走向,史蒂芬妮最終仍承受了折磨與死亡。

漫畫裡針對女性的暴力長久來一直班班可考。1999 年,未來的 DC 漫畫作家蓋爾·西蒙(Gail Simone)和其他女性主義粉絲,一起編撰了如今鼎鼎大名的「冰箱裡的女人清單」(Women in Refrigerators),這名字的由來是個頗老套的情節:「綠光戰警」的女友亞歷山德拉‧德威特(Alexandra DeWitt)遭人謀殺後,被塞進了冰箱。

漫畫中女性角色在遭遇性侵、殺害、致殘、虐待或其他傷害時,會被「冷凍」起來,只為了映襯出男性角色的光環。蝙蝠俠系列就特別因 1988 年艾倫·摩爾(Alan Moore)的《蝙蝠俠:致命玩笑》中,將蝙蝠女孩芭芭拉‧高登(Barbara Gordo)給「凍」了起來,而招致罵名。芭芭拉遭小丑開槍射傷而下半身癱瘓,這一舉是為了折磨蝙蝠俠,和芭芭拉的父親:警察局長高登。漫畫未有著墨這件事對芭芭拉的影響。據説,當摩爾詢問他的編輯能否讓芭芭拉癱瘓時,編輯蘭‧偉恩(Len Wein)回答:「好啊,沒問題,癱瘓這婊子吧。」

更包容的羅賓:誰都有資格,成為最經典的夥伴

那麼,「神奇女孩」除了冰箱之外,還有棲身之處嗎?最近的事態發展顯示,這並非遙不可及。《我們是羅賓》(We Are… Robin)系列漫畫描繪高譚市一群青少年,勇敢地接下打擊犯罪的重任。主角是非裔少年杜克‧湯瑪斯(Duke Thomas),他最終以新英雄「信號」(The Signal)的身分躍升為蝙蝠家族的一員,並獲得了包括女性在內的一眾配角支持。然而,從 2018 年開始,這幾位少年羅賓們就再也不曾在漫畫中露過臉了。儘管如此,《我們是羅賓》仍以一種真誠的方式告訴我們羅賓一角如今所象徵的意義:無論任何孩子、無論來自何方,都可以成為史上最經典的夥伴。

但在主線故事中,情況卻並非如此。前三名羅賓是黑髮碧眼的白人男孩。嘉莉是一名白人女孩(而且她還不是正傳漫畫中的羅賓);第四位,史蒂芬妮,也是白人。達米安有阿拉伯裔、華裔和高加索裔血統——但他常常被「洗白」(whitewashed),畫得跟前幾任羅賓沒什麼不同,故事中也很少提及他的身分背景。一名隨意翻閱的讀者,很可能把達米安誤認為另一個白皮膚、藍眼睛、黑頭髮的男孩。他們也可能理所當然地以為,羅賓一直以來,都只是單一一名特定的男性角色。

現任羅賓:達米恩。(DC Comics)

那麼,羅賓到底是為誰而生呢?夥伴是年輕人進入超級英雄幻想宇宙的一種方式。雖然如《蜘蛛人》這樣的年輕英雄,也滿足了不少年輕讀者,但「夥伴」有些特別之處,而「羅賓」更有些特別之處。能作為八十年歷史中的一部分、能被大眾文化中最知名的人物之一:蝙蝠俠挑中和訓練,以及能依憑自己的實力,在轉眼間變得家喻戶曉……很少有角色能與羅賓的豐功偉業相提並論。同樣,也很少有超級英雄有如此大的潛力能去變得更包容,因為,很少有超級英雄的披風,能如此頻繁地一代代傳遞下去。

雖然羅賓依然還是非常「男性」,但或許,女孩們不總是得回頭才能尋到一名神奇女孩。當達米安出發前往新的生活時,有一名新的羅賓會到來。也許,她會站在嘉莉曾低頭凝視傑森紀念碑的地方(也許,還會出現一個給史蒂芬妮的紀念碑。)她會害怕,但不會氣餒。她會穿上紅綠黃撞色服裝,而她會是羅賓。也許,有一天會的吧。在那天到來之前,我們會一直等著她。

《我們是羅賓》主角杜克(左)與其他「羅賓少年」。(DC Comics)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