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經濟

TIMOTHY A. CLARY/AFP via Getty Images
TIMOTHY A. CLARY/AFP via Getty Images

疫情糟透了。也可能很枯燥乏味。而這種食之無味的乾癟日子正推動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改變——從人們的購物清單、行為傾向、工作效率,到整體的經濟發展

馬克.霍金斯(Mark Hawkins)可說是無聊界的專家。

在攻讀心理諮商學位時,他十分著迷於那些探討「無聊之療效」的文章。他寫了本書,名為《無聊的力量》(The Power of Boredom,暫譯)。空暇時,他喜歡坐在沙發上,盯著窗外。

「這非常困難,但我確實試著讓自己盡可能感到無聊,」他近期受訪時說道。

但在疫情期間,即使是42歲、與妻子住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的霍金斯,有時也會厭倦無聊感。

出於對刺激的渴望,他上亞馬遜買了些東西,「主要是書」,像是娥蘇拉‧K.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翻譯的《道德經》和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書》。

「我下單幾小時後就收到了,」霍金斯說道。「就網購對經濟的影響來說,我們現在會想要買更多、更多、更多東西,因為很多人待在家裡閒得發慌,所以我們上網購物。」

已有許多現成的方式可以去評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疫情嚴重影響勞動市場,讓美國今年1月的失業率達到6.3%,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種種限制讓美國人的支出減少,儲蓄率升至史無前例的高點。而當人們逃向空間更大、人群更少的地方時,房價亦開始飆升。

疫情影響經濟的另一種方式,是讓人們感到無聊。

疫情限制社交活動、休閒活動和觀光旅遊,單調的日常少了常態偏差,許多人被迫過上一種更寂寥的生活。這造就了一種集體的百無聊賴——它形塑了我們的行為、我們購買的東西,甚至我們的生產力。

「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在家,我們為居家空間投資了更多的錢,」市調機構 NDP 集團零售分析主任馬修.柯恩(Marshal Cohen)表示。「而我們花錢購買的東西,都是為了能讓自己忙起來。」

專家指出,無聊對經濟的影響還沒有充分的研究,這可能是因為現代社會從未經歷過堪比這次疫情的狀況,但許多人都同意,這確實是個重要議題。人們花錢的方式,反映著他們的情緒狀態——「你好嗎?」的答案,就在亞馬遜包裹和 Target 百貨的收據裡(後者去年年中的獲利破紀錄地成長了八成)。

美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是一項經濟指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人們對未來的樂觀程度。而有一個指標,或許可以協助預測市場波動性、或住宅裝修趨勢——無聊指數。

「反正很閒」心理下的 GameStop 現象

近期,無聊對經濟的影響最傳神的例子發生在1月底。業餘散戶爭相買進瀕臨倒閉的電玩零售商 GameStop 的低價股票,其中許多人都是 Reddit 論壇「華爾街押注」(Wall Street Bets)上的鄉民。這些投資人將 GameStop 的股價推升到天文數字般的高點,接著又讓它崩盤墜回地面。

他們的動機,有部分是為了跟避險基金對做(避險基金押注 GameStop 股價下跌)。另一部分,則是因為無聊。

「我很無聊,我手頭上有8,000美元閒錢,有什麼至少能讓我賺點小錢的投資標的嗎?」用戶名 biged42069 的 Reddit 網友在華爾街押注版上寫道,當時正是這場股市狂潮的高點。他得到的回答全都一致:GameStop。

2月18日,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針對 GameStop 事件辦了一場引發熱議的聽證會。會議焦點是市場波動和股票交易,但有些證人卻承認,他們會處於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有太多空閒時間。

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金融監管研究主任珍妮佛.舒爾普(Jennifer Schulp)在聽證會上列舉了幾個吸引散戶進入公開市場的可能因素,並指出「疫情期間人們待在家的時間變長,可能也在此事件中起了作用。」

當然,疫情期間,有許多人可能過得比以往還忙碌。護士、雜貨店員工和其他關鍵工作者,幾乎沒有體會到封鎖下的單調乏味。那些離開工作崗位,卻要照顧不能去學校的孩子的女性,也常感到疲憊不堪。她們的日子,由視訊教室、晚餐和睡覺時間串成。無聊,從某方面來說,是一種奢侈,由那些擁有空暇、擁有無法被填滿的時間的人所體驗著。

而有幾類人比其他人更有機會體驗到無聊。比如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的經濟學者丹尼爾.哈默麥許(Daniel Hamermesh)所說的:獨居的人更有可能感到無聊。哈默麥許也在研究疫情封鎖期間的孤獨感。

「真正的負擔會出現在那些單身、獨自生活的人身上,」他說。「我會認為,無聊感和孤獨感之間的連結應該相當緊密。」

無聊常是一種訊號,代表某件事無法讓人感受到意義;研究無聊心理的佛羅里達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艾琳.威斯特蓋(Erin Westgate)說,情緒「就像快速自動反射的訊號,為我們正在做的事提供反饋。」若就無聊而言,那是「我們的身體和心理警示我們『有什麼出問題了』的一種方式。」

然而,疫情限制了我們,讓我們無法去做那些能使我們感覺良好的事。

美國政府資料顯示,受疫情影響,今年1月,近四分之一美國人採遠距辦公或在家工作。而據 SafeGraph 一份分析,電影院、餐廳和博物館等娛樂場所的人流量,在疫情封城初期暴跌超過50%,而後停留在比疫情前低25%左右的水準。

2020年5月進行的研究「美國國家疫情情緒影響報告」(U.S. National Pandemic Emotional Impact Report)發現,有53%受訪者表示他們在疫情期間感受到的無聊程度,比疫情前更高。

威斯特蓋說,無聊感可能會導致各式各樣的行為,像是更追求新鮮感、對報償更加敏感等。「如果你正在斟酌某個決定的利與弊,無聊感會突顯那些利益。」

無聊感也會讓人更容易冒險和衝動,它讓人不只是想要尋求些別的事物,而是尋求有意義的事物。

威斯特蓋說,這對無聊的一連串反應,有助於解釋 GameStop 現象。投資股票,不只是一種由冒險傾向和投資報酬所推動和吸引的行為,它也讓人感覺意義十足:對很多投資人來說,它是一種抗議形式。

投資作為一種應對疫情無聊感的方式,也激起了廣大的散戶當沖熱潮。億創理財、嘉信理財及 Robinhood 等網路證券經紀商的新戶數呈現爆炸性增長。

疫常時期,不同凡想

和所有情緒一樣,無聊不只提供我們指引行動的資訊;它也透過「期待」發揮作用。在無聊(通常被當成一種負面感受)之下,我們可能會在疫情期間做出某些決定,例如要買什麼、做什麼——而這些決定,都帶有避開疫情的期望在。

疫情初期,自製麵包的熱潮讓全美商店的酵母售罄,同時拼圖的銷量飛漲、園藝成為熱門嗜好。草坪和園藝用品產銷商 Scotts Miracle-Gro 的銷售額在2020財政年度(美國財政年度計算至當年九月)增加超過30%,達到41.3億美元紀錄。封城期間,人們在園藝發現的新興趣,更促使該公司首度買下超級盃廣告(註)。

住宅裝修也同樣蓬勃發展。據市調機構 NDP 集團調查,截至去年11月,美國有81%消費者在半年內購買過住宅裝修產品。美國油漆大廠 Sherwin-Williams 表示,該公司2020財年第四季和整個財政年度的銷售額都刷新紀錄,部分原因是他們在 DIY 和住宅重新粉刷生意的強勁表現。顯然看著油漆變乾比起疫情下的無聊感有趣多了。

還有一些銷量同樣有所增長的商品,像是能讓我們打個不停的電動遊戲,以及其他有助緩解疫情壓力(或許還有待在家的無聊感)的產品:心靈勵志書籍、蠟燭、通訊設備……美國吐司烤盤的銷量也在2020年躍升了近60%。

無聊也可能驅使人們去做更多自毀行為,但連這點也影響了經濟。美國成癮治療中心(American Addiction Centers)去年9月份的研究〈豪飲 vs. 無聊〉(Booze vs. Boredom)指出,有三分之一受訪者表示,疫情帶來的無聊感使他們喝了更多酒。酒類銷量一路飆升。

澳洲政府行為經濟小組(Behavioural Economics Team)資深顧問貝克.威克斯(Bec Weeks)表示,一天的某些特定時段裡,就算不感到無聊,也會降低人們的生產力。

研究證實,在無聊的時候,神遊(mind-wandering)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但對疫情期間在家工作的數百萬人來說,有些神遊的最好機會(像是每天的通勤時間)早就不存在了。  

「即使在那些我們曾感到無聊的時刻,也常有許多我們沒意識到的事在發生,」威克斯說道。

然而,疫情下的無聊感,可能也正在重新調整經濟的走向。

《無聊的科學》(The Science of Boredom,暫譯)作者、心理學家珊迪.曼恩(Sandi Mann)表示,無聊可以讓人們和商業活動變得更有創意。

「這就是停工和無聊的效果,」她說。「迫使我們跳脫舊有的模式去思考,因為那就是我們有時間思考時會做的事。」

註:超級盃平均收視率40到60%,收視率極高,廣告時段因此非常搶手。2020年,30秒廣告要價500萬美元。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