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漫遊,巧遇不羈的街頭塗鴉

從前,對於紐約布魯克林有著治安不佳的刻板印象,走訪紐約多次,卻遲遲不敢前往。今年因為多了些旅伴壯膽,加上在網路上發現心儀的住宿公寓,冒險精神即刻啟動。七天六夜,我們同行三人,決定住到河的另一邊。

這天,承接著大雪後的好天氣,陽光與積雪的相互折射,美麗的街景令人心情大好。由於時差還沒完全調整好,精力相對不足,用完早餐後決定放棄原本的觀光行程,留在附近走跳。威廉斯堡(Williamsburg)是新興的非主流集散地,有大批不同領域的創業人士進駐,近年更是房價高漲;週末除了當地人,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也被吸引至此。他們探索古著店面,一嚐香濃的熱咖啡、點份可口的墨西哥餅,再接著駐足欣賞多彩的塗鴉牆。

早先,紐約的塗鴨緣起於哈林區,但在地產商的開發下,街頭文化被迫轉移到東村,接著發展到布魯克林,再從中區分至威廉斯堡與布許維克(Bushwick)附近。而我們則順著文化的遷移,步伐輕鬆緩慢,從貝德福德大道(Bedford Avenue)逛起,一路到布許維克。一直以來,大眾對於塗鴉藝術的評論始終褒貶不一;有些人認為是街頭文化的象徵,有些則是擔心門面的問題。不過,以此次的個人經驗來說,布魯克林絲毫沒有多數人對於街頭塗鴉的雜亂甚至是邊緣化的感受,映入眼簾的反而是極為精彩的景色。塗鴉與當地的嬉皮文化相呼應,大型的牆面或是樓房的側邊,都是街頭藝術家的創作畫布,效果的確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在散步的過程中,恰巧遇見正在作畫的團隊 ATOM。他們四到五人,每人負責一項作品,也適時給予身旁的夥伴幫助。而身為旁觀者的我們,也忍不住停下腳步;從對街移動至較為靠近他們的街口,伴隨著藝術家們自行攜帶的音樂節奏,仰慕噴漆帶來的活力與不羈。塗鴉的過程,是場揉合靜動的表演。晚餐後窩在沙發上編修照片,想起了口袋中從團隊招集人 Atom Rodriquez 手中接過的名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上網搜尋了資料,這才發現他與團隊在布魯克林區域頗有名氣,擅長大型的橫幅字樣創作,今日能夠親眼目睹,實在榮幸。

我人即便已回到英國,依然在社群媒體上持續追蹤,發現那時看見的半成品取名為「Louder than Love」。在螢幕前嘴角上揚,近期的倫敦有些動盪,而這專屬於街頭塗鴉的繽紛溫暖,似乎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後記:布許維克每年都會定期舉辦「工作室開放週」(Open Studios),作為已停辦的 Dumbo Art Festival 的延續。在那週末,來自各區的紐約客都會來訪,一窺數百個開放的工作室。除了能欣賞多位藝術家現場創作與塗鴉,也能參加他們獨樹一幟的藝術派對。頓時,這個區域成了紐約最大型的街頭藝廊。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