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托斯卡尼魚群的海底大理石樂園

從打擊非法拖網捕魚的目標開始,在漁夫保羅的努力下,一尊尊大理石雕像沉入大海。這些藝術品被寄予厚望,要拯救海洋生態、增加小鎮的觀光收入,也要做永垂不朽的歷史遺跡

義大利‧塔拉莫內(TALAMONE)—— 隨著賽麗娜號渡輪緩緩靠岸,保羅‧方裘里(Paolo Fanciulli)暫時停下撒網的動作以及永續漁業的話題,將手指向一處空蕩蕩的海面。

保羅‧方裘里搭著電動艇前往視察他的水下藝術計畫「魚之家」。(Gianni Cipriano / The New York Times)

「那裡,在燈塔下方,」腳上穿著黃色高筒防水長靴的方裘里說道,「雕像就在那裡。」

在南托斯卡尼海岸這一崎嶇岩岬下方約 8 公尺處,魚兒成群參觀一座以四塊大理石組成的博物館,這些大理石來自米開朗基羅喜愛的採石場,並由知名藝術家所雕刻而成。

再往北一點,另外 20 尊卡拉拉大理石雕像有著截然不同的作用——它們扮演著水底哨兵的角色,防止以拖網非法捕魚的業者繼續消耗塔拉莫內的海洋生態。

在這條路的盡頭,風箏衝浪手拂過海灣水面,一旁空地上有逾 18 尊大理石雕像,如遺蹟般靜靜地躺在草地上,等待方裘里募得資金將它們送入海底。

「想想看,一、兩百年後,人們會發現這些雕像,」人稱「漁夫保羅」的方裘里說道。

他的「魚之家計畫」(House of Fish)是環保運動、是藝術計畫,也是行銷活動,更欲做一個能永垂不朽的歷史遺跡。

他認為,如果家鄉有了全世界最大的海洋保育博物館,那麼世界各地的潛水客和觀光客都會前來造訪,讓塔拉莫內站上國際舞台。

目前,塔拉莫內仍默默無名。全年人口約 125 位居民,「或許更少,」小鎮上的烘焙師兼業餘歷史學家、82 歲的艾莎‧查卡(Elsa Ciocca)說,「因為我記得有 2、3 個人剛去世」。

大理石像準備沉入塔拉莫內海底。(Gianni Cipriano / The New York Times)
藝術家 Giorgio Butini 以卡卡拉大理石打造而成的雕塑作品「水」(Acqua)。(Gianni Cipriano / The New York Times)
義大利托斯卡尼的漁村塔拉莫內,靜謐美好的日出景象。(Gianni Cipriano / The New York Times)

1860 年,獻身於義大利統一運動的將領朱塞佩‧加里波底(Giuseppe Garibaldi)曾在遠征途中停留這座小鎮以補充彈藥。當地居民以此事蹟為榮,而這位愛國英雄的雕像,至今仍矗立在寂靜冷清的廣場上。而對於軍火商曾將火藥和地雷從塔拉莫內運送至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伊朗門時期的伊朗(註),以及薩達姆掌政時代的伊拉克的這段歷史,居民就不怎麼自豪了。

每到夏季,這座小鎮總滿溢時髦度假客。來自羅馬的有錢人將帆船停靠在碼頭,坐在咖啡廳八卦著俄羅斯財團主又買了附近哪棟別墅。托斯卡尼的少男少女和退休政客飲下餐前酒後,便躍入這座中世紀堡壘腳下的大海中,悠享假期時光。近年有愈來愈多載著中國遊客的遊覽車,一台台地停在港邊,等著要搭乘觀光渡輪到鄰近的厄爾巴島。

鮮少人注意到,水底下存在著旨在拯救塔拉莫內海洋生態的裝置藝術。58 歲的方裘里希望世人能知道他的心血結晶。

「我會告訴你漁夫保羅的一切故事,」某個剛破曉的早晨,方裘里一邊迎接來自皮埃蒙特和羅馬的情侶們上他的船,一邊如此說道。為了參加方裘里的托斯卡尼海岸「釣魚觀光」探險,他們每個人花了 80 歐元(約 2,600 元新台幣),幫他釣魚並一同享用午餐。

隨著夕陽西下,停泊中帆船的桅杆間透著晚霞橘光,方裘里以自己的四段婚姻講起了人生大道理:「水中的魚兒像女人一樣,有時滿載而歸,有時則一無所獲」、分享了關於當地上流人士的軼事:「一群鐵公雞」,又意味深長地煩惱著誰要接替他的位子:「保羅走了以後,誰來做這些呢?」

他拿出相簿展示小時候的自己,以及捕獲大魚時的照片,還有一本本貼滿義大利和國際新聞剪報的文件夾。

「那是我,」他對 73 歲的瑪麗亞‧格拉齊婭‧莫格莉亞(Maria Grazia Moglia)說,指著標題為〈勇士與海〉的雜誌文章中的一張照片。

「你在電視上看過我嗎?」他問。

數十年前,方裘里和第一任老婆在查卡的麵包店旁邊開了間魚鋪。隨著海洋魚類逐漸減少,店也關門大吉了。把矛頭指向非法捕撈的他,開始對附近的商業漁港實行「封鎖」。每到晚上他都會假冒成海巡人員,在小船上放上警示燈以趕走那些不肖漁夫。

有些人懷疑方裘里將炸彈丟到水底,藉以炸毀非法業者的漁獲,因為他的表兄正好是軍火商公司阿傑西亞方裘里(Agenzia Fanciulli)的老闆。這家公司的網站寫著,其負責業務包括「絕密商品」和被視為重大爆炸性物質的「國際海事組織一級危險貨物」。

「我們幹的是別的事,」漁夫保羅說道。

他的環保熱忱除了引來媒體關注,也讓黑手黨找上門。他收到死亡恐嚇信,且被列入魚市黑名單中。於是,夜間的非法拖網捕魚持續進行——巨大沉重的漁網橫行海中,將海底水草植物等生態鏈的命脈一掃而空。

2006 年,他受到政府補助及熟客們的捐款,將數百個消波塊投入海床周圍,啟動全新計畫以保護當地水域不受非法漁業侵擾。

不過對方裘里而言這還不夠。

「我的夢想是將藝術作品放到水底下,」他一邊將貼有「致漁夫保羅」標籤的白酒倒入玻璃杯中,一邊說道。「上面這標籤是我第二任老婆做的」他說,「不對,是第三任。」

卡拉拉採石場的經營者深受卡裘里的偉大願景而感動,捐出了 100 個大理石塊,讓卡裘里的水底藝術夢終於成真。

方裘里與即將沉入附近海域中的大理石像。(Gianni Cipriano / The New York Times)

卡裘里邀請多位雕塑家一同打造作品。英國知名藝術家艾蜜莉‧楊(Emily Young)雕刻了重達 10 公噸的一張面孔,這個名為「哭泣的守衛」的作品,在 2015 年與其它雕像一起沉入水中。

自此之後,被珊瑚和植物所覆蓋的雕塑品成功吸引了魚群回來,而漁夫保羅則盡他所能地捕魚。

他將滿載著黃條紋海鱒、條紋紅鯔魚、貝類海鮮、灰色剝皮魚、鯛魚、鰤魚的漁網拉上來,興奮地向客人展示一條蠕動著的歐洲康吉鰻,接著將牠的頭朝甲板上重擊兩次。

「我們的麻醉劑!」他高聲說,接著將暈了過去的鰻魚放到冰桶裡。

一位乘客問他海裡是否有鮪魚。

「當然有鮪魚,」方裘里說道,「你今晚就會嚐到,我老婆會煮。」

「哪一任老婆?」莫格莉亞問。

那天晚上,賽麗娜號的乘客、其他約 60 名觀光客,和當地居民一同齊聚方裘里的家。方裘里將自己的家改造為花園餐廳,一邊烤著捕獲的鮮魚,一邊推廣自己的藝術計畫。

方裘里(右一)帶著觀光客搭乘他的漁船出海。(Gianni Cipriano / The New York Times)
觀光客們在幫方裘里現任妻子蓋爾薇絲(左一)一起解開漁網。(Gianni Cipriano / The New York Times)
方裘里(左)在他的餐廳裡指著新聞畫面裡的自己。(Gianni Cipriano / The New York Times)

方裘里的現任也是第四任妻子珊卓‧蓋爾薇絲(Sandra Galvis)來自哥倫比亞,在綠色和平組織工作。她一邊準備著義大利開胃麵包布切塔、薄切生牛肉、鮪魚和鯔魚蛋,而方裘里在賽麗娜號工作的 34 歲女兒萊蒂西雅‧方裘里(Letizia Fanciulli)和他第一任妻子丹妮拉‧佛西(Daniela Fosci)則坐在餐桌前等候。

「我們都處得很愉快,」佛西說道。

「各位都來看這件作品,這很重要!」方裘里大聲嚷嚷,並指著大平面電視上所播放著關於他的新聞報導,從當地電視台、國家到國際媒體都有,總共有數小時之長。

先是名為《漁夫保羅之戰》(The Fight of Paolo the Fisherman)的紀錄短片,然後是來自中國的電視片段,接著是另一支德國網站的影片。還有綠色和平組織所拍攝、名為《鯨魚噴水了》(There she blows)的一支黑白影片,氛圍陰鬱寂寥,畫面中的方裘里正大快朵頤地享用魚料理。當晚播了數十個關於他的訪談片段。

「這個你們看過了,」他說道,一邊選擇播放另一段影片。「這個好。」

隔天早上,方裘里的女兒和前妻佛西在餐廳「港口酒吧」(Bar del Porto)啜飲著咖啡,對面便是停泊港口的賽麗娜號。那裡的員工說方裘里是大名鼎鼎的「塔拉莫內的保羅」,並希望他能為當地帶來名氣和商機,特別是在淡季的時候。方裘里的女兒說,辛勤工作的父親是她和母親的依靠,並補充說她童年的大半時光中,他都在海上。

具體原因她説要「問他老婆。」

「前妻,」佛西聳著肩説道。「他的最愛永遠是海洋。」

註:伊朗門事件是 1980 年代中期的美國政治醜聞,指兩伊戰爭期間,美國政府祕密販售武器給伊朗一事遭揭露(美國和伊朗長期處於敵對關係,故美國國會一直禁止出售武器給伊朗),並造成重大政治危機。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