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導演的創作省思——《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是枝裕和
臉譜出版社,NTD $480,平裝 / 372頁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擅長以影像溫和直視社會的殘酷,透過捕捉日常瞬間呈現普世價值。自從 1995 年以《幻之光》出道並驚艷國際影壇以來,被讚譽為日本電影新浪潮的大師、中生代最重要的獨立導演

這本書被比喻為「是枝書」,是日本當代最重要國際級導演之一是枝裕和的作品,以他歷年作品為軸、線性敘述,細數主旨、執行過程及自我省思。相較於三年前出版的散文集《宛如走路的速度》,不少內容都曾提及,比如曾從事電視工作的背景、影響自己最深的《超人力霸王系列影集》等。但在形式自由的散文集中,多是點到為止,這本著作就有種一切證諸於作品的因果邏輯及踏實感。偶帶詼諧幽默的風格不改,但更確立作為「導演」身分的自述,從創作出發,進而探索作品本質及作者本人人生觀。尤其是早年在電視台製作節目時所進行的思考,可以是枝導演之路的育成,包括最為人熟知的作品《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其拍攝手法甚至取材契機,竟都來自於電視及其對紀錄片的興趣及實作。

雖然是談論創作,但因為電影本身受到歡迎,很多鮮為人知的幕後趣事,讀來格外印象深刻。比如《橫山家之味》中樹木希林的母親角色,就是以作者親身母親為原型,一個極為世俗的女性。作者說母親會在家收看電視節目《徹子的房間》,如果有電影導演如周防正行上節目當來賓,就會特定錄下來寄給作者,並附上一句:「希望有一天你也能上這個節目」。作者說,至今仍有母親手寫「周防正行導演」的VHS錄影帶。對照樹木希林在是枝裕和電影裡的表情神態,那「母親的背影」就特別有血肉。擅長拍家庭倫理劇的作者說:「家庭就是『無法取代卻又很麻煩』的存在。」他自認《橫山家之味》在描寫這種雙面性上實現極高的水準。

然而在明星軼事笑談及我們所熟知的電影作品之外,作者特別著墨他在首部電影處女作《幻之光》誕生以前,身為電視人的身分經歷。1989 年起他為 TBS 製作類似《世界旅人走透透》、《來去鄉村住一天》等節目起,從導播到紀錄片的歲月。作者在第七章開頭便自述:「我是不折不扣看電視長大的『電視兒童』。」那些年在電視圈的經歷,貫穿日後成為電影導演時仍不懈的思考:「真實」是什麼?紀錄片如何算真實或作假?電視和電影的差別?導演的身分是職人還是作家?書中特別提到電視的公共性,他說電影是導演個人的作品,但所有廣播電視節目都應視為社會共有的財產,應可自由取用,這些想法發人深省,也看出作者本身的理想性及社會抱負,因此其批評日本同業及東京影展也不假辭色。

除了就創作開誠布公外,就片論片的談論也是很好的實例示範。書中作者配合每部重點長片,都挑選了特定場戲的數幀劇照,管中窺豹,便知全貌。比如《海街日記》挑了父親葬禮一景,飾演長女的綾瀨遙在逼仄的老屋中差點和母親撞上了,顯示離家出走的母親如今出現在四姐妹長住的家中,只是添亂,顯得多餘。每部作品都有生動精采的回顧「拍電影時思考的事」,而且註釋豐富詳實,影迷讀來如獲至寶。此外,本書是王志弘「Source」書系的第 17 號作品。書衣的設計呼應了喜愛底片攝影的是枝裕和。在篇目及版型的鋪排下,將談論創作示範取材的內容,都處理得宛如作者親身解說般不帶壓迫,魔鬼藏在細節裡,明朗而細緻,喜歡是枝裕和的影迷值得收藏。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