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有個味道,狗狗聞得到」見見嗅探病毒的超級犬隊

牠們既忠心又勤奮,而且擁有無比敏銳的嗅覺。在這場疫情抗戰中,狗狗們會是關鍵角色嗎?

在一個灰濛濛的秋日裡,英國伯金漢郡郊外的清冷商業園區中,有一棟單層建築。它看起來像是拍驚悚片的地方:那種囚禁人質的地方,或電影結尾的槍戰現場。但是裡頭正在發生的,是一件滿酷的事。

在光線明亮的房間裡,四個倒放的金屬杯擺在紅毯上,每個杯子裡都裝有一個小玻璃罐。其中一罐裡頭有味道:某種「培訓用氣味」(通常是牠們喜愛的小玩具)。比利(Billy)衝進房間,傑西(Jess)緊隨在後,前者是隻拉布拉多犬,後者則是牠的人類訓練師。比利在房裡跳來跳去,顯然非常興奮,牠聞著家具、人、杯子等每樣東西,熱烈地搖著尾巴。牠聞到裝有氣味的杯子時,另一位訓練師傑德(Jayde)發出喀噠聲表示成功。比利獲得牠最愛的玩具:一顆已經被咬得亂七八糟的橡膠球,以及此起彼落的「好孩子」稱讚聲。

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人人都知道狗的鼻子很靈。據估計,狗的嗅覺至少比人類強一萬倍。目前還看不出來比利有多厲害。牠真的找到氣味了嗎?或者只是傑德在比利嗅到正確杯子時發出喀噠聲?說句公道話,比利很年輕,僅18個月大,而這只是牠的第二次訓練。訓練師傑西、傑德和馬克(Mark)對比利寄予厚望,再經過幾次測試後,顯然牠總是能很快找到對的杯子。看得出來,牠也非常享受這個遊戲。比利還不夠精準,但牠以年輕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來彌補,而且學得很快。

這是個好消息:對比利來說,這只是第一步,牠正在接受快速培訓課程,目的是學習用嗅覺找出新冠病毒。當然,目前培訓並非使用真的病毒,而是訓練用、能教會比利執行該任務的樣本。

我們所在位置,是「醫療偵測犬中心」(Medical Detection Dogs)總部,這個組織的創辦人之一,是對人狗關係特別感興趣的行為心理學家克萊兒‧蓋斯特(Claire Guest)。今天,她帶著自家的毛小孩跟班出現:可卡犬、剛毛臘腸犬,還有一對拉布拉多犬。牠們全都與她同住,並像徒弟般跟著她一起上班工作。她會跟牠們說話:「不不不,拜託……別別別,甜心!」——來不及了。臘腸犬伊基(Iggy)是隻搜救犬,還在學習各種事物的階段,包括紅毯不是廁所這件事。蓋斯特不怪伊基;她說那是她的錯。

瘋狂計畫?

這一切的起點,是當蓋斯特聽一位友人説,她家的大麥町犬一天到晚聞她的痣。這位友人後來去看醫生除痣,結果發現自己患有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的一種)。

「從那時起,我就想,如果這輩子能做到一件事,我想證明狗兒聞得到癌症和疾病,」蓋斯特說。後來,她有了親身經歷:一隻受訓中的狗狗開始在她身邊出現奇怪舉動,輕輕推她並用一種彷彿擔憂的眼神凝視她。蓋斯特也去看了醫生,然後被轉診,「長話短說,我當時被診斷出初期乳癌」。

這聽起來比較像會出現在女性雜誌上的故事,而非醫學期刊。蓋斯特承認,在這個過程中,她不得不忍受許多質疑。但她指出,早在2004年,她就進行了第一項科學研究,顯示狗可以偵測到人類的膀胱癌——而實際上,此研究也已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上了。

近年,她與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教授詹姆士‧羅根(James Logan)、杜倫大學生物系教授史蒂夫‧林賽(Steve Lindsay)合作,成功完成了訓練狗狗偵測瘧疾的計畫。

對計畫的成功,蓋斯特並不訝異。「狗有3.5億個專門用於嗅覺的感覺受體,人類則是500萬個。有些狗甚至可以聞到以兆分率(ppt)為單位的氣體。」他們的研究顯示,這些狗可以偵測到「微量」的氣味蹤跡,大約兆分之一,相當於二座奧運規格游泳池中的一茶匙。

當 COVID-19 疫情爆發後,蓋斯特再次與羅根、林賽合作,我也透過電話與他們訪談。不過,首先我要介紹另一隻狗:二歲大的黃金獵犬與拉布拉多混血兒史賓塞(Spencer)。

史賓塞本來待在訓練導盲犬的慈善機構,機構人員卻發覺牠喜歡用鼻子勝過眼睛(這不太符合導盲犬的特質),於是便來到了這裡。史賓塞已受訓幾週;訓練師馬克說,牠學習的速度較比利慢,也肯定沒那麼活潑好動。史賓塞確實算是個慢郎中,但我覺得牠最後總會達到標準。牠也真的做到了:史賓塞正確地挑出有氣味的杯子。好孩子。

我的同事比我先一步拜訪了醫療偵測犬中心,他之前見到的狗狗已進入下一階段的訓練,在建築物的另一頭受訓,我不能去,因為牠們聞的不只是培訓用氣味了,而是貨真價實 COVID-19 的氣味。

醫學教授羅根從事疾病管制工作已有20年,對與疾病相關的氣味深感興趣。「人類幾百年前就知道了。歷史上有不少醫療人員以嗅探診斷病人的紀錄,」他説。「有報導說,黃熱病聞起來像肉販鋪子、結核病聞起來像不新鮮的黑麵包。」

而較近期、也較「科學」的研究顯示,不同呼吸道病毒可以藉由它們使人體產生的氣味來區分。「病毒本身不會產生異味。但當病毒感染我們的細胞時,可能對人體各個系統造成連鎖反應,從而導致特定氣味透過我們的皮膚和呼吸釋放。因此,新冠病毒也極有可能產生獨特的氣味。」

疫情剛開始時,羅根聯絡了曾與他合作瘧疾計畫的蓋斯特。「我傳了封簡訊給她:『我有個讓狗狗來偵測 COVID-19 的念頭。妳怎麼看?會覺得這想法很瘋狂嗎?』」

她不覺得——她早就開始思考狗狗可能如何幫上忙。關鍵是,政府也不認為這主意很瘋狂;英國當局已經為這項計畫提供50萬英鎊資金(其實,許多其他國家也在進行類似計畫)。

林賽再次加入了設計試驗的行列。他向我解釋試驗如何進行:從各大醫院的志願者(檢測陽性並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症狀、及無症狀的患者)那兒蒐集測試樣本:請他們穿戴襪子、T 恤和口罩過夜,再送去給羅根和其團隊處理。然後,樣本會送到醫療偵測犬中心,以確認狗狗是否能證實他們從病房聽說的傳聞:COVID-19 有種氣味。「有人形容説,那是種令人發膩的甜味,」羅根說。

在我參觀到的培訓階段過後,下一階段,這些狗兒就會沿著一排金屬架走過,其一放置著陽性的 COVID-19 樣本(有時也會不放任何陽性樣本,就像現實中也不會每篩必中)。然後,測試再進階為「雙盲」:不僅狗狗不知道哪個架上有樣本(甚或有沒有任何陽性樣本),醫療偵測犬中心的所有訓練師和工作人員也都不知道。

專家站在一旁觀看狗狗偵測氣味。醫療偵測犬中心已成功訓練狗狗嗅聞出癌症、帕金森氏症和瘧疾。(Leon Neal/Getty Images)

為「下一次」做準備

那麼,這一切會朝哪個方向發展?「我們並不打算取代臨床測試,」羅根說。「我們傾向於在特定情況下派狗狗出場,像是需要快速檢驗很多人的時候。比如在機場、體育館、火車站、大學、養老院。」蓋斯特指出,在疫情初期,如果及早在機場部署新冠病毒偵測犬,會有很大幫助,因為一班班飛機都降落此處,帶來所謂的「超級傳播者」。

他們還沒有到能夠發布結果的階段,但目標是一旦蒐集到足以證明狗狗能夠偵測新冠病毒的數據後,以最快速度發布。在將任何措施付諸實踐之前,還會經歷幾個獨立審查。但參與計畫的每個人,包括蓋斯特、林賽、羅根、訓練師們,對第一階段的驗證概念研究所進行的方式,都持正面態度。

「現在,COVID-19有某種氣味已經是毫無疑問的事了,而狗狗正在偵測這個氣味,」羅根說道。這些狗很快就會開始實際嗅聞人群的訓練,也會安排各種情境:戶外、隊伍中、人群中,也包括機場。羅根說這個訓練的目的「是要讓狗狗習慣在會出現廣播聲等干擾的環境中工作。」

有了新冠疫苗以及其功效的好消息,新冠病毒偵測犬會不會在還沒上工以前,就變得無用武之地?羅根提到「為下一個未知的病毒,先準備好一個平台。知道該怎麼辦、需要哪種樣本及如何蒐集它們,如此一來,出現下一次疫情時,我們便能更快速地因應。」如果需要,可以派出一支受過訓練、準備就緒的偵測犬隊,前往新興病毒的起源國。

關於「下一個」(病毒)和「下一次」(疫情)的言論著實發人深省。但在眼下「這一次」疫情爆發時,林賽就不怎麼意外,且腦裡已經想著:未來還會有類似的疫情爆發。「我們已經看到,有愈來愈多從動物身上發現的病毒與感染,接著傳給人類,」他說。

林賽更指出,要給所有人接種疫苗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且免疫效果能持續多久也仍是未知數。「我不想潑冷水,但可能會跟流感疫苗一樣出現遺傳漂變(註)。我們也許還需要另一種疫苗——而疫苗發明的速度,可能永遠晚那麼一步。」

蓋斯特明白推動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有多艱鉅,她也還未能接種到流感疫苗。「我認為狗狗們之後會派上用場,」她說。醫療偵測犬中心還與麻省理工學院的量子物理學家合作,開發電子感測器,目的是要做到和狗狗一樣的工作:嗅探疾病(特別是前列腺癌),但目前尚未啟動。也就是說,先別急著辭退狗狗們。

講到這個,我還有一隻狗要見:另一隻混血黃金獵犬蜜糖(Honey),也只有二歲,但在培訓中已經進到下個階段,正在將一整排椅子上掛著的衣服聞過一輪。蜜糖跟著訓練師傑西,沿著那排椅子邊走邊聞。牠在每張椅子旁只待一、二秒鐘;在海關檢查處聞過一排人時,牠大概也會是這個速度吧。

在某張椅子前,牠坐了下來——這是牠表示該物品有那個特定氣味的方式。牠答對了嗎?牠當然答對了,而且答對了一次又一次。目前,蜜糖聞的仍然是培訓用的氣味,但牠已經可以開始試試真正的病毒氣味了。

蜜糖很可愛:比比利更冷靜、比史賓塞更聰明。當牠坐下時,牠仰起頭,皺著眉,彷彿真的很替人們擔心。那比收到簡訊通知你檢驗結果更好,不是嗎?我想不出一種比坐著皺眉的黃金獵犬更好的,獲知自己確診的方式了。

醫療犬偵測中心的幾隻 Covid-19 偵測犬參訪一家醫院。英國國民保健署正在測試狗狗是否聞得到新冠病毒。(Joe Giddens/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註:又稱基因漂變,指某群體中,基因庫在世代傳遞間發生隨機改變的現象。根據《科學人》雜誌,流感疫苗的發明任務艱巨,主要在於其病毒「多變的外殼」。構成流感病毒外殼的主要蛋白質,基因「經常發生點突變,因而造成遺傳漂變」。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