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放棄希望」:隨著世界人口超過80億,從印度到紐西蘭的新父母展望未來

在印度的德里,尼哈萬正試圖防止她的房子遭受空氣污染。本文由近幾個月迎來新生兒的夫妻,在這個日益擁擠的星球上分享他們的夢想和恐懼

根據聯合國的資料,11月15日是全球人口正式突破80億的指標性日子,這意味著世界人口在過去70年內變為三倍。這種情況影響深遠,為幾近耗竭的資源帶來了額外的壓力,並對消弭貧窮與不平等的努力帶來挑戰。

現在每名女性平均生下兩個孩子,少於1950年的五個。最近幾個月,我們採訪了世界各地迎來新生兒的父母,瞭解他們對家庭的希望和擔憂。

印度

與世界各地的孕婦一樣,妮基塔・尼哈萬(Nikita Nijhawan)持續地購入嬰兒衣服,並在她位於德里的家中準備好一個房間。但她也密封了家中窗戶和門框的所有縫隙,試圖確保這座城市的有毒空氣不會——或盡可能不要——滲入家中。

德里多年來一直在全球污染嚴重的首都城市中居冠,其污染程度於10月加劇。對於準父母們來說,最令人擔憂的事,莫過於第一個孩子脆弱的新肺將會吸入有毒空氣,但尼哈萬和先生詹迪普・辛格(Jandeep Singh)冷靜以對。他們知道,有了家裡隨處可見的空氣清淨機,加上事先在孩子外出玩耍之前確認空氣污染程度,他們的孩子將擁有一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童年。

「我的孩子會把更多時間花在室內的『安全』區域。但是,我們必須學會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尼哈萬說。「我是個實際的人。污染是一項挑戰,必須加以應對。生命不能止息。」

儘管印度即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尼哈萬的許多朋友都決定不生孩子。他們認為,氣候危機、污染和像 COVID 這樣的疾病使這個世界變得極度不穩定,他們無法將孩子帶入這樣的世界。但是尼哈萬結婚時很清楚自己想要孩子。「我不能放棄希望。」她說。「我需要有一個家庭來愛。我無法想像一個家沒有孩子、繼續生活。」

無論未來面臨怎樣的挑戰,尼哈萬拒絕因為任何事而沮喪或不知所措。「看看 COVID,有人預期到它會出現嗎?但我們還是撐過來了。」她說。「任何事情都可能隨時打擊我們,我們必須設法應對。

巴西

「小孩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過時了。」巴西喜劇演員於每週嘲諷新聞最近一集中如此說道。「這是真的。」觀看節目的凱莉・迪亞斯・維埃拉(Kelly Dias Vieira)說。「我完全同意。」

41歲的迪亞斯和她42歲的先生安德烈・羅西・庫帝尼奧(André Rossi Coutinho)於9月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塞西莉亞(Cecília)。這對夫妻住在里約熱內盧附近的尼泰羅伊,選擇晚生孩子或根本不生孩子的巴西人愈來愈多,他們是其中一員。

「我一直都想生小孩,但這不是我會優先考慮的事。」迪亞斯說。「當妳停下來冷靜地想一想,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有點瘋狂。」她列舉了困擾巴西的暴力問題、嚴重不平等,以及與氣候相關的擔憂。

巴西的生育率自1950年以來直線下降,當年每名女性平均生下6.1胎。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在千禧年之初,這數字降至2.1胎,目前則為1.6胎。

迪亞斯的家庭反映了這個趨勢:她是四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她的母親則有七個兄弟姐妹,但迪亞斯不打算生第二胎。隨著年出生人數從八〇年代的400萬穩步下降,巴西將很快面臨人口結構變化。巴西是世界人口第七大國,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基斯坦和奈及利亞,但巴西人口預計將在2047年達到約2.3億的高峰。到本世紀末,巴西人口可能會從全球人口前10名的國家名單中落榜。

「我們經濟狀況不錯,那為什麼不生小孩呢?」羅西說,他承認經濟因素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巴西人決定是否要組織家庭。他和迪亞斯希望為女兒提供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都沒有的財務穩定。他們計劃與塞西莉亞一起旅行,讓她接觸不同的文化和語言,並讓她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環境中成長。

但這一對臨床心理學家夫妻不願將期望寄託在他們的小孩身上。「我不想把她理想化。」羅西說。「我們知道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迪亞斯笑著說。「我希望她長大後成為一名女權主義者,但我不知道她未來是否真的會如我所願。」

紐西蘭

生孩子在環保主義者中可能愈來愈不受歡迎,但對於一對紐西蘭夫妻來說,這是保護未來的一種方式。

「我們的很多朋友都不太願意生小孩。」居住在奧克蘭的以色列和蘇格蘭裔生態學家和陶藝家艾拉・蘿絲・施納普(Ella Rose Shnapp)說。「但如果所有認為世界需要改變的人都停止生小孩,我很擔心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施納普28歲,她的另一半李維・布林斯頓-霍爾(Levi Brinsdon-Hall)30歲,是紐西蘭歐洲白人的後裔,身兼城市農民和創業家,兩人在10月有了第一個孩子。這對夫妻是熱心的環保主義者:在他們的許多身分中,布林斯頓-霍爾領導一個每週為45個家庭提供食物的市中心菜園計畫,施納普則致力於募集糧食和養蜂。

紐西蘭的出生率在過去十年中下降了20%,降至每名育齡婦女生育1.6個孩子。與此同時,那些想要孩子的人等到很晚才生。施納普和布林斯頓-霍爾是生活圈中最早生小孩的人。「我妹妹不敢相信她竟然認識一個真的計劃要生小孩的人。」施納普笑說。

人口統計學家和各項研究指出,經濟狀況惡化、避孕方式普及、生態焦慮,以及人們愈來愈接受沒有小孩的生活方式,都是導致出生率下降的因素。而另一個主要因素則是房屋擁有率,對30歲以下的人來說,房屋擁有率一直在急劇下降。這對夫妻與布林斯頓-霍爾的母親共同擁有一個房子,這在他們的年齡非常罕見,雖然他們認為自己很幸運,他們仍然需要依靠室友來分攤住房費用。

「在種族主義、毛利人和紐西蘭白種人的不平等、獲得住所的機會等議題上,紐西蘭有很多需要改變的地方,我們的兒童貧困率確實很高。」施納普說。這對夫妻覺得擁有自己的孩子彷彿點燃了「一把火」,促使他們努力追求更好的經濟、環境和政治制度。「我非常高興有機會用我們的價值觀養大一個人。」布林斯頓-霍爾說。「一個人可以為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用正確的方式養育一個人會產生很大的力量。

(Getty Images)

坦尚尼亞

34歲的姆瓦西蒂・巴卡里(Mwasiti Bakari)和她29歲的丈夫薩伊德・歐馬(Said Omar)在4月迎來了他們的第二個孩子莫蘭(Morran)。歐馬一家住在坦尚尼亞的桑給巴爾島,一個名叫布布布(Bububu)的漁鎮,成為父母讓他們欣喜若狂,但也不確定是否還想生更多孩子。

「如今,你不能生太多小孩。」歐馬說。「現在生活很艱難。」賣衣服的歐馬負責家裡的生計,他很希望莫蘭是他們的最後一個小孩,而巴卡里還想再生至少一個。

非洲的人口是所有大陸中增長最快,也是最年輕的。對於這種成長的潛在影響,觀察者之間意見分歧:一些人認為這是一種恩賜,如果非洲國家能妥善利用這種人力資本,就有望獲得經濟回報;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樣的人口成長是不可持續的,可能會耗盡這些國家的資源並加劇貧困。

桑給巴爾的失業率接近20%。「下一代不應該急於生育。」歐馬說,他覺得島上的工作競爭令人難以忍受。他補充說,居民幾乎買不起土地,許多桑給巴爾人住在父母家中。雖然多代同堂的家庭在文化上被接受,但房地產市場也讓許多當地人望而卻步。「如果你有一個非常大的家庭,你會發現自己無處可住。」他說。

中國

來自浙江的35歲化學家燕芝(音譯)在11月迎來她的第一個孩子。和她那一代的許多中國人一樣,她決定晚點生小孩。從2006年到2016年,中國女性生第一個孩子的平均年齡增加了兩歲多,達到將近27歲。

當全球人口數量持續增加,擁有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卻預計將開始萎縮。由於政府數據的透明度和問責制問題,人口預測變得複雜,但專家表示,中國正處於人口危機的邊緣。該國目前約有14億人口,最快可能在2023年開始下降。2021年,成長率降至60年來的最低,死亡人數(1040萬)幾乎與記錄在案的出生人數(1060萬)持平。

由於中國缺乏社會流動性、性別角色不平等和生活成本飆升,許多年輕人正在延遲結婚和生育的時間。燕芝的主要擔憂是孩子的教育前景,以及中國年輕人面臨的壓力。「很多父母用他們的孩子來實踐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她說。「我的孩子可能不完美,但我愛他們,所以也會愛他們的缺點。」她也擔心學校裡的霸凌行為;迷戀名人的中國社會逐漸拋棄傳統文化;國家僵化的「功利」教育環境,也無法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或探索意識。

東亞大部分地區正面臨人口下降,但中國人口減少的原因獨一無二。2016年,二胎政策取代了長達數十年的一胎政策,此後更開放三胎。與此同時,共產黨政府承諾提供更好的育兒和產假機會,並關閉助長父母競爭的私人補教業。然而,這些措施未能解決阻礙人們組織家庭的系統性問題。

但燕芝是對未來保持樂觀,並樂於在祖國撫養孩子的那群人。「雖然疫情、中美競爭和能源危機都在發生,但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情況還是不錯。」她說。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