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要相信吉他英雄、搖滾樂、以及藍調啊混蛋們

每一個在 1990 年代學吉他的人,一定都曾抱著當時人手一本的武林秘笈「新琴點撥」練功。書中除了基本和弦樂理與吉他技法外,豐富的歌曲譜例就像一道一道關卡,讓我們在西洋與華語流行音樂的世界裡,一邊練功一邊破關。在初心者階段,每次不小心翻到後面,看到像是〈Layla〉、〈Tears In Heaven〉、〈Change The World〉等歌曲時,密密麻麻的 tab(吉他用六線樂譜)以及(當時的自己)尚無法理解的和弦進行總會令人膽顫心驚,但同時也期待自己某天能「攻下」這些關卡。

慢慢地,你開始知道這些歌都出自一位叫做艾瑞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的吉他之神手中,你開始聽到他在 1992 年席捲全球樂壇的《Unplugged》現場專輯,開始認識藍調、比‧比‧金(B.B. King)與艾爾伯特‧金(Albert King),並發現怎麼這位白人的藍調彈得跟黑人一樣好且還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風味;你在西門町的萬年大樓弄到一本日本進口的「Eric Clapton MTV Unplugged」完整吉他譜,你雖然不知道〈Layla〉到底是在唱什麼,但把前奏槌勾音練起來也夠帥的了;你還搞不懂〈Tears In Heaven〉中間是怎麼轉調的,但經典的前奏與雙音樂句自然也是你每天在教室外走廊上展現技術的必備菜色;你還不太理解黑人與白人的歷史恩怨,但發現藍調這種音樂怎麼這麼迷人。

Eric-Clapton04
《艾瑞克克萊普頓:藍調天堂路》劇照(翻面映畫提供)
Eric-Clapton02
《艾瑞克克萊普頓:藍調天堂路》劇照(翻面映畫提供)

慢慢地,除了吉他技術的精進外,你在搖滾音樂的歷史殿堂也逐漸往上爬, 你開始知道龐克、華麗搖滾、硬式搖滾、迷幻搖滾的差異,你認識了 1969 年的胡士托音樂節,你開始聽除了〈Hey Jude〉與〈Let It Be〉以外的披頭四;你開始知道 Yardbirds 知道 Cream,雖然身為高中生小屁孩的你還是什麼都不懂,只覺得音符很刺激但好像(跟 1990 年代風靡一時的 Mr.Big 或 Oasis 比起來)不怎麼好聽;然後除了約翰‧藍儂(John Lennon)與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的心結外,你也知道了艾瑞克‧克萊普頓與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的表兄情,想說「喔,60 年代真是美好啊」。

關於克萊普頓的音樂人生與各種愛恨情仇,在他最新的紀錄片《艾瑞克克萊普頓:藍調天堂路》(Eric Clapton: Life in 12 Bars)中有著非常完整的記載。片中的歷史影音有多震撼以及各種精彩的鄉間野史,我想也不用再多一個像我這樣的音樂人來補充了。但,身為一個從小練他歌曲長大的吉他手,看完片子真的非常非常激動,無論是看到年輕氣盛卻有著一身老靈魂的他走進大西洋唱片公司(Atlantic Records)與「靈魂歌后」艾瑞莎‧弗蘭克林(Aretha Franklin)錄製〈Good To Me as I Am to You〉,或是他親口娓娓道來、說出讀到波斯詩人尼扎米(Nizami Ganjavi)的《萊伊拉和馬季農》(Layla and Majnun)時的處境,好幾度我都想在電影院內抱頭大叫,或是各種雞皮疙瘩與震懾。二十年後親自在戲院體驗、感受他的一生,看到他開始錄製原版〈Layla〉時,終於可以理解整首歌如烈焰般的4次主題反覆、一分半的銷魂電吉他獨奏、以及長達3分多鐘的抒情搖滾鋼琴尾奏到底是在幹嘛了。他對派蒂鮑依(Pattie Boyd,喬治‧哈里森妻子)滿滿的激情與糾結,多少惆悵與遺憾,都已寫在那回味無窮的 B7 和弦中。

Eric-Clapton01
《艾瑞克克萊普頓:藍調天堂路》中文海報(翻面映畫提供)

除了克萊普頓一生精采的傳奇外,該紀錄片在導演、剪接、音效、配樂上也都非常突出,獨特的敘事以及影音手法已讓人分不清楚這是紀錄片還是類型片,無論是戲劇性與渲染力都非常強大,而古斯塔沃‧桑塔歐拉拉(Gustavo Santaolalla)的配樂更是完美襯托起吉他之神的故事,雖然現代錄音室錄音的質地與片中 1960、1970 年代歌曲比起來,聲響過於乾淨、稍顯突兀,但古斯塔沃的配樂以吉他出發,搭配獨奏弦樂、鋼琴、合成器,巧妙在情緒配樂中揉入藍調與搖滾的氣味與符號,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聽覺聲響,絕對是今年最突出的電影配樂之一。

愛江山更愛美人,那個吉他英雄寧願孤單?看完艾瑞克‧克萊普頓紀錄片《藍調天堂路》(Life in 12 Bars)後的激動至今尚未退卻,這部作品不但是他一生的傳奇,更是他對自己人生的反省與救贖,所有的美好與痛苦一起並存在那又悲又甜的 12 小節上,藍調就是這麼令人著迷的音樂啊。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