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舞是 20 世紀的產物,原本是「反抗芭蕾」而誕生。芭蕾舞有嚴謹舞蹈語彙,且通常都有故事可循,比如《天鵝湖》、《胡桃鉗》、《睡美人》等,對於觀眾而言,是比較「有跡可循」的舞蹈。當你聽到轟隆隆的雷聲,白晃晃的閃電,看見戴著白羽毛的女主角輕顫脆弱的抬頭,就算壓根不懂芭蕾中「哪些動作代表愛、哪些動作代表害怕」你也猜的到女主角所飾演的大鳥(就是天鵝啦)要糟糕了,壞人(不是獵人,是魔王)要來抓她了。
正是因為芭蕾舞有故事、有高超的技藝,有嚴謹的舞蹈語彙,讓第一批現代舞先鋒們開始反思:為什麼一定要這樣跳舞?為什麼不能脫掉舞鞋?現代舞抽掉了故事與動作指涉意義,開始著重自由的肢體表現,很多觀眾一看就深深被吸引,但有許多觀眾深陷焦慮「這是什麼?我根本看不懂。」我只能說這位施主,您問錯問題了。現代舞,就跟談戀愛一樣,是拿來感受的,不是拿來「理解」的。
談戀愛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聆聽自己的感受。別人收到情人送的一本哈金(註)小說,覺得浪漫無比,你可能比較希望收到 sogo 禮券。你並不會譴責自己「為什麼人家收到哈金的小說很開心,我卻想要 sogo 禮券」,對吧?現代舞也是這麼一回事,先在黑暗的劇院中放鬆自己,趁著簾幕升起之前,感受一下自己的心緒,是平靜放鬆?還是壓力緊繃?再來,放鬆去看舞台上發生的「所有事情」,有燈亮起,有人從黑暗中浮現了,她的腳好長,音樂很吵,但是她看起來不以為意⋯⋯先打開感官,先別急著「弄懂」。一旦心中升起「這代表什麼意思?」的念頭,就快快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看燈光,去看服裝,去聽聲音,相信我,一旦你開始練習這樣看表演,你會驚訝於舞台上原來有這麼多從未注意的細節,光是如海綿一般吸收細節就夠忙了,慢慢就會忘記質問自己「為什麼看不懂」。
看現代舞,有時候就是會睡著(但沒關係)。
對,我承認,我也有睡著的時候。「看現代舞睡著」就跟「談戀愛難免吵架想分手」,一模一樣。本來嘛,既然是以「感受」為出發,人吃五穀雜糧,哪裡能每天神智清明,敏銳無比呢?有時候,這個編舞家的手法你覺得無聊,或是她處理的題材你覺得老掉牙,加以劇院如此黑暗安靜,絨布座椅如此舒服,睡著也是難免(這不是你的錯)。我們的藝術教育以知識性的方式去理解藝術:背誦作曲家的生平、強記主題動機的旋律、硬背詩文註釋。這就好像一個迷人的對象在你面前,你卻拿著手機一直滑對方的臉書,只盯著手機而不跟對方說話。因為太緊張太焦慮,所以只想要用我們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去預測」對方。
音樂與美術比較能從這種藝術教育(我稱之為「摧殘式藝術教育」)中被理解,至少,大部分的人都能舉出幾個音樂家(巴哈、莫札特、貝多芬)或是畫家(莫內、梵谷、畢卡索)的名字,舞蹈較難以這種方式被理解,於是當音樂觀眾要走入現代舞的世界時。反而有更深的鴻溝,有位資深的音樂觀眾對我說:「芭蕾舞我可以懂,但是現代舞我不懂,我覺得好愧疚,我如果看不懂舞蹈,是不是對不起編舞家?」嘿,不是的,如果你走進一家人人稱好的餐廳,但是你並不喜歡送上來的餐點,你會覺得對不起廚師嗎?人人口味不同,喜歡就喜歡,不愛就不愛。人生在世,不需要喜愛每一樣東西。
重視感受,輕理解,放下無謂的焦慮。用談戀愛的方式,來看現代舞吧。(不喜歡也沒關係,真的。)
註:第一位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華裔作家,本名金雪飛,出版詩集、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等,代表作《詞海》、《等待》、《瘋狂》、《戰爭垃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