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不是搖滾樂隊或 DJ,你也一定在網路生活的某個時刻遇過那朵橘色的雲和灰色的波紋:那是 Soundcloud 別具特色的視覺標誌。這家總部位於柏林的音樂服務公司,以替製作並分享音樂的人提供的超酷平台之姿發跡。但在 2017 年 1 月 8 日,該公司所有人坦言他們正每週虧損一百萬美元,並可能在 2017 年年底前耗盡資金。
Soundcloud 正面臨困境,儘管它與許多間大型唱片公司簽訂了發行合約、在世界各地累積了 1.75 億用戶,並有多間大型企業持有其鉅額的所有權股份。這朵橘色小雲的未來現在全取決於它是否能讓人們掏錢訂閱。
在同一周,另一個受難的酷炫線上發佈平台—不過這次是部落格的平台— Medium 也碰到了麻煩。它裁撤了 50 名員工,關閉了位於華盛頓和紐約的辦公室,並承認它想以廣告賺錢的原始計劃偏離了初衷。更糟的是,該公司的老闆— Twitter 的創辦人埃文‧威廉斯(Ev Williams)—承認他不知道公司接下來會採用什麼樣的模式。當 Medium 在 2012 年創立之初時,威廉姆斯就曾在一則現在看來像是預言的貼文中警告,網路上內容的商業化將「導致越來越多的虛假訊息」。
由廣告所驅動的商業模式正在激勵錯誤、粗糙、衍生性和愚蠢
4 年過去了,在這個案例裡,尋找能獎勵具有深度、原創性和真實性內容的商業模式失敗了。 由廣告所驅動的商業模式正在激勵錯誤、粗糙、衍生性和愚蠢。並且由於數位世界中的所有商業模式都嚮往創造壟斷而非多樣性,使得這種趨勢比低俗小說印刷出版或口水歌被錄成黑膠唱片的時代更糟得多。
Soundcloud 和 Medium 都是由有很才華的人所領導的,兩間公司也都受到大量新創投資的青睞。它們兩者基本上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如威廉斯殘酷而誠實地指出的。網路的分享能力被大公司的盈利模式所壓垮。佔領了社群媒體的垃圾、假消息、名人八卦和口水音樂的海嘯同時也在摧毀著它——或者說,正摧毀這類公司於六、七年前創立之初時所綻放的精神。
如果你想了解為什麼內容製作人會被吸引至公共平台,想想看第 4 頻道新聞(Channel 4 News,也是我過去的工作)的成就。在網路上,他們捨棄了文字和附有數據的靜態圖片,獨獨青睞影片,然後他們將所有內容放在臉書宣傳。在 18 個月內,他們的臉書觀眾從每月 500 萬人增加到 2 億。這是因為他們改變了內容嗎?當然:四分之一的影片都被切成「正方形」讓智慧型手機用戶可以不必轉動他們的手機;然後上字幕,為了讓同一批用戶不必打開聲音。
只有小心眼的人會抱怨這個結果:這些故事的觀眾有三分之二都在 35 歲以下——正是電視新聞沒有觸及的族群。最受歡迎的故事來自阿勒頗。但對於任何製作主要針對臉書或 YouTube 內容的人來說,他們都理解能「說教」的新義。無論是新聞故事還是虛構的短片,製作人都面對著強大的壓力,必須把一切都轉化成「像是解釋給白癡聽的」,將所有內容壓縮進開始的 15 秒內,並儘可能縮短一切。
同樣的壓力也無所不在地存在於每個創作者亟欲加入的線上平台中。然而除了臉書以外,大多數的獨佔性平台都無法盈利。谷歌旗下的 YouTube 僅達到收支平衡;根據最新的報告顯示,Spotify 在 20 億美元的銷售中虧損了 1.64 億。而推特(Twitter)距離盈利是如此遙遠,使它已經成為臉書或谷歌的收購目標。
世界各國政府已經被前羅斯福時期的意識型態所擄獲:輸家才需要競爭,壟斷是好的
文化和資本主義的歷史暗示了接下來應該要發生的事。壟斷應該被打破。如果臉書是一家銀行,它無法存在;如果谷歌是一間超市,那麼它也不應該存在。然而,由對沖基金所驅動的現代資本主義(其激勵了壟斷的產生)結構連同政治的裙帶主義,使壟斷不太可能終結。風險資本湧入像 Medium 和 Soundcloud 這類的新創公司,因為它們被預期成為下一個 Newscorp 或 Spotify ,或者,它們將被巨大的競爭對手所收購。
理論上,美國政府或歐盟委員會可以命令壟斷的科技龍頭分裂,並建立—舉例來說—四個有相互交換訊息義務的臉書,讓你能像轉移銀行帳戶一樣無縫轉移臉書帳號。但這只能想想而已:世界各國政府已經被 PayPal 創始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所實踐的前羅斯福時期意識型態的所擄獲:輸家才需要競爭,壟斷是好的。
登入那些被遺忘的網站,回到那個當社群媒體還意味著後現代、自製音樂和反抗,不是假新聞、白人至上和老男人統治的時代
所以解決方案在於我們:用戶,特別是那些相信「內容」的首要目的是溝通,第二才是賺錢的人們。我們需要挽救社群媒體的初衷。
如果你拜訪那些羸弱的網路平台—不只是 Soundcloud 和 Meduim,還有曾想與臉書匹敵的 Ello,以及 Tumblr —你仍然可以瞥見合作帶來的美麗閃現。Ello 經過初始時的光芒乍現和逐漸褪色後,已經成為一個針對藝術家、建築師和攝影師的實用線上社群。而 Tumblr,即使是在被雅虎收購並充斥大量色情後,仍然是以剪輯影片進行交流的網站中,設計最佳的空間之一。如果你渴望從推特的反猶太主義和厭女傾向,或從臉書上企業宣傳的轟炸中獲得一絲喘息,你值得回到那些掙扎求生的平台,重新啟動那你遺忘已久的帳號,徜徉於渾沌之中。
這麼做會有點像是時光旅行——回到 2010 年到 2012 年左右的時期,當時社群媒體意味著後現代、自製音樂和反抗,不是假新聞、白人至上和老男人的統治。但單靠使用並不能挽救那些協作平台。我們需要新的協作所有權模式。如果現在每個載具上都可以免費使用基本的文字處理功能,那麼一個非營利的音樂共享服務、一個免費的部落格平台,和一個可以讓我們和朋友保持聯繫—而免於數據養殖(data-farming)和大量的廣告入侵—的地方也理應如此存在。
Medium、Soundcloud 和最終的推特,就像是鐵路一樣,即使無法從運轉中盈利,卻仍然值得被挽救和保存。2017 年可以也應該是平台用戶重拾這些自由的一年,不是特權而是作為一種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