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的綠色星星:克蘭樹

一踏入緊鄰河口的次生林中,南部七月毒辣的陽光無情的撒在你和土地上,乾燥的小徑揚起了塵土,遠處的受到驚擾水鳥成群飛起。幾棵幾乎掉光葉子的銀合歡零散的站立著,附近成群生長的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Ker) Haw.)(註 1)讓這裡比較像沙漠而非濕地。一轉身,一棵相對高大的喬木吸引了你的目光,灰白色的樹幹從基部便岔出許多分支,枝條上則開滿了櫻花般粉色的小花。狀似楊桃,實為空心的星形果實成串夾雜其間。在周遭多為低矮禾草和藤本組成的植物相中,夢幻的粉紅外型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台灣原生植物──克蘭樹。

克蘭樹的花和果都很有特色。(Getty Images)

克蘭樹為錦葵科(Malvaceae)克蘭樹屬(Kleinhovia)的植物,也是全世界克蘭樹屬中唯一一種。廣泛分布於泛熱帶:廣東、海南島、馬來群島、菲律賓、東非洲、澳洲和台灣皆有分布。在傳統的克朗奎斯特分類系統裡,克蘭樹隸屬於梧桐科(Sterculiaceae),近年根據分子遺傳學的研究結果,APG 分類法將梧桐科併入錦葵科一科,其下另立梧桐亞科(Sterculioideae)。所以現在克蘭樹被歸入錦葵科梧桐亞科中。

第一次看到「克蘭樹」這麼「洋」的名字,很容易誤以為它是外來植物,但其實它可是正港的台灣原生種。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一位荷屬東印度公司的德國醫生 Christiaan Kleynhoff。他在印尼雅加達有一座栽培當地植物的植物園,他將園內種植的克蘭樹製成標本後,寄給了植物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aeus)發表新種。為了感謝他,林奈便將這位醫生的姓氏拉丁化作為該植物的屬名。「克蘭」便是從屬名 Kleinhovia 音譯而來。

克蘭樹的花和果都很有特色。(Getty Images)

克蘭樹為生長快速的陽性樹種,具有耐風、耐潮的特性。台灣南部開闊地及近水邊之次生林常見,特別以恆春半島族群數量最多。樹皮富含纖維,可製作繩索或作為造紙的材料。嫩葉可食,排灣族的傳統料理吉那富(註 2)除了常會用假酸漿(Trichodesma calycosum Collett & Hemsl.)葉當作材料,有時也會使用克蘭樹嫩葉代替。未開花時,長得和野桐(Mallotus japonicus (Thunb.) Muell.-Arg.)、血桐(Macaranga tanarius (L.) Muell.-Arg.)、白匏子(Mallotus paniculatus (Lamk.) Muell. – Arg.)等植物有幾分神似。但後三者皆為大戟科植物,在葉基(註 3)處具有兩個腺點,而錦葵科的克蘭樹則沒有,觀察此處就可以做出區別。或是等到五到七月的花期,到南部的平地次生林找找粉紅花和星星果實,便可以輕鬆地發現它啦。

克蘭樹

克蘭樹(Kleinhovia hospita L.)錦葵科(Malvaceae)克蘭樹屬(Kleinhovia)。小或中喬木,通常高可達 15 公尺;樹幹通直,具有多數分枝;樹皮平滑。紙質葉全緣,互生,基部深心形。花粉紅色,有時為白色,呈頂生的圓錐花序排列;花序長 15~25 公分。果實為蒴果。


註 1 :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Ker) Haw.): 又名德氏團扇仙人掌,原產地為熱帶美洲、西印度群島等。常種植在海岸作為防禦工事之用,在華南和台灣等地逸出為野生。

註 2 :吉那富:排灣族傳統料理,類似於粽子。通常使用假酸漿及月桃葉,包裹小米及豬肉蒸煮而成。形狀為長方形或長棍狀。

註 3:葉基:葉片與葉柄連接處。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