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智維,埋藏在台南時光皺褶裡的文化重量

2019文博會「編輯地方|台南」策展人游智維

出生於宜蘭,16歲到台南讀書便從此愛上、定居在台南的游智維,近年持續以旅遊設計為媒介,帶入文化考察、農業體驗、環境永續等主題,讓城市的不同面貌有機會被討論、看見。2019年台灣文博會他與團隊以「台南文文仔火」為題,透過物件、聲音、影像、裝置四種媒介,重新演繹台南的獨特時間觀。

口述 游智維
採訪・整理 胡士恩

「文文仔火」意指非常微小的火,台南人的步調很慢,數十年如一日,有些事情明明大火快炒就可以完成,可是這城市裡的人好像都習慣於不追求速度,他們反而更在乎自己累積了什麼。在現代社會裡,或許這樣的行為成了特例,但我認為在過去的時代、或過去的社會裡,人們對事物保有一種持續的熱度,懂得讓時間去創造最後的結果,只是現在的環境容易讓我們忘記這件事。

人們總談文化,可是我們文化到底理解多少?有時候因為移民島嶼社會的淺碟化思考,讓文化成為口頭上的說法。「台南文文仔火」展覽有一個比較大的企圖是,台南是這座島嶼最早發展城市文化的地方,它有責任也有能力透過自身狀態的梳理,進而反映文化是由時間積累而成。唯有當時間被人們理解,文化才會留存、呈現出來。

因此「文文仔火」引台語「溫火熬煮」之意,希望能體現台南人觀看時間的方式,透過「物件、聲音、影像、裝置」四種載體來延伸火的意象,帶領觀展者共同找尋,埋藏在台南時光皺褶裡的文化重量:職人們承襲自古流傳下來的技藝,敲鑄淬煉,將巨大而無以名狀的時間與精力,封存進一件又一件的作品中;於在地深耕數載的台南人,他們如何與城市對話、累積情感;以及台南人如何在食物呈現出關於緩慢、等待與耐性的時間觀。

台南對自身文化有足夠的理解與自信。這座城市鼓勵了更多台南人,讓他們相信走這條路是可行的、且值得引以為傲;我所期待的是透過「文文仔火」讓大家去思考時間,同樣對照到台灣所有城市,每個地方其實都可以有足夠的內涵跟自信。台南精彩的地方在於,如果你在這個城市的時間夠長、浸泡在這裡,你就會感受到它持續在進化,並且成為一座連接著過去,新舊事物互相理解包容的城市,持續往未來前行。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