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種俄產:Motorama樂隊

四月底,聽聞 Motorama 要來台演出,頗為驚喜。對喜愛歐美後龐克/新浪潮搖滾樂的樂迷而言,Motorama 的音樂不算太陌生;但真正能夠親眼目睹來自俄羅斯的一線樂團,畢竟,不是常見的事情。對地域的想像,還是有其微妙之處。

關於俄羅斯的當代文化,我所知甚少。搖滾樂恐怕是少數讓我能「以管窺天」的方式。偶然的幾個機會,我因為「團名」,被一些俄國團給吸引——當然,那時我並不知道,這些團來自俄羅斯⋯⋯我認識的第一個俄國團,叫做 Where Are You, Liam(「Liam你在哪」),當然是因為 Liam(Oasis 樂團主唱)的關係誤打誤撞;後來朋友推薦名為 Mooncake 的樂團,找來聽後,果然非同凡響,友人淡淡地說「他們從俄羅斯來。」,原來是來自俄國的月餅,玩後搖滾⋯⋯

當然是因為我認識得太淺,才會有俄國人好會取團名的錯覺:The Same But 100 Times Better (一樣,但好上一百倍)、I am above on the left(我在左上方)⋯⋯詭異的名字,遠國的想望,加上完成度相當高、與歐美後搖滾無縫銜接的作品,俄國搖滾即使不「風味菜」,也挺迷人的。

Motoramra 則是另一個故事,我並非從名字嗅出機關。雖來自俄國,但主要演唱英文(只有一張全俄文專輯),演出曲式緊扣 2000 年後,時代裡的復古潮流,也因為這些因素,相對於其他俄國團,Motorama 的作品更廣為人知。2012 年,透過法國廠牌 Talitres 的發行,我聽見他們的專輯《Calendar》,那時也不覺得「這好俄國」,我連俄國搖滾樂該是什麼都不知道。相較於「後龐克」,更多地覺得 Motorama 有著特別的 Indie Pop 味道——很難想見一個氣質冷冽,旋律卻如此完好的樂隊,那熟悉感,簡直是英倫 80 年代末期 C86 一掛樂團,以陌生遠親的名義再生。主唱很明顯受到 Joy Division 影響,於是,心中自然地把 Motorama 跟 Interpol、Editors 等標誌性英美後龐樂團擺一起,然而真正難以忘卻的,是埋藏其中的清新旋律,即使將其擺在瑞典花草系譜裡,也不怪異。回頭去聽2010年發行的首張專輯《Alps》,也是如此。

身為後龐克音樂的愛好者,我一點也不懷疑 Motorama 的血統純正度,他們當然有著別緻的冷酷,但,有多少後龐克樂隊能寫出這般「甜到咬人」的旋律?沒有幾個。Motorama 不可思議地結合了另類音樂裡最光亮與最低沈的兩端,在 2010 年左右的搖滾樂,多如過江之鯽的後龐克/復古新浪潮樂團裡,Motorama的「落點」,確實能夠一聽記住。

那一首首短促的歌曲,沒有拉長戰線的意思,並不企求黑暗裡的浩蕩與迴轉,幾乎能想像,這些歌曲若是做成不插電版本,會是多麼異色又完美的流暢 Pop 歌曲。其實,就是 Indie Pop。感謝後龐克,讓我們在學理與名聲上愛屋及烏,進而認識 Motorama,然而除了第一印象與樂風範疇,屬於樂團質地的樣式,並非後龐克能一言道盡的事。

去年發行了新專輯,今年展開亞洲巡演,Motorama 來到台灣。入門容易,並不等於「俄式」驚喜不存在,知其一二固然不難,跟著音樂,對他們的認識也有了幾年,但遠道而來,相逢依舊難得,更可貴的是,透過此般緣分,能夠再次瀏覽、掃描對於俄國搖滾樂的認知(在撰寫此文的同時,赫然發現一篇 Motorama 推薦俄國新浪潮樂團的訪談)。今年 9 月,Motorama 不會是最具「共感」的選擇,卻絕對是最接近「一期一會」的選擇。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