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葵

洛神葵(Hibiscus sabdariffa L.)取自英譯 Roselle,亦稱洛神花或玫瑰茄。為錦葵科 (Malvaceae) 木槿屬(Hibiscus),其同屬作物有常見於庭園花卉的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 L.)與蔬菜黃秋葵 (Abelmoschus esculentus L. Moench)。

洛神葵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有大地紅色寶石之稱。原產自西非,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於 1910 年由農事試驗場場長藤根吉春(1865-1941)自新加坡引進栽培,爾後陸續自夏威夷、菲律賓引種。1960 年代由農復會園藝考察團自巴拿馬引種推廣,與農民自奈及利亞、越南、中南美洲等地攜回之種子栽培交流,促成台灣洛神葵品種豐富多元。目前台灣主要栽培產區集中於台東金峰鄉,栽培品種以勝利(Victor)為主,其果肉厚實、花型肥大如皇冠般,呈暗紅色,適合製成果醬。深受民眾喜愛的洛神蜜餞則以台灣自行育種的地方品系:台東一號、台東二號、台東三號品種最適合加工釀漬。

洛神葵果萼是一般來說常食用的部分,洛神於早晨開花,傍晚凋謝,花朵授粉後子房逐漸膨大,蒴果成長,但花萼並不會脫落,而是伴隨果實生長成為肥厚多汁的果萼。因富含蘋果酸、花青素和果膠,去除子實後可作為果醬、果汁、果凍、茶包、蜜餞、釀酒,及清涼飲料等原料,另外植株嫩葉亦可當蔬菜佐餐。除食用之外,洛神亦能做為觀賞作物、紡織造紙纖維與醫藥用。


洛神葵

一或二年生草本,高可達 2 公尺;莖直立,紫紅色,平滑無刺。葉互生,形態多變化,全緣或 3 至 5 裂,長 4 到 9 公分,寬 3 到 8 公分。花單生,腋生,花瓣淡黃色,中心呈紫紅色;花萼杯形,有氈毛及軟刺;花授粉後花萼變為厚肉質,可供食用。每年的 10 到 11 月期間盛開。果實為蒴果,為宿存萼所包覆;外被粗毛,內分五室,各室內種子 5 到 7 粒。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