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壩工程師世家 —— 河狸 Beaver

繪圖|劉倩帆

水壩工程師世家 —— 河狸 Beaver

繪本中的美洲河狸經常被描繪成戴著工地安全帽、身穿連身工作裝的模樣,而現實中的河狸,正是從建築設計到現場施作都一手包辦的優秀工程師。河狸是僅次於水豚,第二大的囓齒類動物,後腳有蹼,還有像槳一樣的片狀尾巴,是水性極佳的半水生大老鼠。

一對河狸夫妻會一起開拓牠們的天地,首先是選定合適水道築起一道「水壩」,用樹枝、葉片和泥土混合建造。水壩成形後,上游會形成小池塘,河狸便在池塘中央蓋起巢穴。河狸的湖中小屋開口在水下,水壩的目的就是用以調整水位,讓巢穴出入口不會露出水平線,即使冬季湖面結冰也能確保巢穴安全。一個河狸家族能多達十名成員,並建造多個河中小屋。兩歲前的小河狸會留在家庭中協助照顧弟妹,同時學習築壩技巧,直到成年後才離開。

河狸建設水道工程時,會以巨大的門牙啃倒合適的樹木扛走木材,牠們能站立以後腳行走,並以口啣樹枝用前腳輔助搬運。牠們是高效率的建築大隊,一家河狸在領域中會建多個水壩,並能在一夜間修復遭受破壞的水壩,全靠自己的牙齒啃咬來改變環境。

19 世紀人類工業發達後,將河狸視作有害動物,認為河狸會影響伐木業、破壞土地、妨礙交通,毛皮貿易更是河狸被獵捕的一大原因。然而,河狸的水壩工程形成的一系列小溼地有利於其他物種生活,提供水獺、魚、兩棲類躲藏覓食的地方。水壩也讓水不會直接快速流走,有時間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層,有助旱災或洪災減少,河狸廢棄後的水壩對林相的更新也有極大幫助。

因巢穴與河川生態環環相扣,儘管仍有地區因河狸改變水道和景觀,人們試圖驅趕河狸,但也有城市嘗試重新引入河狸,呼籲「找回河狸」讓生態更健全。

繪圖|劉倩帆

菇菇栽培大師 —— 切葉蟻 Leafcutter Ant

南美熱帶雨林中的切葉蟻,已知有 40 種以上。切葉蟻以會成群將葉子扛回巢中聞名,但辛苦採來的葉子不是用來餵養蟻巢中的手足,而是用做培養真菌的肥料。真菌與切葉蟻是共生關係,螞蟻種植真菌,也食用真菌長出的菌絲。

切葉蟻的工蟻能輕易舉起自身 20 倍以上的重量,牠們以大顎裁切葉子搬運,有時葉片上還會帶著小型工蟻預防寄生蠅攻擊。巢內的工蟻除了負責照料幼蟻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菇菇栽培」,蟻群會在地下王國中建造大量菇室,用切碎的葉片、糞便來培養真菌,同時也要清運廢棄物以及清除黴菌。切葉蟻的地下菇菇王國規模驚人,一個蟻巢平均有 800 萬成員,巢穴可深達 30 公尺,而他們體型只有 2 公釐左右!

繪圖|劉倩帆

沙漠中的大型公寓——群織雀 Sociable Weaver

群織雀,或稱為社會織巢鳥、廈鳥,會在非洲南部少雨半乾燥地區的大樹或電線桿上,建造巨大的集合住宅——「群聚巢」。乾草築的巢像是優良的天然空調,能調節氣溫,在少有的下雨天也有防水效果。共同居住的優點是大量居民可以多一分警戒,也分擔被掠食的風險。

大宅中分多個巢室,住有好幾代的鳥,還沒進入繁殖期的青少年也會幫忙照顧下一梯的弟妹,甚至是鄰居小孩,而在成家之後,也會在原有的巢上繼續擴建自己的新房室。記錄中有過重達 1 噸、約 7 公尺、包含百個巢室、超過 500 名住戶的大廈。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