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一詞從字面上來看意指「檔案」,若放在時尚圈則可被理解為設計師「早期或關鍵時期的經典」,它可以是 1990 年尚保羅‧高緹耶(Jean Paul Gaultier)為瑪丹娜(Madonna)巡迴演唱會所打造的尖錐胸罩馬甲,也可以是 1989 年馬丁‧馬吉拉(Martin Margiela) 靈光乍現所誕生的忍者分趾短靴。不少一線精品為了保持每季作品的連續性,紛紛建立起時尚檔案室(Fashion Archive)部門,試圖保存每季作品、探究經典背後的故事,以及品牌一路走來的演化史
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先生是近代服裝史上第一位意識到時尚檔案室必要性的設計師,他在成立自己品牌兩年後的 1965 年,就主動保存了一件自己製作的高級訂製服,並且最終為自己的品牌保留了超過 5,000 件作品。這個品牌後來在合夥人皮埃爾‧貝爾傑(Pierre Bergé)的協助下,分別在法國巴黎和摩洛哥馬拉喀什開設了 YSL 博物館,用來珍藏了聖羅蘭的創作。
然而,博物館的保存工作每年都需要耗費數十萬至數百萬美金的費用來維護,不容易也不便宜;館內全天候無日光直射,溫度、濕度都控制在最適宜保存紡織品、皮革、金屬等材質的狀態。博物館更特別針對每件服裝的輪廓,單獨設計特製的人體模型,保證服裝以最完美的姿態呈現。負責館藏工作的人員在整個系統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如同國家博物館的考古研究員那樣,他們必須一一將時尚單品儲存、拍照並記錄,細心呵護著上千件服裝作品以及無數張設計草圖。
在決定將服裝放置到博物館展示之前,也必須先確定作品年代背景,以及長時間累積下所賦予的歷史意義以及社會相關性;以 YSL 法國巴黎博物館為例,第一間展廳展出的吸菸裝(Le smoking suit)、狩獵套裝(The safari Jacket)、連身褲裝(The Jumpsuit)和風衣(Trench coat)就被稱之為「YSL 衣櫃中的經典單品」,因為這4件單品在早期都是專屬於男性的服裝,在女權尚未啟蒙的年代,聖羅蘭就大膽將中性面貌帶入女性服裝之中,要不是他,女人現在或許連耍帥的權利都沒有。
不僅如此,除了服裝,「書籍」在 YSL 博物館裡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摩洛哥馬拉喀什的博物館為例,館內的圖書館有超過 5,000 本關於時尚、阿拉伯歷史、北非地理、文學以及植物學的書。這些壯觀的藏書為 YSL 先生的創作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因為他是第一位將非洲、摩洛哥、中國、俄羅斯等異國元素融入高級訂製服的設計師,這在那個年代是前所未有的舉動;有趣的是,聖羅蘭從來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旅人,他在創作出這些作品前,從未去過這些國家,但他非常熱愛閱讀各種書籍,特別喜歡一邊看書一邊想像自己來到遙遠的國度汲取靈感,因此書籍被列為時尚檔案室保存的項目一點也不為過。
對於 YSL、Dior 這些極富盛名的一線精品而言,時尚檔案室最打動人心的地方,就在於迷人的作品與靈感,始終在時間的洪流中為時裝愛好者留下一份長久的文化遺產,而它的存在,同時也不斷激發設計師創作;2016 年當瑪莉亞‧嘉西亞‧基烏裡(Maria Grazia Chiuri)加入 Dior 後,她便前往品牌的時尚檔案室部門,花上好幾週時間探索品牌過往的故事與演化,同時思考時裝未來應該如何發展。
「舊」出新味道
然而,若真要深入解讀時尚檔案室的定義,事實上並無一個正確答案,因為解讀同時也可以加入收藏家的想法,畢竟擁有自己的時尚檔案室並不僅是那些一線精品與服裝設計大師的權利。在時尚圈裡,有不少人專門收藏經過歲月洗禮至少 20 年以上的「舊衣服」,這些舊衣服在二手市場裡,我們更習慣稱之為「古董衣或古著」(Vintage)。
以收藏精品古董衣聞名的迪迪埃‧呂多(Didier Ludot), 在巴黎擁有一間足以被記載進時尚史的偉大古著店,這間店從 1975 年建立 40 餘年以來,收藏了不少在時尚史佔有一席之地的設計師創作,從克里斯托巴爾‧巴倫西亞加(Cristóbal Balenciaga)、格雷夫人(Madame Grès)到近代川久保玲與阿澤丁‧阿萊亞(Azzedine Alaia),其珍藏數量驚人。推門走入店內彷彿走進 20 世紀時尚史的時光膠囊,就算不消費也能大飽眼福。
迪迪埃如此精采的古董衣收藏,總算在 2015 年接受巴黎蘇富比的邀請,舉辦了首次收藏拍賣會。讓迪迪埃點頭答應的原因很簡單,除了蘇富比本身信譽外,他深信服裝最好的歸屬並不是靜靜待在博物館裡展示,而是找到合適的新主人,因此公開拍賣就是最好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Balenciaga 於 1965 年秋冬推出的一件粉紅鴕鳥毛晚禮服,在這場拍賣會中最終以 5 萬 3,250 歐元(約 174 萬元新台幣)的天價成交。二年後,迪迪埃第二次拍賣會以「1921-2010 Little Black Dress」為主題,他拿出了 140 件史上最經典的小黑洋裝來做拍賣。在拍賣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洋裝,包含了一戰後出自法國高級訂製服大師讓‧巴杜(Jean Patou)之手的黑色真絲洋裝,這件洋裝曾經於 2015 年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鏡花水月」中展出,洋裝上用珠片繡滿了中國園林的模樣;還有 Dior 1950 年所推出的黑色絲緞禮服,華麗超大翻領設計,完美體現出二戰後女性急忙從簡樸的服裝中解脫的慾望。
與嚴肅的博物館館藏以及迪迪埃‧呂多不同,作為新生代收藏家的代表,來自紐約的大衛‧卡薩文特(David Casavant)認為時尚檔案室並不遵循某一個既定的標準。今年 29 歲的大衛年輕時就特別擅長在 eBay 上「尋寶」挑選二手衣,在他的收藏之中,你可能會看見嬰兒衣、毛絨娃娃等廉價卻極具特色的單品,這些都符合他為自己所建立的時尚檔案室風格。其中最令人羨慕的,就是在經年累月下,他早已保存了上千件瑞夫‧席蒙斯(Raf Simons)和赫爾穆特‧朗(Helmut Lang)於九〇年代所發表的系列單品;即使這些單品在二手市場裡的價值早已水漲船高,但大衛從來沒有想過要販售自己的收藏。有趣的是,他現在就是靠租借這些衣服為名人做造型來養活自己,從保羅‧麥卡尼在拍攝 MV 時穿朗的丹寧外套、 肯伊‧威斯特(Kanye West)愛穿席蒙斯的飛行員夾克,到雷哈娜(Rihanna)最愛借朗的破洞牛仔褲來穿。
大衛認為人們面對時裝的態度正在改變,真正的時尚迷已經不會再像以前那樣隨便花錢買最新一季的單品,用過即扔,他們尋找的是傾注心思和創意的珍稀舊物,那些被納入時裝歷史的設計,不僅是一種文化、一種澱積、更是一種經過時間洗禮的迷人寶藏,無論過去了多少年,依然對當代設計有著深遠影響。就如同聖羅蘭曾於 1992 年提及:「我希望 100 年後我設計的服裝和手稿,能被大家當作學術鑽研。」而時尚檔案室的存在價值,就是要讓這些珍稀舊物被留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