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之屋 消逝中的巒安堂

從西巒大山落差極大的陡坡返回平緩的林道後,負責接駁的小田先生熱情地端出一袋袋的新鮮水果,同時奉上一大罐汽水供大夥潤喉解渴。天氣非常晴朗,或者說過分晴朗了,陽光的曝晒讓缺水的身體更覺乾涸,前一日汲取的珍貴水源即使帶有淡淡土味也只得小心啜飲,時時提醒自己切勿一飲而盡,免得陷入無水可喝的窘境。因此眼前這頓點心是徒步山區三天兩夜後極為珍貴的犒賞,我滿心歡喜地啃食小玉西瓜、大口喝下可樂,一邊搓揉自己微微發疼的膝蓋。當天從山頂至登山口有近 1,600 公尺的高度落差,大概等於走下三座 101 大樓的高度(為何老拿這棟建築當比例尺呢?實際爬過 101 樓梯的人會有幾個?),膝蓋不免發軟,於是有山友笑稱西巒大山是「膝軟大山」。這個岳界的冷笑話有點老掉牙了,而當用身體實際領教一回後,更懂得體會那哭笑不得的無奈。

登頂西巒大山大抵有兩條路線,多數人會選擇經人倫工作站進入林道後,由登山口往返三角點,大約十個小時內可以完成這座百岳;或者重裝上陣,背負兩日用水於途中的森林營地或瞭望台紮營,隔日輕裝攻頂後再下山。也有人會選擇迂迴一點的路線,從距離登山口一個多小時車程外的雙龍部落進入雙龍林道後開始徒步,第一晚在治茆山和西巒大山稜脈鞍部的停機坪營地紮營,隔日銜接人倫林道並越過幾處坍塌後荒廢的工作站過夜,最後在第三天攀上西巒大山山頂後,循西邊陡降的稜脈下山。

三天兩夜的行程精采豐富,有迷人的林道景觀也有歷史文化的鑿痕。路線大致沿著舊時大型柴車可通行,但現已荒廢的林道,沿途會經過日治時期撫番的警備道路,以及許多舊時伐木產業的遺跡;像是拋錨在路邊的本田王牌機車、傾頹的工寮、伐木作業的大型機具,以及一座潛藏在山林深處,被山友稱為「巒安堂」的林業聚落。

林業伐出瘡疤

那裡曾是巒大山林場人倫工作站的行政中心,位在人倫林道 37.6 公里處,海拔 2,600 公尺,是當時林務局所設最高的工作站,園區設有辦公室、員工宿舍、販賣部、倉庫、機房,以及一座名為「巒安堂」的小廟。在工作站的下方還有一座規模不小的溫室花園,因該地氣候環境適宜,是當時台灣唯一種植牡丹花的地方,林務局曾在此栽種 400 多棵牡丹樹,約 25 個不同品種。據說在牡丹花未完全綻開時,會由專人剪下並直送給當時的總統夫人宋美齡。

人倫工作站設立於民國 49 年,與當時位在郡大林道僅一山之隔的望鄉工作站互別苗頭,分別開發巒大山區東西兩邊的原始森林。初時人聲鼎沸,伐木員從部落裡搭車往返這座深山林場,最多曾有一百多人同時在此生活,從已成廢墟的宿舍周邊仍可找到少量古物和陳年垃圾,不難想像當時這座山城熱鬧的景象。而此地也是當時攀登西巒大山的最佳途徑,搭乘柴車到工作站後,只需要走兩小時便能輕鬆登頂,不像現在必須辛苦熬過一大段陡坡才能走到三角點。

只是後期因不堪國民政府耗竭式的「皆伐」作業,珍貴的紅檜、扁柏幾已消失殆盡,伐木事業的經濟產值大幅下降,加上幾次風災、水災讓水土流失的議題浮上檯面,戒嚴末期的民間聲浪愈來愈大,森林保護運動和保育意識開始萌芽,人倫工作站終於在民國 72 年走入歷史。林務局後來在林道 17 公里處設立新的人倫工作站,因此位處深山的舊工作站之名稱逐漸被「巒安堂」取代,彼時照護林務人員免於工害天災的小小廟宇,成為登山者追尋台灣往日林業榮景的山中祕境。但說「往日榮景」是有些怪異,若用緬懷的角度看待可能會有些尷尬,因為從另一種觀點來看,這段伐木史其實是台灣林業的一道傷疤。

01. 路上剛好遇見林務局工作人員在疏伐,有停下來稍微參觀一下作業方法。(圖:阿泰、呆呆)
02. 臨時要多踢五公里林道,心裡真的是五味雜陳,這代表早早到營地耍廢的計畫泡湯了。還好林道景觀美、空氣好,有預先抓好緩衝的時間,走著走著也是走到了。(圖:阿泰、呆呆)

眾所皆知,台灣原生的檜木、扁柏是價值極高的木材,在福爾摩沙尚未被世界發現之前,高聳參天的紅檜是這座島嶼最古老的居民之一,在寧靜的山林深處,曾有數十萬棵神木級的巨樹看顧著原民。這些巨木從何而來?依照《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一書裡的考據,以生物地理學的觀點來看,原生於北美洲的扁柏屬巨木在 2 億年前,透過尚未分裂的古大陸板塊傳播至日本古列島,並在兩百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河期,從冰封的北方向南遷徙到更溫暖的台灣,這批來自遠古與遠方的移民,被生態學者認定為台灣最古老的生態系。而目前世界僅存的6種扁柏屬植物,分布範圍也就只有北美、日本和台灣三地(其他地區是人為栽種)。

日本當地原生檜木已有超過千年的採伐歷史,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築就是建於西元 607 年的奈良法隆寺,主體建材採用鄰近生駒山砍伐的上等檜木。但是日本檜木開發到近代已所剩無幾,所以當日本學者首度來到台灣探勘,並在阿里山區發現滿山的台灣紅檜時,完全可以想像那是一幅多麼令人震懾的自然奇觀。殖民統治者眼中的台灣原始森林可謂是一片無盡的寶藏(日語稱為「無盡藏」),日本人設立林場並開通鐵路,將台灣的原木一批一批往山下送,總計日治時代的伐木量高達 2,600 萬立方公尺左右。等到國民政府接手後,更擴大林場的經營,全盛時期台灣山區林道總距離達 3,682 公里,密密麻麻地布滿台灣山脈的中心地帶,如同白蟻啃食巨木,原生森林消失的速度愈來愈快,直到民國 80 年宣布全面禁伐天然林為止,國民政府的總伐木總量已達到接近 4,500 萬立方公尺的驚人數字。

如今,台灣山林只剩寥寥幾棵巨木可以觀賞,而且大多是過去伐木人員看不上眼的瑕疵品,所幸還有少數群聚在山區深處的紅檜與巨杉,因林道未能開發觸及而倖存到現在。

回憶三天的旅程,路上所有看見的檜木皆剩巨大樹樁殘存,少數尚未被腐菌吞噬的樹樁,也早已被不肖的山老鼠一塊一塊裁切打包。即使那些運不走的木塊被巡山員噴上紅漆列管,仍舊不敵風雨的侵襲,終究會成為一片又一片腐朽的木屑,分解成土壤的養分。要再一次看到他們的身影,恐怕得再等上好幾個千年。

03. 停機坪營地,位在治茆山與西巒大山的鞍部。(圖:阿泰、呆呆)
04. 曾經這裡是大型柴車可以通行的林道。(圖:阿泰、呆呆)

遺忘貼上敷料

我曾在美國加州親臨巨大杉木叢生的感動,數百棵出動幾個大漢也不見得能環抱的北美巨杉,靜靜地佇立在森林的各個角落,當我幾乎要認定眼前是體積最巨的一棵時,下一分鐘又會在轉角發現另一棵更大的紅木,直到經過好幾次改判後才終於放棄比較大小。那一股因見證原始生命存在的怦然悸動仍舊烙印在心裡,累積數千年的巨大生命力透過肌膚的輕輕觸碰,便足以強力喚醒身為人類渴望自然、也需要依附自然的本能。美國詩人華特·惠特曼(Walt Whitman)曾寫道:「老樹本身就是地球的殿堂,無須人為的修飾,老樹就是廟宇。」但我們這一輩的台灣人連瞻仰老樹的祠堂都所剩無幾了。

而廢棄林道的景觀固然很美,走在或蜿蜒或筆直的綠色隧道中,身體會產生一種景物在移動的錯覺,是那些花呀草呀山呀不斷推擠到眼前讓人應接不暇。若是在訴求高度攀升的路線上,這種視覺的感受不會那麼強烈;但如果是長距離的延伸步道,而且是在距離拉長到一個門檻之後,很容易就會產生上述的感受。這是長距離徒步的美妙之處,你走進大自然,大自然便走近你。但一想到這些林道也曾是破壞水土保持的元兇之一,不禁覺得有些崩坍還是保持崩坍就好,直到下一個百年後煙消雲散。

05. 抵達巒安堂最下方的牡丹園。當時巒大山區的氣溫氣候適合種牡丹,也是當時台灣唯一有種植牡丹花的地方。林務局在此栽種400多棵牡丹樹,品種約25種。(圖:阿泰、呆呆)
06. 「防止林火,熄滅火種」標示。(圖:阿泰、呆呆)
07. 主結構的填充物竟然是竹子和泥土,果然是古早工法。(圖:阿泰、呆呆)
08. 巒安堂(舊人倫工作站)的主建築物辦公廳往外看,在眼前展開的一片連綿壯闊的山脈。右邊是八大秀和馬博拉斯山,左側則是東郡丹大橫斷(南三段),台灣最深入中央山脈的縱走路線就在眼前。(圖:阿泰、呆呆)
09. 巒安堂門口面向側東,第一道陽光毫不遮掩地直接穿透過來,大夥好整以暇地吃早餐、收裝備。(圖:阿泰、呆呆)

小田不斷在林道踱步並伸首張望,用銳利雙眼搜尋尚未下山的另兩位隊友。當時我還不知道他一派輕鬆風趣的外表下,其實是一位知名嚮導與專業的山岳搜救員,否則必定能明白他心裡的牽掛。等待隊友期間我和小田大哥閒聊,隨口問道:「你有認識的長輩曾在巒安堂工作嗎?」小田一派輕鬆地回答:「有啊,我爸爸呀。」乍聽這回答讓我感到非常興奮,面對這最接近第一手的訪查機會,我放下手中的西瓜,準備將心中的疑惑一掃而盡。

小田口述兒時的記憶,包含父親,部落裡許多長輩都在巒安堂工作,每天都要搭乘一部巨大的柴車通勤,林道狹窄無法會車,每日只通行兩次,一次上山,一次下山;有時載人,有時運材。噸位龐大的柴車有時會運送體積驚人的紅檜下山,去頭去尾削樹皮後,僅僅兩棵大樹幹便將車子後斗裝滿。短短幾句話就把當時的情景勾勒得活靈活現,彷彿可以聽見那些生鏽機具再次運轉的聲音於耳邊響起。雖然小田在當時未曾親自拜訪工作站,但他雙眼迸發光芒描述一切時,就像他爸爸親自站在我的面前一樣。

我再問他:「爸爸退休後還有到過巒安堂嗎?會想再回去嗎?」小田說:「我也不清楚,爸爸的身體後來不那麼好了,走不動。」我想起巒安堂辦公廳裡殘破的土牆,在幾句胡言亂語和遊客「到此一遊」的塗鴉中,發現一道以工整筆法寫下的四個大字「懷念之屋」。那會是某人舊地重遊寫下的文字嗎?我不禁在腦中編織起一個老邁伐木工重返故地的浪漫故事,隨後發現自己雖然才剛剛下山,竟然已對那堆破瓦頹垣產生了懷念之情。也許我若干年後會想再重訪巒安堂,屆時林道可能變得更難走,房舍會更破敗,甚至消失在荒煙蔓草中。想著想著覺得有些可惜,但也暗自慶幸那座森林終於可以得到安息。

不久,最後兩位隊友下山歸隊,所有人都塞進車廂裡後,我在搖搖晃晃的車子裡,繼續從小田的口中拼湊巒安堂和人倫林道的故事,但無論如何都無法將那幅畫面清晰地重現。可能遺忘真的是歷史最好的敷料吧。

10. 巒安堂辦公廳,出發到西巒大山前的合影。(圖:阿泰、呆呆)
11. 西巒大山三角點的視野,可以清楚看到八卦山山脈。(圖:阿泰、呆呆)
12. 一樣是山頂的視野,最遠的右邊是玉山群峰,最左邊是馬博拉斯山。(圖:阿泰、呆呆)

<strong>行程規劃</strong>
Day 1:雙龍部落 → 雙龍林道 → 停機坪營地(行走時間約 6.5 hrs) Day 2:停機坪 → 人倫林道 → 巒安堂辦公廳打地鋪(行走時間約 4 hrs) Day 3:巒安堂 → 西巒大山 → 新人倫工作站(行走時間約 10 hrs)

<strong>注意事項</strong>
第一日在接近停機坪營地前有穩定溪溝活水,第二日巒安堂東側林道約 10 分鐘路程有溪溝涓流可取(旱季可能無水)。第三日沿路無水,得在巒安堂取好隔日下山的行動水。林道路況大致平緩,但有幾處崩壁和高繞處需要拉繩和簡單的攀爬。將三日行程濃縮成兩日也是常見的安排,只是第一天要趕路到巒安堂會失去在廢墟裡探索的悠閒時光,建議將時間拉長慢慢享受。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