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月球是無主的,有人可以在月球賺錢嗎?

1967 年,冷戰期間的美國和蘇聯簽訂了《外太空條約》。五十多年後的今天,這項國際規範成了私部門探索太空的阻礙


美國‧佛羅里達‧卡納維爾角——位於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的 17 號綜合發射器運送了許多美國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簡稱 NASA)的機器人升空進行行星任務。然而不久後,這兩座曾護送三角洲 2 號運載火箭的巨塔即將被拆毀。一間小型公司「月亮快捷」(Moon Express)將懷著遠大的抱負承租此地。

2018 年,這間僅有 30 位員工的企業力圖成為第一間送小型機器人著陸月亮的私人公司,有望贏得谷歌月球 X 大獎競賽(Google Lunar X PRIZE)(註)的 2,000 萬獎金。翻新這處數十年的老舊建築至少需要185萬美元,而這間公司正將一塊停車場改為微型月球地景,同時也將興建一座工程實驗室、一間任務操作室,以及太空梭引擎發動測試站。

但如果贏得月球 X 獎是月亮快捷的唯一目標,他們不需要這麼多設施。

該公司計畫於 2019 年將第二艘太空梭送到月球南極附近;第三艘則預計於 2020 年升空,採集月球樣本並將其帶回地球。如果實現,那將是自 1976 年蘇聯探測器返回地球以來,第一次月球礦石的運送。

但這些計劃從幾年前就幾乎停滯不前。原因並非技術困難或資金短缺,而是因為一項稱為《外太空條約》的國際協議,條約簽訂距今 51 年。

該條約明文指出哪些國家可以進行太空計畫,又有哪些不行。其最大成就是阻止了美蘇之間的核軍備競賽擴展到太空。

但是這項協議現在可能也阻礙了企業家們,他們計畫推動更遠更快的太空探索,而非由像 NASA 這樣的國家機構執行。

 阿波羅12號登月艙。
(NASA via The New York Times)

「在過去,這真的是只存在於假設的情境,」法比歐‧瓊切堤(Fabio Tronchetti)是中國哈爾濱理工大學的法學教授。「但現在出現了一些非常認真想進場的團體,他們改變了一切。」

「將地球的經濟領域擴展到月球和其他地方」是月球快捷執行長羅伯特‧理查茲(Robert D. Richards)的商業計劃,而他遠非唯一一個尋找外星商機的企業家。

SpaceX 的億萬富翁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大膽宣稱,他的公司將在十年內將殖民者送上火星;亞馬遜的創辦人傑佛瑞‧貝佐斯(Jeffrey Bezos)則將一部分資產投入他的火箭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並預言將有數百萬人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

隨著這些公司踏上以前不曾有企業去過的地方,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在《外太空條約》裡卻只有模糊不清的交代:私人企業可以在外太空做什麼?私企可以挖月亮或小行星的礦石,並出售其探勘物嗎?各國該如何規範這些企業?

全球各國一直在討論該如何回應這些問題,而美國國會則已經開始處理這類規範議題。有人提出警告,如果美國不制定有利於商業的政策,那麼創業公司可能會選擇外移,甚至去到像盧森堡這類貌似不太可能的地方發展。

發射前的快速修正

《外太空條約》的正式名稱是《關於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的外太空活動所應遵守原則的條約》,宣稱「月亮和其他星體應該由各國政府機關以和平為目的使用」。

這項條約也禁止國家對任何太陽系的其他部分宣布主權。

由於該條約規定非政府組織活動都「須取得政府授權並持續接受監控」,月球快捷遇到了官僚主義的困境。(美方堅持這項條款,拒絕了當時蘇聯認為太空探索應限於政府的主張。)

「我們有任務計劃,我們有投資者注資,但直到 2015 年年底都還看不進一步的方向,」理查茲在 2017 年 5 月的一次參議院聽證會上提出證詞。「這並非有人想阻止,而是不存在讓我們得以繼續前進的機制。」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允許商業太空梭從軌道發射或返回地球,以確保地勤人員的安全。聯邦通訊委員會規範通訊衛星,而商業局則管理商用遠端感測衛星。但是,美國仍然沒有建立起一套流程,來授權或監督新型私人企業進行如登陸月球這樣的計畫。

月亮快捷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和航管局及其他機關洽談,進行理查茲稱之為「臨時補丁」的緊急修補。他們利用航管局現有的權力審查火箭的有效載荷,力圖讓月亮快捷獲得批准。然而,在宣布此一決定時,航管局亦表示,這項批准僅適用於月亮快捷的本次發射,未來即便是月亮快捷也不會在申請上取得優勢。

月亮快捷已經開始和航管局針對第二次前往月球南極的計畫進行討論。理查茲有信心公司的前三次飛行計畫能通過目前的法規補丁。

但是如果國會和總統沒辦法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包括月亮快捷、SpaceX 和藍色起源等企業在內的新興產業可能會陷入更加官僚主義的困境,企業可能會開始尋找其他地方另起爐灶。

理查茲樂觀以待。「每間企業都承擔著某種風險前進,但美國政府的框架允許這種風險存在。」2017 年 10 月理查茲在佛羅里達公司總部的一次訪談中說道。

為太空礦石鋪路

1972年,哈里遜‧舒密特於阿波羅17號任務中,在一顆月球巨岩旁工作。
(NASA via The New York Times)

行星資源(Planetary Resources)是另一間太空新創,位於西雅圖郊區一處不起眼的辦公室園區。該公司早期投資人包括谷歌聯合創始人賴瑞‧佩吉(Larry Page)和微軟前首席軟件架構師查爾斯‧西蒙尼(Charles Simonyi),並從盧森堡大公國的投資中取得優勢。

行星資源的目標是挖掘太陽系的小行星。盧森堡在礦業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而這個比羅得島還小的國家已經在這個並不存在的產業投注了 2 億歐元(超過 2.25 億美元),其中包括 2,800 萬美元的行星資源公司。作為回報,盧森堡副總理艾蒂安‧施耐德(Etienne Schneider)表示該國擁有該公司 10%的股份。

2017 年 4 月,盧森堡的王儲夫婦和政府官員拜訪了行星資源,他們穿上白色長袍、手套、輕巧的帽子和粉藍色的毛氈鞋,以進一步瞭解這間公司組裝小型衛星的地方。這套顯然不怎麼華貴的服裝有時被稱為「兔子套裝」。

同年 6 月,施耐德返回美國舉辦了一場研討會,廣邀了一大群銀行家和風險投資人。這場會議生動地證明了,私人太空投資已然來到臨界點。

2017 年春季,高盛銀行發表了一份關於太空產業的創新,似乎也肯認了這項趨勢。「太空礦業的可行性可能比人們以為得更高,」該報告指出。「相較起實際的財務和科技門檻,小行星開採的心理障礙還高得多。」

在曼哈頓的演講中,施耐德承認開採小行星的概念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他也經常困惑盧森堡為何肯在這個領域花錢這麼多錢。

施耐德回憶起 2012 年造訪矽谷時與皮特‧沃登(S. Pete Worden)的會面,沃登是當時 NASA 在加州山景城埃姆斯研究中心的主任,就是他建議盧森堡深入小行星採礦。

「當時我邊聽他說,邊想著這傢伙可能吸了些什麼。」施耐德說。

但接下來更多的討論和研究讓施耐德相信,這確實很有潛力。


對於行星資源來說,第一波發展浪潮是希望能在 2020 年時,讓一架甜甜圈形狀的太空梭前往一顆近地行星進行探測任務。

在那之後,該公司亟欲開採看似平淡無奇的冰層。在外太空,水除了可能可以提供太空人飲用外,還可以分解成氫和氧,兩者都可以用於火箭推進劑,而氧也理所當然地提供呼吸用的氣體。

作為一門生意,行星資源看好到時候他們從小行星抽取的水,可以賣給像 NASA 這樣對水、氫和氧有興趣的客戶。該公司的終極目標,是提取目前一盎司價值超過 900 美元的鉑金和其他貴金屬。

為了使這些目標更易於達成,盧森堡通過了於 2017 年夏天生效的太空法。行星資源公司在那裡設立了歐洲辦事處。這樣的舉動某種程度地激勵了美國的政策制定人員,促使他們在太空商業活動的規範法律投入更多關注。

修訂太空法

《外太空條約》中含糊的規定,造成了現在是否有人能在相關事業中盈利的不確定性。第2條特別指出:「包含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的外太空,不受主權、使用或佔領,以及其他任何手段成為國家占有物。」

如果美國不被允許佔有天體,那們一間私人公司是否能擁有從天體取得的礦物呢?根據 1979 年擬定完成的《月球條約》,任何來自太空的資源都應該由所有國家共享,然而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從未簽署或批准這份條約。

2015 年時,國會通過、歐巴馬總統也完成簽署了一條法律,規定私營公司可以擁有並出售他們所提取的東西。依然遵守了《外太空條約》,即公司不能宣稱擁有天體本身。

美國國會於 2017 年再度重審《外太空條約》,希望能夠鼓勵剛起步的太空公司向太陽系推進。

共和黨議員表示,他們希望新的太空企業能夠在「無須過問的創新」中蓬勃發展,就像是滋養了網路新創企業的社會風氣。2017 年春天,眾議院科學委員會將這些想法打包成一份法案,遞交給全體議員。

該法案將規範權交給太空商業辦事處,他們會有 60 天的決策期審理企業提出的申請。議院尚未處理這項法案,而參議院仍在審理目前手上的版本。

月亮快捷和行星資源的高層表示,他們並不希望太空處於毫無管束的自由狀態,也不希望美國退出《外太空條約》。

「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由負責任的人組成的太空環境,」行星資源全球參與副總裁彼得‧馬奎斯(Peter Marquez)說道。「如果這個空間裡沒有大人在,會讓我很擔心。如果太空變成像西部荒野那樣,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地方,就違背了《外太空條約》的概念和規範。」

這些公司確實希望能有「些略」規範的法規,並希望美國政府的預設立場是鼓勵、放行的。

理查茲表示,一旦交通運輸價格下降,就會開啟更多商機。

月球上充斥著小行星亙古以來的影響,因此上頭應該有鉑金和其他貴金屬。其中,透過太陽風嵌入月殼的氦-3(3He)可能可以作為未來核融合電廠的燃料。

月球快捷的一系列太空船對科學家來說可能是一個福音,他們不僅將低成本探測器送上月球,還包括其他行星。

該公司的第二艘太空船將為國際月球觀測協會承載一個鞋盒大小的實驗望遠鏡。月球南極附近的一些落點,能夠為天文台提供連續觀看宇宙的理想觀測點。

月球上的永恆日照可能會是一項限制,而貴重資源則終究會成為國家和企業的爭辯話題。

理查茲將這個時刻與 19 世紀的加州淘金熱相比,當時淘金者搶著在最有利可圖的地方淘金。但他相信,隨著新競爭對手的出現,彼此間也會達成協議。

「我不覺得這其中會有本質上很糟糕的玩家,但營運區域重疊可能會產生爭議,」他說。「但那都是後話,不過到時候那肯定會是個大問題。」

後記:直到期限的 2018 年 3 月底,仍然沒有任何一支隊伍達成發射任務,三千萬元獎金得主從缺;4 月初,主辦單位表示,月球X大獎仍將以無獎金競賽的形式繼續舉辦。


註:一項由 X 大獎(XPRIZE)基金會發起,並由谷歌贊助的太空競賽。競賽徵求團隊讓自製的探測器登陸月球,在月球表面移動 500 公尺,並回傳數據和清晰的影像至地球。2010 年至 2017 年間,全球共有多達 30 支隊伍宣布參賽。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