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太陽最近的行星?
5700,000 km
水星是太陽系內最小、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其平均公轉軌道半徑約為 570 萬公里。因太過接近太陽,又沒有大氣調節,導致在白天,它的表層可以高達 427℃;而其稀薄的大氣層,也導致了夜晚的表層溫度可以驟降至零下 173℃,晝夜溫差近 600℃。因受太陽引力大,故也是軌道速度最快的太陽系行星,相當於只要 15 分鐘就能環繞地球一周;其自轉速度也導致了它的一晚相當於 58 個地球日。
太陽系最高溫的行星?
462°C
儘管金星的公轉軌道半徑大於水星一倍,但其大氣層超過 96% 都是二氧化碳,從而成為太陽系中最熱的星球:表面常保約 462℃ 的高溫、表面氣壓更是地球 92 倍。然而,其實金星曾相當涼爽,地表甚至能維持液態水長達 20 億至 30 億年,也或許有生命存在;但一切都在七億年前的一場未知神祕事件翻轉:研究人員指出,可能是因火山活動導致岩漿湧出,將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岩漿凝固後,氣體無法被吸收而滯留,引發失控的溫室效應。
人類已知最高的山?
24 km
位於火星的奧林匹斯山,是一平緩的盾狀火山,亦為太陽系中已知最高的山。其由流動性高的玄武岩質長期噴發累積而成,又因火星無板塊運動,火山底下的熱點能固定,故使火山能持續累積熔岩而增高:這座山脈高 24 公里,約為聖母峰的三倍;寬約 600 公里,等於夏威夷群島寬度。在太空船確認它是一座山之前,在地面望遠鏡中的奧林帕斯山是一明亮的亮點,曾被 19 世紀後期的天文學家命名為「奧林帕斯山之雪」(Nix Olympica)。
127 kg
一件太空衣的重量
The Weight of A Space Suit
在地球上,一件太空衣重量約 127 公斤;而在無重力的宇宙中,太空人依然可以輕鬆走動。太空衣由許多可互換的部位連接而成,可以依不同體型量身訂作,甚至連狗狗也穿過太空衣。其以白色為主的設計是因白色能反射大部分陽光,並保護太空人不受致癌的輻射線和極端溫度傷害。而由於他們不能拿掉頭盔,故若太空人在太空漫步時突然覺得鼻子癢,也可利用頭盔內所黏的魔鬼氈來抓癢。
100 km
卡門線(海拔)
The Kármán Line
公認為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分界線,位於海拔 100 公里處,即穿越卡門線(Kármán Line)後,就進入外太空。此名源於匈裔美國工程師和物理學家Kármán Tódor,對航空飛行的高度極限之探究。他首次計算出,在此高度附近,由於空氣太過稀薄,飛行器難以在此高度產生足夠支持航空飛行的升力,故航空飛行是不可能的。然而,各國對代表太空邊界的這條線仍抱持著不同意見,目前亦無任何國際法規範。
2.7 K
外太空溫度
The Temperature in Outer Space
2.7 克爾文(K)為 -270.45°C,意指絕對零度以上 2.7°C,這是宇宙大霹靂後殘餘輻射的溫度。但並非一踏出地球大氣層溫度就會掉到 2.7K,因為太陽會使照得到陽光的物體變暖。月球陽光面最高可達 120°C,陰影面最冷則可達 -170°C。而人若直接暴露在太空中其實不會馬上結冰,反而會有過熱反應,即所謂的「阿姆斯壯極限」:在極低氣壓下,水在人體體溫便會沸騰,且真空中熱能無介質可以傳出,故體溫不可能降到冰點。
太空食品
Space Food
1962 年第一位成功在太空中吃東西的美國人,證明了人類可以在失重的環境中進食、吞嚥和消化食物。其後開始出現更複雜的太空食品,為得便是在各種環境限制中,也能讓太空人正常飲食、營養均衡,且易在失重又充滿機械的太空船中被安全地儲存。如今,在太空中亦可享用室溫儲藏的蔬果。許多太空人還會從選擇中自行搭配,甚至帶牛肉乾同行,因其重量極輕、熱量密度高,在太空船裡不需包裝或加工即可食用。
冷焊接
Cold Welding
當兩塊表面未氧化的類金屬在太空中相互接觸後,便會永遠黏在一起。這是因金屬原子會互相結合,而此過程又稱為冷焊接。人類對冷焊現象的忽視曾差點使一太空探索計畫報廢:美國 NASA 曾在 1989 年發射「伽利略號」探測器,其主天線就在首次關閉後,因冷焊而再也無法被打開,最終伽利略號不得不使用備用的低功率衛星以執行計畫。在人類增加經驗後,便開始利用此現象精進未來太空船的建造技術。
太空人必備條件
Astronaut Requirements
太空人須持有工程、生物學、物理學等學位,因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探索宇宙,從複雜難懂的科學中解謎、協助衛星與太空望遠鏡等。有了科學家的頭腦,也必須擁有健康強壯的身體;因此,體質訓練在太空人訓練的各階段均占大量時間,以保持和提高體能素質和健康水準,有著比飛行員更高的要求。此外,太空人也須具備良好心理素質;因單調且缺少人際互動的環境,需要自我適時調整心態,也才能高效率完成任務。
太空探索的 「白老鼠」
Non-Human Animals in Space
早於人類被送上太空的實驗動物中,最為人惋惜的是 1957 年升空、犧牲於太空艙的流浪狗萊卡(Laika)。當年牠年僅3歲、體重約 6 公斤,本是莫斯科街頭的雌性流浪狗,後被蘇聯科學家選中,參與「史普尼克二號」(Sputnik 2)太空任務。然而,首批被送上太空的生物其實不是萊卡或大猩猩,而是一批果蠅:在 1947 年,果蠅成功「來回太空,又折返人間」,科學家發現牠們不但平安,而且基因未有出現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