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網路資訊爆炸的斜槓世代

因為疫情的關係……這段時間,除了忙著劇團紓困以及各種計畫的調整外,意外接到些預期外的編曲/配樂邀約,在調整生活步調以及各種充電調養生息之餘,趁機添購了不少音色,屆時才發現自己電腦裡有好多 plug-in 都處於年久失修的階段,於是開始清點電腦裡的各種軍火,該更新的就更新、該打開來用的就打開來用,以高裝檢的規格整頓軍備,為接下來的配樂挑戰做準備。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產業型態變遷,音樂製作的技術門檻已大為降低,以流行音樂而言,用筆電做出品質精美的歌曲 demo 已是基本,畢竟都有人在家做出可以拿下葛萊美的專輯了。而身為電影配樂工作者,為了讓產出的配樂能順利「過關」,且不遜色於那些多半是好萊塢精美原聲帶的「參考音樂」,我們被訓練、也被期待要用電腦做出品質幾乎可媲美成品的 demo。那意味著,你要有非常厲害的音源軟體以模擬真實樂器、要懂得善用不同軟體以達到最佳效果,還要能靠自己做出不錯的混音;也就是說你可能要有中上的監聽器材以及各種混音軟體、且懂得怎麼使用。

簡單來說,在這資訊爆炸且講求專業分工的時代,面對資源或規模不足的產業,「通才」已成為生存的基本條件,製片沒有足夠預算讓你錄音、讓你找人打譜、讓你找人混音——那你就只好想辦法靠自己搞定一切。

在這樣的「市場需求」下,音源軟體的發展也是愈來愈驚人,不只各種音色市面上都找得到,各家廠商也都極盡所能開發技術,以讓使用者能透過各種參數調整,用電腦就能模擬出各種真人演奏的表情細節;但也因此,配樂家面臨的選擇與資訊更是五花八門,假如每一種樂器大概都有至少十家以上的廠商推出音源,更別提其中細微的設定與功能,以及其他等化器(Equalizer,簡稱EQ)、壓縮器(Compressor)、效果器等混音軟體。真要精通一切,需要的時間成本也是相當可觀的。

那天我光是研究自己新買的一套軟體,YouTube 上就有數個類似使用說明或開箱文的導覽影片,且看著看著還會跳出更多延伸影片,譬如說用該套音色模擬某首電影配樂的過程與效果比較等等,甚至還會有專家(技術宅)告訴你用哪幾套組合搭配能得到最好的聲響;譬如說用六成音量的 EWHB 六支法國號圓滑奏(legato)音色,搭配四成音量的 CineBrass CORE 四隻法國號延音(sus)音色,就能調出好萊塢等級的法國號。老實說你不得不佩服人類與科技的演變,但這些包羅萬象的軟體工具與旋鈕量表,在增加我們的便利性之餘,對於「創作」本身,有時也真的是種限制、甚至消耗。

身為一個出生於類比時代、成長於類比數位交界、生存於數位時代的音樂人,我實在很難想像當今對配樂懷抱理想的學生,在這片浩瀚大海中是如何取得資訊、累積知識。當然每個時代會有自己的英雄與故事,就好比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1932 年生)的偉大和約翰‧約翰森(Jóhann Jóhannsson,1969 年生)的才華也無法相比。但我還是很懷念那個數位才剛要萌芽的九〇年代,那個你要學吉他只能在煙霧瀰漫的樂器行/練團室、向各門派的武林高手拜師學習的年代,彷彿今天你練會了一個 lick(樂句),就能挑戰全世界一般。

無奈至今,此等情懷大概也只能成追憶了,畢竟現在 YouTube 上隨時都可以找到一堆比你老師更強大的人,且通常還是小孩子。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