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人生 4.0

在台北生活這麼多年,想要一輛屬於自己的單車已經很久了,這件事遲遲沒有發生,大概有幾個原因:

A、我有一輛服役了十多年的打檔摩托車,我是第三任車主,但它老而彌堅,定期做些維修保養,還騎得動。

B、YouBike的出現。

C、我的公寓樓下沒有置放單車的位置,而我住頂樓,雖然是一棟電梯公寓,這代表我得時常把車立起來,帶它搭著電梯上上下下,光是用想的就挺累的,會影響到騎車的頻率和意願。

YouBike 風行後,開始會遇到租不到車需要原地等待的狀況,我是個不太喜歡等待的人,尤其所以騎乘 YouBike,代表我需要前往「某地」,預期外的等車時間,會影響到赴約的準時率。至於那輛摩托車,是從紐約回台灣生活後買來代步的工具,當時也肩負載女朋友上下班的重責大任。

幾年後,任務被解除了,我搬離同居的國宅,搬入目前的住所,摩托車也跟著我移動,只是它不再那麼被需要了,我又捨不得脫手,漸漸成為一項甜蜜的負擔。

「騎摩托車」這四個字會出現在我每週的行事曆上,無論我當天有沒有騎車的意願或心情,都得帶它出去兜兜風,幫它活絡筋骨,好替電瓶充電、讓齒輪轉動。打檔車其實很像寵物,你不能冷落它,必須時時陪伴它、照顧它,它才會在必要的時候拿出應有的表現。

偏偏,這輛車脾氣愈來愈大(老傢伙總是比較固執啊),行進時引擎會發出「轟轟轟」的吼聲,加上換檔時「噠噠噠」的卡榫聲,每回轉入靜巷,我都羞愧得無地自容,深怕別人以為我是故意用噪音去汙染城市的不良少年,殊不知,我只是個年輕時想耍帥現在又割捨不掉過往的中年騎士。

各種因素相加相乘,「想要一輛自己的單車」這個念頭愈來愈濃烈,帶它搭電梯上下似乎也就沒那麼麻煩了。是啊,伺候了十多年的摩托車,生活應該要更回歸自我一點,而單車正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純粹的交通工具,構成它的零件沒有一樣是多餘的,每一樣都擔負著讓它優雅向前的使命。

單車的靈魂,是人類最重要的發明——輪子。當然,有人會說人類最重要的發明是避孕藥、盤尼西林、燈泡或紙張,端看所處的年代與文明進程,不過,確實很少一樣東西能像單車這樣,同時體現了輕快、愉悅與自由,單車在迎風的剎那,讓人更貼近自己的身體。

華人世界對單車有不同的幾種稱呼,各顯它的特點:

自行車——不需燃煤、汽油、電力或任何動力輔助,靠人的力量就能讓它自行運轉的車。

腳踏車——用腳踩踏的車,與身體連動,帶著一種韻律。

單車——我還是最喜歡這個說法,簡簡單單的一輛車。

電影《E.T.外星人》裡,孩子們騎著單車把 E.T. 送回太空,單車在此象徵著友誼,也象徵童年的結束。楚浮的《夏日之戀》中,兩男一女在法國的鄉野騎著單車,他們優游自在,尚不知戰事將至,萌生的三角戀情將被戰火拆散,這裡,單車代表了自由的最後形式。

耳朵敏感的人,單車也有與生俱來的音樂性,德國先鋒電子樂隊 Kraftwerk 曾經創作一首〈Tour de France〉,在電子節拍間融入騎士的喘氣聲、鏈條和齒盤共振出的機械運轉聲,而單曲封面上,四名團員身著標準競速裝束,參加一場想像中的環法自行車賽……

說到最有名的「騎單車的人」,應該算是愛因斯坦了,那張黑白照片中,他穿著羊毛衫、西裝褲與皮鞋,雙手扶著單車握把在地上轉圈,像個開心的小孩剛破解了宇宙的祕密。可是單車之於台灣的學子,功用總是務實的,目的地則是略顯沉重的。

單車是往返於學校和補習班之間的通勤裝置,什麼騎乘的樂趣、生活風格的追求、環保愛地球的實踐,一個為考試而苦的學生是不會想到這些的,當他隨便解決了一頓早餐,把單車推出家門,騎去學校的路上滿腦子想的都是等下要考的試,他只想快點把青春期過完,把腳下這堆破銅爛鐵拿去報廢,換一台帥氣的摩托車,大一聯誼的時候就可以載女生了。

單車的本質是孤獨的,摩托車的功能卻是社交的,直到我發現,摩托車也成了孤獨的載具,我做了一件會讓 18 歲北上讀書前把單車拿去車行換 500 元的我驚訝的事:40 歲這年,我決定把單車買回來,它將是我人生的第四輛。

這次我不去大車行或經銷商,循著朋友丟來的線索,搭捷運到汀州路的小巷裡,去探訪一間民宅,聽說,台北手藝最好的單車師傅就住在裡面,那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來客帶著一團輕飄飄的關於單車的浮想走進去,幾小時後,就有機會牽著一輛獨一無二的車走出來,那意味也不需要搭捷運回家了。

小店有個院子,屋外就掛了幾輛車,有成品、半成品,也有店主自己平日的坐騎。店主小楊——即傳說中手藝不凡的單車師傅,1979 年生,綁了個酷酷的髮髻,他說自己都快變成老楊了。高中時小楊開始在朋友的車庫玩車、改車、研究零件,18歲那年擁有了人生第一輛好車,一輛 GT 登山車。

因為對單車的熱愛他進入中盤商工作,同時繼續磨練自己的技藝,和同好切磋也上網看影片練功。幾年前和女友在租屋網找到這間幽僻的宅邸,兩人搬了進來,巷弄裡的一樓,既是北漂情侶的租屋處,也是單車陳列室、組裝室兼倉庫,生活和工作就這樣交織在一起,從早到晚聞著輪胎的橡膠味也樂此不疲,那是嗜好更是事業。

靜巷裡的單車小鋪店內一隅。(陳德政提供)

我去敲門之前,已經寫信跟小楊溝通過設想的單車形式,一輛輕量化的 City Bike,城市裡通勤用,諸如爬坡、幾段變速等霹靂功能都不需要。它首先要輕,然後要帥!我在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可是見識過單車可以帥成什麼樣子呢。

雖然預先溝通過了,走入洋溢著「機械風」的室內,看到蔓延在牆上、地上那些閃閃發光的漂亮零件,先前的設定幾乎打掉重來,設下的預算門檻也就拋諸腦後了。這裡真是零件控的天堂,大至車架、前叉、龍頭、坐墊、齒盤,小至坐管、鏈條、把套、走線、線尾夾頭,各種顏色樣式規格尺寸都有,小楊再依客人的需求,憑藉自己的美感和經驗把一輛完全客製化的車組裝起來。

我們是同齡人也都是南部人,小小的店鋪彷彿朋友的家,我感到特別自在。一整個下午,我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構思那輛車的輪廓、它可能的樣子,小楊女友就在桌前更新著粉絲頁。組到一個段落,我們會到外面的馬路上試車,偶爾被他們養的四隻貓給打亂節奏。

整件事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只能描述出一個方向,描述一種抽象的感覺,過程中反覆的 trial and error 是必要的——坐墊要紅色或藍色?龍頭選平把或彎把?齒盤走大盤或小盤?輪徑的尺寸要抓多少?小楊是專注的職人,用細膩的手工慢慢把各部零件組合成一輛車,我像個從玩具店搬回一盒樂高的小孩,看著原先散開的積木各個落到正確的位置。

最終,他幫我組了一輛平把公路越野車(Cyclocross/Gravel),是極簡的單速車,但不是國中同學騎的那種「咖動」,而是帶有碟煞的,騎起來更安全。車架材質是鉻鉬鋼(CR-MO),全車重 9.35 公斤,立起來搭電梯不成問題。離開巷子時已經天黑了,小楊送我一個後車燈,祝我行車平安,然後定期回去保養保養。

我人生的第四輛單車,是一輛單速車。(陳德政提供)

眼看就要被我冷落的摩托車我依然捨不得丟,決定和單車交替著騎。而迎來單車後,我發覺它是一樣極度個人化的物品,會不知不覺滲入你的生活,右褲管內側的油印、電梯牆上的刮痕,這些都是單車留下的痕跡。話說我前三輛單車最後都被偷了呢,這次,我可不想再寫一次單車失竊記。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