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牛肉到鱈魚、酪梨和大豆,許多我們喜愛的食物或多或少都會對社會和地球環境造成某一程度的影響。讓我們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每個人喜歡吃的口味可能不一樣,每種食物對身體帶來的影響也會因人而異,但或許我們還可以多瞭解一下食物是怎麼來的。因為有些食物的生產方式可能會對地球造成負擔,但也有些對環境友善,就像《永續飲食》(Sustainable Diets,暫譯)共同作者提姆.朗(Tim Lang)所說的:「你開始『評斷』食物後,最終就會得到一長串需要考慮的因素,從口味、健康影響、到生物多樣性。」這篇文章整理了九種在現代備受討論的食物,或許能讓我們在吃東西之前多考慮一點。
1
酪梨
讓我們從一個簡單食物的開始說起吧……喔不,抱歉:這個早午餐主角問題很大條。全球對酪梨的渴求,間接加速了森林的濫墾濫伐,而在智利(酪梨最大出口國之一),酪梨讓飽受旱災所苦的農民不得不向已逐漸乾涸的河道分流取水。
調查記者喬安娜.布萊斯曼(Joanna Blythman)說,酪梨本身含有重要的營養素(維他命 E、K 和單元不飽和脂肪),而要完全不吃酪梨確實不容易。但如果沒有酪梨的生活使你悲傷,那就準備好為那些「公平貿易」的酪梨買單吧!像是墨西哥農民組織「Pragor」出產的那些酪梨。
什麼是「公平貿易」?
顧名思義,就是在貿易過程中,對生產者(例如農民)和環境「公平」。因為許多中盤商會剝削發展中國家的農民,所以興起了這場有組織的社會運動。國際公平貿易組織台灣分會(Fairtrade Taiwan)的網站就寫道,公平貿易是「用一系列規則以確保生產者獲得公平的報酬、勞動者獲得應有的權力、以及環境得到保護,提供生產者、貿易商與消費者直接參與對抗貧窮與剝削的管道」。下次購物時,不妨找找貼有「公平貿易標籤」的產品,以合理的價格改善弱勢生產者的生計,讓他們有機會真正脫離貧窮。
2
牛肉
先撇開為了供人類食用而對有知覺的動物進行宰殺(你也沒法親手做到吧)這件事不談,反對吃牛肉的爭論,多半圍繞著「溫室氣體」。據統計,為生產牛肉及牛奶所飼育的牛隻,是製造最多溫室氣體排放的動物物種;然而,這令人沮喪的統計數字也掩蓋了許多不同的生產方式,以及因方式而異的排放量。
布萊斯曼說,「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改善過的放牧型畜牛對環境仍然有害;相反地,這些永久牧場(長年來以自然方式經營的牧場)其實就像是碳的儲存槽。」去開挖這些地方(讓這些牧場停止運作,重新開發成別的建築),反而可能會「釋放封存在土壤中的碳」。
總而言之,你還是可以購買有機、草飼的牛肉,但也別太常買。如果你是在外用餐,請去找使用「退休乳牛」牛肉的餐廳。知名廚師、也是環保先鋒的亞當.漢德林(Adam Handling)就說:「我喜歡退役乳牛牛肉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動物在勞動生涯的最終仍有被珍重的概念」。
3
牛奶
「牛奶的營養豐富,」布萊斯曼說道,而牛奶也比它的替代品像是燕麥奶、杏仁奶更便宜(雖然有愈來愈多人寧願選擇這些昂貴的替代品)。但喝牛奶的前提是,它應該來自在寬闊牧場飼養的草飼牛,而非那些「密集放牧」的穀飼牛:我們喝的每一口牛奶,都該來自被好好對待和飼養的牛隻。不過也有一個我們無法迴避的不爭事實:從不受歡迎的公牛,到「退休」的母乳牛 —— 牛隻的宰殺,就是目前牛奶產製過程中必然的一環。
喝牛奶之餘,也要改善乳牛生活
去年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拿下奧斯卡影帝時,在獎台上呼籲大眾關注酪農業議題。
牛奶是重要營養來源,所以如果無法不喝牛奶,也可以從居住環境、食物、水源、到健康管理,全面改善酪農業的養牛方式。據統計,台灣共有 553 個酪農場,但至今卻仍沒有保障乳牛福利的法規。或許可以參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所發起的「寫信給乳品廠」行動,一起「要求制定牛乳收購動物福利政策」。讓乳牛們生活得健康、快樂,也會讓我們喝得牛奶更營養、安全!
4
鱈魚
這個海洋的貴族成員,才受到歡迎不久,就再次面臨消失危機。根據英國海洋保護協會(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英國水域的鱈魚數量處於危急狀況。
然而,挪威鱈魚的情況卻相當不同:挪威是全球第一個以「配額制度」撈捕鱈魚的國家,而其漁業文化也是圍繞著這個歷史長久的鱈魚資源的品質、永續性和安全而建立。漢德林說:「我只買挪威鱈魚,在挪威,保護鱈魚是被鼓勵且支持的。」
5
堅果奶油和棕櫚油
「不會連這也不能吃吧!」我聽到你內心的哭喊了,彷彿還看到你拿著一匙花生醬的手懸在半空中。好吧,老實說情況有點複雜。
對你的堅果奶油,我首先要問的是:它含不含棕櫚油?棕櫚是造成全球森林濫伐最大的原因之一,而儘管現在已有永續棕櫚產地,專家們卻對此存疑。「經認證的永續棕櫚油到底可以減緩濫伐到什麼程度,目前還不清楚,」朗說道。
再來,讓我們談談堅果本身,它們問題可多了 —— 杏仁耗水量極大,佔全球杏仁產量 80 % 的美國加州,因種植杏仁導致乾旱問題嚴重,杏仁種植用水量更超過加州居民的日常用水總量。榛果出產大國土耳其的農場多半僱用童工。腰果最大產地越南,曾被爆出在戒毒中心非法監禁 30 多萬人,強迫他們加工腰果,越南腰果因而被稱為「血腰果」。
而這些國家的政府,一如既往地聲稱「系統已經改善」,但這些產品的規模和距離,讓它們的生產過程難以追訴。購買在地產品也不必然會降低碳排放,但至少能讓你對生產過程更了解一點(台灣不適合生產腰果,但花生、開心果等都有國產)。可以試試自己製作花生醬,或堅持只買經典(不含棕櫚油)的花生醬。而且,花生天生就是一種永續性作物,它只需要少量水份、能夠行固氮作用,當與其他作物輪流種植時,也能減少土壤侵蝕。
6
大豆
直接被人類食用的大豆作物,佔比相對少,所以把森林濫伐的責任推給豆腐和豆漿會誤導人。如果你吃素,你很容易就能避開「壞」大豆。但談到肉類、魚類和乳製品時,問題就出現了 —— 世上大多數大豆都被使用在這(用來當飼料)。
你幾乎不可能知道「你買的食物是否曾用大豆餵養」,或是那些飼料大豆是否來自巴西和阿根廷 —— 這兩個國家的大豆種植加速了亞馬遜森林濫伐。最好的方法是,盡量選購有機、在地的魚肉和乳製品,或盡可能向農場或漁場直接購買食材。
7
巧克力
情人節剛過的時候談這個,恐怕有點煞風景。但是,光在談到主要原料可可豆之前,巧克力就已經有了道德包袱 —— 多數大品牌的巧克力棒都含有大豆和棕櫚油。若將可可納入考量,就更不只是甜蜜的負擔了。
全球多數可可豆都是來自非洲象牙海岸和迦納的小農場,這些小農承擔了價格波動的重擔,你所面對的,是難以撼動的貧困處境,及貧困所導致的所有後果。非營利組織 Cocoa Barometer 報告指出,象牙海岸的可可農戶平均只能賺到生活基本開支的 37 %。因此,「沒有任何公司達成在 2020 年前減少 70 % 童工的承諾,甚至連接近都談不上。」此外還有森林濫伐問題:西非原始森林超過 90 % 面積已消失,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對廉價可可豆的需求(為了拓展種植可可樹的農地而伐林)。
在環保組織與公平貿易組織的努力之下,現在已很難找到同時具有這「童工」和「伐林」兩種問題的巧克力棒了。但「公平貿易組織仍沒有成功讓農民拿到足夠的錢,」朗引用一份學術研究說道,在可可生長季,公平貿易組織在迦納認證的可可小農,與未認證的小農相比,僅多賺 1,400 元新台幣。
8
蝦子
朗指出,國外有一個新的「海鮮帝國主義」,而我們對大明蝦的渴求是一部分原因。大明蝦(虎蝦、國王明蝦)多半在泰國、斯里蘭卡和馬達加斯加等地的溫暖海域養殖,這些國家的生產過程時常「嚴重破壞紅樹林沼澤」。巨型河蝦尤其危險,因為這類蝦的生產過程會嚴重危害野生物種。請選購小型、冷水養殖的明蝦,或是附有「產銷履歷」的蝦子(這一點也適用於所有食物)。
產銷履歷是什麼?能吃嗎?
產銷履歷不能吃,但你最好吃有產銷履歷的食物。根據政府網站,台灣的產銷履歷是有通過「驗證」的食品才能獲得,且涵蓋範圍很廣,農產品、魚肉到加工食品都可以申請,合格後會獲得標章,還有最重要的「產品追溯碼」,讓消費者可以查詢該食品的來源與生產狀況 —— 具體可以查到什麼?不妨買個有產銷履歷的食物試試,直接掃上頭的 QR code,產地、生產者、生產紀錄、包裝日期、驗證機構。
9
章魚
如今在保育觀念普及下,許多海鮮食材都漸漸從菜單上消失,比如鯊魚魚翅。但是關於章魚的討論比較特別,分為倫理與環保兩個層面,各有優缺。從一方面來說,章魚是高智商動物,且已有有力證據指出,章魚會感受到類似「疼痛」的知覺。
另一方面,據生物學家瓊‧艾伯雷(Jon Ablett)指出,頭足類動物(魷魚、章魚等)是「一群相當符合永續精神、可食用的海洋生物。他們只會存活一到兩年,人們傾向撈捕那些已繁衍出後代的成年章魚。你只需要避免吃那些用深海拖網船捕的章魚就好。」
雖然章魚可能被過度捕撈,但牠們繁衍的速度很快。「人類和章魚有一個有趣的共通點,當環境改變時,他們都能找到新的生活方式,」海洋生物學家達娜.莎夫(Danna Saaf)說道。如今,隨著頭足類動物補足了其掠食者(如鯊魚)遭過度捕撈所留下的空缺,或許有天人類得賴章魚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