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苗栗食堂「東京閒居日記」第 87 回‧台灣篇

譯 新經典文化編輯部

五月我去了台灣五天四夜。這三年以來,每年去一次台灣成了例行計畫。這一次也是一趟愉快的旅程。

我選擇住在台北車站附近,把那裡當成各個旅遊點的基地。同行者還有熟識的編輯 K 先生與 T 女士。加上台灣的譯者,去年翻譯了拙著《遇見老東京》的黃碧君女士(綽號 Ellie)。她還幫我口譯,我很放心。

我喜歡的台灣,並不是特別的觀光區,而是地方小鎮。或許不見得是知名景點,卻令人感受到生活的氣息。有些地方,還留存著舊時代的恬靜街景。

這一次,先去了台北稍南的苗栗。台灣鐵道車站的周邊,會有幾條商店街。高樓建築不多。多數是個人商家的商店街,總讓人想起昭和三〇年代的日本地方城鎮。鐵道車站是城鎮的中心。

兩年前第一次造訪,就喜歡上了那裡的景色。特別是偶然走進的一間小食堂,成了難忘的回憶。

得知去年在台灣上映的《五月一号》(2015 年,周格泰執導)中,十七歲的少女(程予希飾演。短髮造型好可愛!)就讀的學校就在苗栗後,就更對這裡感到親切。

甚至後來跟台北的朋友說到「苗栗是個好城鎮」時,對方還驚訝地說:「咦?好在哪裡呀?」原來是這麼普通的城鎮。

苗栗站西側出口的鐵路旁,有座「鐵道文物展示館」。巨幅帳篷似的屋頂下的開放式空間,靜態保存著日治時代的蒸汽火車,與運送甘蔗的小型蒸汽火車。顯然很重視鐵道文化資產。

台灣的美好,我想就是現今依然確實運作著的鐵路與豐富的鐵道文化吧!看到場內好像轉車盤的遺跡時,就知道這裡在蒸汽火車時代曾是調車場,如今被重整成文物館。不過,不是一般印象的文物館,那裡既沒有櫃台也沒什麼人。走在步道上就會直接碰到老舊的蒸汽火車。真是悠閒。

到商店街內走走。離車站不到十分鐘的距離,就是兩年前去過的食堂。只有五張桌席的小店,有種地方城鎮定食屋的氣氛。我們在那裡用午餐。加了炸花枝與魚肉的濃稠羹湯很好吃。

飯後,我跟 Ellie 女士說:「我們兩年前就來過,太好吃了,所以又再來。」她翻譯給老闆娘聽後,一直忙著招呼源源不絕客人的老闆娘面露微笑,回應我們:「對對對,我記得你們。」

我又喜歡上苗栗了。

台灣小家庭經營的小食堂,既實惠又美味。當晚,我們住在台中,打算出門吃晚餐時在附近繞繞,走了將近一小時,最後才在台中車站前(也是飯店的前面)的食堂坐下來。果然是正確選擇。在台灣用餐,找當地的食堂就對了。

台中住了一晚,我們去了還保有許多老舊街區,位於西海岸的鹿港。午餐在食堂吃到的蝦猴酥很可口,聽說是鹿港名產。

開始對台灣感興趣,是八〇年代至九〇年代,侯孝賢導演的電影一部部在日本上映的時候。

其中《冬冬的假期》(1984 年,日本是 1990 年上映)在苗栗一帶取景。冬冬在那年夏天,畢業於台北的小學(台灣跟美國一樣,夏季後更換學年),暑假跟妹妹一起去在鄉下開診所的爺爺家玩。爺爺家在銅鑼。

台鐵苗栗站往南二站就是銅鑼站。到站時電車剛走,所以搭計程車去銅鑼。

銅鑼站是水泥平房的小型站體,比苗栗站還小,與日本地方鐵道的車站差不多。站內也有休息室,一過剪票口就是月台。跟我很喜歡也常搭的水郡線常陸大子站的感覺很相似。

站前有個圓型小廣場。《冬冬的假期》中,冬冬下車後,在這廣場與小朋友玩了起來。三十多年前入鏡的廣場,現在看起來也沒什麼改變。

這裡的商店街也聚集著以車站為中心的個人商家,沒什麼高樓建築。擺著西瓜的蔬果店、雜貨店與機車行連結排列。有老舊建築的商店街,被稱為「老街」。盡頭則有廟宇,也有教堂。令人驚訝的是,車站對面馬路的建築,就是當年電影取景、主角(冬冬)的爺爺的診所,仍然維持著當時的模樣。

應該是日治時代的建築,磚瓦屋頂的洋房。正門蓋有車廳,很時麾。

這個房子是《冬冬的假期》編劇朱天文女士的外公家,被借來拍片。電影出現的古董時鐘、手動留聲機、爺爺讓冬冬聽的蘇佩《詩人與農夫》唱片,以及和室,聽說全都是屋內的實物。昭和初期的現代風,至今仍靜靜地遺留在台灣的小鎮。

銅鑼站往台中的火車上,發生了令我吃驚的事。我們因為客滿而站著,沒想到坐在長座椅上的年輕女性竟把座位讓給了我!我在東京從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事後感嘆著「原來我看起來那麼老啊!」, Ellie 女士安慰我說:「在台灣,讓位給年長者很正常。」台灣人真和善。

隔天,我們從台中搭客運到鹿港,開到一半,車內人變多而擁擠了起來。一對老夫婦上了車,我讓了位,告訴他們:「我還年輕。」

回到台北,我們去爬了可以一望台北城的象山。有兩百公尺高,以及不斷向上的長長石梯。對過了七十歲的人來說,爬這座山很辛苦,我遠遠落後另外三人。儘管如此,最後還是登頂,一覽整個台北城,心情舒爽。眼前則是台北的地標、看起來像蠟燭的「台北 101」。

下了象山,地鐵象山站對面有一排高級住宅區。聽說是台北最有錢的人住的區域。

在一旁的綠地,我們做了一件事──打開帶來的便當。

台灣的鐵路便當很好吃。這也是鐵道文化豐富的證明。當天早上,我們事先在台北車站買好中午打算在象山吃的鐵路便當。沒想到山上人太多,找不到可以放鬆休息的地方。所以決定在高級住宅區旁的綠地打開便當。在那裡做過這種事的,可能只有我們吧。有點像在野餐的氣氛,鐵路便當毫無疑問地美味。台灣的鐵路便當大多將在肉與蔬菜鋪在飯上,米飯很入味。有點像日本米飯與配菜沒有分隔開來的幕之內便當。

這一天,出發至象山前,我們參加了有趣的活動。

台北有個華山文創園區「華山 1914」,是將日治時代大正三年(1914 年)興建的酒廠古蹟改造而成的文化場域。有書店、禮品店、藝廊進駐,成了年輕人愛去的人氣場所。

這裡正在舉辦「渡邊直美展」。她是在日本闖出一番天地的胖藝人,印象中在電視上看過,最近總算能將名字與臉兜在一起。

圓滾滾的,好像布娃娃似的,好可愛。妝扮、髮型與衣服都時尚有型,出乎意料地有好感度。彷彿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電影一定會出場的胖女人。對我這個世代來說,她讓我想起六〇年代活躍一時的「媽媽與爸爸合唱團」(The Mamas & the Papas)的胖歌姬「媽媽凱絲」(Mama Cass Elliot)。

這裡展示著渡邊直美自己設計的各式商品與衣服,彷彿拜訪了她宛如娃娃屋的房子。

聽說渡邊直美的母親是台灣人。或許是這原因,她在台灣也很紅。美好的台日交流也在這裡上演著。

台灣讓我開始感到親切,是 2011 年新經典文化翻譯出版了拙著《我愛過的那個時代》。後來我在 2015 年去了台北,以新經典文化為首,見了出版社的編輯、作家與大學教授,交流更深一層。以前一直以觀光為目的,結識他們後,對台灣的歷史、政治、文化比以前更感興趣。

這趟行程的一晚,我與新經典的編輯部(社長葉美瑤女士、編輯梁心愉女士、陳柏昌先生、王琦柔女士)在台北獨具特色的水牛書店內,享用了一場飲宴。

同時慶祝與台大社會系李明璁教授相隔一年的再會。每次看到他總是樂手般的時尚打扮,有種看不出來是大學教授的快活。

聽說水牛書店的老闆羅文嘉先生,自學生時代就是投入民主化運動的鬥士。夫人劉昭儀女士經營著餐廳。另外,書寫飲食相關題材的作家米果女士、書寫飲食與旅遊的工頭堅與林凱洛夫婦都出席了。

這次是新經典文化為拙著《少了你的餐桌》而舉辦的晚餐飲宴。餐桌上,大家聊得格外盡興。

而且,與會人士理解日本的程度簡直讓我又驚又喜。

李教授每年都來日本參加音樂節。工頭堅先生與林凱洛女士旅遊過日本許多地方,他們說很喜歡瀨戶內海的島嶼。米果女士則對日本的居酒屋感興趣。

另外,我後來才知道,新經典文化的社長葉美瑤女士造訪過《男人真命苦》的舞台背景葛飾柴又。真令人開心。

最後,讓人欣慰的是,大家都很熱情地讀著我的書。從沒想過自己的作品會在台灣得到這樣程度的對待。對過了七十歲的獨居高齡者而言,可說是心靈的支柱。

(本文章收錄於《東京人》雜誌 2017 年 9 月)


川本三郎
1944 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曾任《週刊朝日》、《朝日雜誌》記者,之後離開報社轉為自由文字工作者。作品以文藝評論、電影評論、翻譯及隨筆為主,創作質量兼備,甚至跨足鐵道、旅遊等領域。並早在八〇年代便以敏銳的感受性與獨到眼光,引介剛出道的村上春樹。曾拿下五座文學評論獎。以《大正幻影》榮獲三得利學藝獎、以《荷風與東京》榮獲讀賣文學獎、《林芙美子的昭和》榮獲桑原武夫獎和每日出版文化獎、《白秋望景》榮獲伊藤整文學獎。其他著作尚有:《我愛過的那個時代》、《遇見老東京》、《現在,還想妳》、《少了你的餐桌》等。

《然後,明天繼續下去》川本三郎
新經典文化|NTD $320|平裝 / 328 頁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