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界觀的起點:讀《戰爭遊戲》

《戰爭遊戲》
歐森.史考特.卡德
親子天下,NTD $360,平裝 / 416頁

(本文涉及劇情內容)

在未來,人類唯恐與異星蟲族爆發第三次戰爭,開始訓練天才兒童和尋找最適合的指揮官人選。這個希望落在六歲的安德‧威金身上──他在戰鬥學校被迫玩大人們的戰爭遊戲,最後不自覺參與了無法言喻的種族暴行。

戰爭科幻的傳統可追溯自海萊恩的《星艦戰將》(Starship Troopers,1959)以及海德曼的《永世之戰》(The Forever War,1974):其主題不僅是戰爭,而是從參戰士兵的角度刻畫他們的經驗,特別是他們得面對全然無法理解的「非我族類」。卡德選了不同的方式包裝這種經驗:大人們自認為出於好意,以玩遊戲的幻象對孩子們掩飾殘酷的真相,因為指揮官一旦有同情心,就不可能不計代價打贏戰爭。這點在卡德寫於 1977 年的原始中篇裡就已經勾勒出來;而無重力戰鬥室的概念,則是卡德想像中未來戰鬥學校會有的情景。

不過,偉大作品往往需要更多點子組合而成。卡德一直很想寫本「死者代言人」的故事,最後想到借用安德這個角色,讓他長大能用同情彌補當年的事。可是這中間的轉變該怎麼寫呢?最後解法便是寫本長篇版的《戰爭遊戲》(1985),更完整交代了安德的出身、加入戰鬥學校的經過(包括霸凌),一直到他在原始中篇的經歷。安德在結尾發現到真相後深感悲痛,因此離開地球和成了「亡靈代言人」。

《亡靈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 1986)發生在三千年後的一個巴西裔天主教殖民地星球上,靠著近光速旅行而僅有 25 歲的安德前來替兩位死者代言,最後捲入當地人類與異族「豬人」的相互理解困境,並讓一個不幸家庭走出陰霾。最重要地,安德終於尋得了自己的歸宿,並實現了對蟲族女王的承諾。和《戰》相比,《亡》有著更成熟的議題和驚人的同理心;這兩本性質迥異、但又相輔相成的傑作雙雙奪得雨果獎及星雲獎,使卡德成為史上唯一一位連續兩年贏得科奇幻界兩大獎的作家。

這系列太過成功,卡德自然開始大幅擴張這個世界觀。《亡》的後兩本續集塞滿枯燥的哲理辯論,接著與《戰》平行的《安德闇影》以安德的同學小豆為主角,從不同角度改寫部分原始事件,而該書的三本續集則是小豆在蟲族戰爭後與安德的兄長彼得聯手,跟名為「阿基里斯」的宿敵展開地球爭奪戰。卡德也寫下第一和第二次蟲族戰爭的歷史,並逐漸將《戰》和《闇》系列銜接起來──目前總冊數已逼近二十,不過可想而知,這種「量產」再也不見亮眼的獎項成績了。2013 年的《戰爭遊戲》算是夠忠實的改編,但不免簡化了些。對未讀過書的觀眾而言,可能結尾只會太過莫名其妙。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