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職業冰球聯盟的正規賽季逐漸步入尾聲,有些球隊將為爭奪史丹利盃繼續努力,但對於那些宣告球季結束的球隊來說,則是他們公布球員傷勢細節的時候,球迷才能清楚知道他們支持的球星到底受了什麼傷,因為在賽季時,球隊總教練通常會用一些模糊的字眼,像是「上半身」或「下半身」受傷含糊帶過。
冰上曲棍球是一種充滿激烈碰撞的運動,在冰球界的傳統觀念中,揭露自己的傷勢就像是自曝弱點,讓對手可以在比賽時有可趁之機,所以「上半身」或「下半身」受傷這種含糊的說法,反而是為了保護球員,直到現在,依然有許多人相信這樣的想法。
華盛頓首都隊的歐希(T.J. Oshie)就這麼說:「聯盟裡還是有一堆白痴不在乎被裁罰,如果他們知道某人手腕扭傷,他們就會去撞那裡。」
人們普遍認為這樣的用語來自於名人堂教頭派特·昆恩(Pat Quinn),他秉持著傳統的觀念,將冰球比賽視為戰爭,記者則是來刺探軍情的間諜,他向來覺得聯盟給記者太多機會接近球隊。昆恩曾說:「從小到大,我就被教導不要告訴對手任何東西。在以前,如果有任何人來問到傷勢的問題,教練會叫他們滾蛋。」
1999 年球季,時任多倫多楓葉隊總教練的昆恩在季後賽遭遇費城飛人隊,面對記者不斷追問球員傷勢,不厭其煩的他脫口說出「上半身傷勢」的用詞。那只是昆恩天外飛來一筆的口語(但他唸過法學院的經歷或許也有幫助),卻在往後數十年成為球隊迴避揭露球員傷勢的擋箭牌。
記者當然無法接受這種模糊的說法,但是多次和聯盟溝通的結果卻總是徒勞無功,聯盟一度引用醫療資訊保護來捍衛自己的做法,最後甚至將這訂進聯盟規則當中。
依據美國職業冰球聯盟的規定,當有球員在例行賽受傷時,球隊發言人必須儘速告知媒體受傷部位、情形和嚴重程度,不過有個但書——除非球隊認定揭露傷勢會對球員重回球場時的人身健康造成危險,在這樣情況下,球隊有權提供比較籠統的受傷情形概要。相較之下,同樣充滿激烈碰撞的職業美式足球聯盟,則要求球隊每個禮拜都要揭露可信、正確和詳細的球員傷勢資訊,不但要提供給聯盟,甚至也要提供給對手、當地和全國媒體和轉播單位知悉。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認同美國職業冰球聯盟這樣的做法,但很少人願意違背傳統,卡羅萊納颶風隊的總教練比爾·彼得斯(Bill Peters)就說:「如果聯盟可以說嘿要全部揭露,那就太好了。我一點問題也沒有——只要大家都這麼做。」
冰上曲棍球界這種不清楚揭露傷勢的傳統,和他們一直以來把冰球員視為「硬漢」的觀念脫不了關係,為了勝利,冰球員必須要能承受各種嚴酷考驗,甚至將傷疤視為「代表勇氣的勳章」。
1950 到 1970 年代擔任守門員、曾經兩次贏得史丹利盃的艾德·強斯頓(Ed Johnston)說,他曾經在四天內兩度摔斷鼻骨,也曾因為臉部被擊中,足足昏迷了六個禮拜,在季後賽裡帶傷上陣更是家常便飯。
「那一點都沒有改變。」強斯頓說:「球員們都想打球,毫無疑問。當你在季後賽中已經逐漸挺進,有機會得到史丹利盃時,除非你腿斷了,不然你就是會上場。」
費城飛人隊的伊恩·拉佩瑞爾(Ian Laperriere)在 2010 年季後賽時曾被冰球打到臉,導致他腦震盪和眼眶骨受傷,需要縫上一百多針,結果他在下一輪比賽時就回到冰球場,而且一路打到總冠軍賽。拉佩瑞爾付出沉痛的代價,他的球員生涯提早結束,並且被腦震盪相關症狀困擾了許多年,但他的教練並不覺得有什麼錯。
「那是很有勇氣的行為。」當時飛人隊的教練彼得·拉維奧萊特(Peter Laviolette)說:「一個人在臉上挨了一記倒在地上,還能會到球場繼續打球——那就是季後賽的冰上曲棍球。這些傢伙願意付出所有,為了幫助球隊取得勝利。」
這種觀念或許讓冰球比賽更為刺激,但對冰球員其實是一種傷害。隨著美式足球界開始面對球員碰撞導致腦震盪的問題,同樣得承受許多激烈衝撞的冰球員,卻因為這種扭曲的觀念而傾向不說出自己的傷勢,只為了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冰上英雄」,最後只得承受延誤治療的慘痛後果,而聯盟讓球隊不須清楚揭露球員受傷狀況的規定,某種程度上反而鼓勵了球員隱瞞傷勢。
或許更令人擔心的是,這種逞英雄的心態逐步延伸到年輕的冰球員身上,讓他們同樣傾向不要說出自己有疑似腦震盪的症狀,其中原因除了球員對腦震盪沒有足夠的認識外,也有很大原因來自教練給予的壓力、球隊內部的同儕壓力和害怕失去自我認同。
球隊教練為求勝利不惜一切代價的態度,讓球員不願說出自己受傷,除非傷勢已經十分明顯,根據多倫多的聖米迦勒醫院(St. Michael’s Hospital)神經外科醫師麥可‧庫西馬諾(Michael Cusimano)率領團隊所做的調查,有三分之一的家長曾經看過冰球教練或其他家長對孩子施壓,希望他們上場比賽。
另外根據其他研究也指出,有 27% 的球員不願意說出自己腦震盪,因為他們不想要讓隊友失望,還有 36.5% 的球員不願說出腦震盪,是因為他們不想因此失去上場的機會,這樣會讓他們感覺起來比較沒有「男子氣概」。
但這樣逞英雄的心態,卻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大部分的腦震盪在休息七到十天內就會緩解,不會留下長期後果,但如果冰球員已經有了腦震盪卻依然上場比賽,就很有可能會讓傷害持續惡化。
或許對於這群總是被視為「冰上英雄」的球員來說,身體上的傷勢可以忍受,但真正亟須被打破的,是心理上的魔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