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是個漫畫家」動畫導演 今 敏《海歸線》創作後記

以海邊小鎮神社歷代相傳有關「海底人」的神祕事件為故事主軸的《海歸線》,是日本動畫導演今 敏第一部漫畫,結合日本傳統文化與科幻情節,畫面非常精細。

在今 敏活躍於漫畫界、動畫界之前,這部連載漫畫的排程非常「地獄」,三個月內需完成二百多頁的連載,他的身體無法負荷,因此染上 A 型肝炎,在完成此書的當天立即進了醫院,住了一個月。可見他對創作態度的嚴厲


《海歸線》今 敏
大塊出版
NTD $280 平裝 / 224 頁

「海歸線」這三個字是我自創的名詞。

這麼一個放在今天來看有夠丟臉的書名,當時是在 1990 年的 3 月至 6 月,於講談社的《YOUNG MAGAZINE》上連載 11 回的作品。距今 9 年了。俗話說十年一代,對一個處於成長期的畫師來說,這絕不是可以小看的光陰。就算對一個毛頭小鬼來說,十年的歲月也夠讓他屁股上的青斑褪乾淨了。這樣的一段時間套用在自己身上,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的畫歷經了好幾層的改變。儘管「天分」這種東西不會成長,「技巧」經過反覆訓練也是會成熟的。這些年來,我多多少少似乎也是有那麼些進步。透過這次的再版重新看自己當年的原稿……除了臉紅還是臉紅。

連載當時

反正都已經臉紅了,就來順便回憶一下當年的故事吧。

《海歸線》是我第一部長篇作品,「連載」對當時的我來說完全是未知的體驗。「無知」與「經驗不足」實在相當恐怖。連載前滿懷信心準備好的三回份積稿在眨眼之隙便煙消雲散,接下來就是在狂風暴雨的暗雲惡浪間翻覆,能做的也就是靠著手上那把名為「年輕」的破槳死命往前划。就在這不知不覺間,連載也結束了……那幾個月就是過得這般波瀾萬丈。遭海嘯襲擊的,或許不是本作中那個虛構的舞台「網手町」,而是作者我自己才對。

連載期間上至責任編輯、下至來幫忙作畫的助手們,我真的給他們添了無數的麻煩。先別說那原本就不多的保險積稿,在轉眼間就被消化得一乾二淨。平常講話口氣就不好的我,在失去了心中的餘裕後,想必嘴巴更是賤得令人髮指才是。真是對不起,請容我在這裡再一次向大家致上最高的歉意。

然而這如海嘯般的經驗,不但讓我深深體會到自己是多麼地不成熟,也給了讓我累積豐富經驗和銀行存款的機會。雖然也只有一點點而已。

再怎麼說,被連載追著跑的那段日子,真的是忙到連踏出家門的時間都沒有。一回份的分鏡(也就是圖像腳本)需要花上兩天,草稿得花上三天、完稿則需兩天……算術再怎麼爛的人看到這邊應該也都算出來了吧?是的,總共需要花上七天。刊登的雜誌《YOUNG MAGAZINE》是週刊,對讀者來說每隔七天就能看到新刊發售或許對讀者來說是福利,但對作者而言這實在不是一個讓人愉快的系統。

儘管如此,我也沒有導入透過聘請大量助手協助,以金錢換取時間與品質這樣的量產手法。不說別的,我當年住的那間小破公寓根本塞不下那麼多人。再加上當年那個年輕氣盛的我,總抱著那一咪咪若有似無的自尊,盡可能地讓每一筆一畫都是透過自己的雙手完成。真要把我當時心中那套歪理化成語言的話,大概就是「就算是畫出爛作,也要是自己的手畫出來的」那樣的心情吧。對身為客戶的「讀者」來說,這實在是失敬到不行的行徑,但打從一開始就擺明了「辦不到的事情就是辦不到」,這樣的作者也算是誠實誠懇(吧)。

來幫忙的助手,多的時候應該就三個人吧,基本上大都是維持兩位助手的體制在運作。

《海歸線》今 敏/大塊文化 © KON’STONE, Inc. / Kodansha Ltd.

雖然一直嚷著沒時間出門,但在剛開始連載時由於還有積稿,所以我會親自跑去編輯部交稿。為什麼會做出如此自戀的舉動呢?因為只要我親自跑去交稿,編輯就會在池袋附近「招待」我這位作者。是啊,「招待」真是令人開心的字眼啊。這邊所說的招待,當然不會是跟編輯兩人大眼瞪小眼、缺乏女性賀爾蒙的無趣招待。當時去的可都是那些有著高時薪的年輕小姐招待的店哪!

沒什麼比工作結束後的那一杯更美味了,就連酒的色澤都比平常看起來鮮豔。

「當漫畫家就是為了這一刻啊!哈哈哈!」

當真小屁孩也。

然而這樣的美夢想當然耳,也如浮雲般不切實際。連載至中期之後,每天都過著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生活。唯一的慰藉,也就是在那極端有限的、就寢前所飲的睡前酒。

漫畫家的宿命之敵——「截稿日」的兩三天前就開始徹夜不眠不休地趕工完稿,從完成的瞬間便如一灘爛泥般陷入無意識的邊際徘徊。等清醒過來後,馬上就要再開始面對分鏡稿的期限壓力……很愉快的生活對吧?當年我的腦袋裡還沒有那個字彙,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每個醒過來的瞬間……應該就是所謂的「Perfect Blue」吧。張開眼的同時腦中想起的聲音就是:「沒有時間了……」

隨著連載進行,我的體重與原稿的重量都在不斷減輕。我不是在比喻什麼東西,而是原稿真的物理性地在逐漸變輕。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時間在原稿上多加工,沾水筆的線條自然也變少了。那份不甘心、不堪和悔恨讓右腦超越了我的左腦……而季節,就在窗外靜靜地飄過。春天的氣息、五月的微風、初夏的陽光……它們都沒有來敲我這間小破公寓的門。就在迎來溼熱鬱悶的梅雨時節,連載也畫上了句點。

看著洗衣機泡沫間浮沉的網點屑,心中感覺到的是如夢初醒的呆滯、被忙碌麻痺後的悔意,以及自內心滲出的淺淺一抹成就感。

「啊……結束了嗎……」

連載結束的當下,映入眼中的一切好像都隔著一層濁白的膜。彷彿是另一個與我無關的遙遠空間所發生的事。然而也不全都是壞事,漫畫家所期待的幸福都是在連載結束後才開始。那就是名為「單行本」的福音。是的,那個僅在夢中可及的樂園——「版稅」。人們都說「漫畫」是販賣夢想的行業,對漫畫家來說,於此世中具現化的美夢就是「單行本」了。

看到自己的第一本單行本……印著自己名字的書被印出來,那份喜悅是言語所難道盡的。

我為單行本的封面繪製了全新的彩稿。

在最初的單行本出版時,我修改了部分內容的原稿。畢竟在那段被截稿日追到喘不過氣的日子裡,交出去的原稿其實總有一些自己覺得不滿意的部分。除了修飾這些不滿意,也為一些原本覺得交待地不夠清楚的地方添了些頁數。「當時是那個樣子啊……」「畫這一格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啊……」邊修原稿邊試著喚起那些連載期間的記憶,為的只是希望能讓這部作品,得以更靠近我心目中的理想型。

明明有著一兩個月充足的修正時間,然而看著自己那一頁頁不成熟到近乎恐怖的原稿,這兒也想修、那兒也想改……看到後來恨不得能把整部作品給重畫一次。想是這麼想啦……然而在體驗過、並結束了那段極限狀態的工作後,無論是體力還是精神力都所剩無幾。「連載期間我也已經拚命做到當時能做到的極限了啊。」「嗯,為這部作品把當時的經驗也留下來吧。」彷彿是在為自己的惰性找藉口似的,被自己說服的我又再度將原稿交還給了編輯。不久後,我就看到自己作品的單行本被陳列在書店裡。

《海歸線》今 敏/大塊文化 © KON’STONE, Inc. / Kodansha Ltd.

我記得那是夏天的事。在某個豔陽高照的日子,我在住處附近的書店看到我第一本單行本被平鋪在賣架上。那份喜悅如當天的烈日般曬在心頭,同時也混雜著一絲如東京的溼氣般瀰漫在空氣中的害臊。那是一個不至於被熱浪沖昏頭,卻比平日加倍更感暑意的夏日。

隨之而來的贈品

單行本上市之後不久,我也開始參與動畫相關的工作。某日凌晨,我在工作室感到有點不太對勁。

「地球的重力是不是突然變強了!?」

當時會有這個念頭還真不是開玩笑的,不對勁的是我的身體。一道猛烈的疲倦感向我襲來,在返家的電車上,身體重到讓我幾乎坐不住。好不容易回到公寓量了體溫,溫度計的水銀柱竟已衝破了 40 度。

之後我倒在公寓裡足足呻吟了半個月,且最後還是逃不了住院的命運。是說那也是我的第一次住院經驗,我還真是靠著《海歸線》經驗了不少「第一次」。

被「A 型肝炎」這麼一個氣派響亮的病名纏身,當然又是另一個「第一次」。進醫院的時候與其說是臉色發青,由於黃疸的關係整張臉都黃澄澄的。

要追溯原因的話,就是因為這部作品的連載,導致身心狀況都處在低潮。而且我也沒照顧好這份低潮,每當工作告一個段落便卯起來狂喝。長期過著這種混蛋日子,酒精又更加削弱了我的體力,進而讓病毒有了在我身體裡大開派對的可趁之機。不過痊癒也比料想中的要快,躺在病床上讓護士照顧了約一個月左右就順利出院了。

而剛賺來的版稅也正好足以支付這筆住院費。好極了、好極了……好極你個頭啦!

9 年後的復活

從最初的漫畫連載至今已足足過了 9 年。這 9 年來各種事物真的是如地殼堆積般一層一層地疊在我這幾年的人生裡。我先是出了一本名叫《國際恐怖公寓》(World Apartment Horror)的漫畫單行本,之後又有二部漫畫連載遭遇空中解體與連載雜誌停刊的悲慘命運。另一方面,我也以各種不同的身分參與了幾部動畫作品的製作。1998 年我首次執導的動畫《藍色恐懼》(Perfect Blue)被公開處刑正式上映,同一年推出了同作的 VHS 與 LD,承蒙各界抬舉厚愛,也獲得了不少好評。

講好聽一點,就是「今 敏是個活躍於漫畫界、插畫界、以及動畫界的多才多藝創作者」。其實講白了,今 敏可能只是一個幹什麼都沒法專注,然後幹什麼也都不到位的傢伙而已。

《海歸線》今 敏/大塊文化 © KON’STONE, Inc. / Kodansha Ltd.

我是自以為腳踏著「漫畫」和「動畫」這兩條船啦。只是在被雜誌等媒體介紹的時候,絕大多數都是稱我為「動畫導演」。另一腳踏的那條名叫「漫畫家」的船,總是在不知不覺間就被當成沉船了。儘管自己不曾有過把它搞沉的記憶,然後也沒打算撤掉「漫畫家」這塊招牌,不過畢竟還是難以抵抗世間客觀的評價。現在我都用帶點自嘲的口氣跟大家說,自己「上輩子是個漫畫家」。


本文摘選自 1999 年美術出版社出版之《海歸線》後記,漫畫《海歸線》中文版由大塊文化 2020 年 6 月出版。


漫畫 今 敏(Kon Satoshi)

1963 年出生於北海道,2010 年 8 月 24 日因胰臟癌逝世,享年 46 歲。武蔵野美術大學造形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出版《海歸線》和《世界恐怖公寓》漫畫單行本後,工作重心從漫畫轉移到動畫。1998 年首部動畫長片《藍色恐懼》上映,而後陸續創作出《千年女優》(2002)、《東京教父》(2003)和電視動畫《妄想代理人》(2004)。2006 年執導改編自筒井康隆同名小說的《盜夢偵探》。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