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柏利昂》——太空中的十日談


《海柏利昂》 
丹‧西蒙斯
大家出版社,NTD $ 665,平裝 / 664 頁

西元 27 世紀,人類靠著霍金引擎、萬星網傳送門和人工智慧「智核」創立了殖民星際的「霸聯」;當名為驅逐者的敵人即將入侵海柏利昂星之際,霸聯挑選七位朝聖者前往這顆星球,調查上頭神祕的遺址時塚,以及能穿越時間的不明生物荊魔神(它也是一個新興宗教的膜拜對象),希望阻止那裡的未知力量摧毀霸聯。

這設定背景看似陳腐又詭異,但等到朝聖者們為了打發時間,一一道來他們各自的故事時,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個人故事」正是本書的核心。西蒙斯借用《坎特伯利故事集》的架構和太空歌劇的背景,輪流帶出截然不同的主題和文類——宗教、戰爭科幻、電腦叛客、時間旅行、愛情等等。就算書末沒有解答,閱讀過程仍令人驚奇,而各篇故事也構成了海柏利昂星跟荊魔神謎團的不同拼圖。本書跟文學的關係尤其匪淺:擁有英語學士學位的西蒙斯特意對約翰‧濟慈跟他的詩作〈海柏利昂的殞落〉致敬。若要說這本書是築構在文學浪漫想像之上的科幻小說,一點也不為過!真難想像這一切發源自西蒙斯當小學教師時編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本書奪得 1990 年雨果獎與星雲獎,是這位多元作家在科幻領域的至高成就。

續作《海柏利昂的殞落》捨棄了獨特架構,回歸較傳統的太空歌劇路線,大致給這段史詩收了個尾,只是既然沿襲濃郁的文學幻想,仍然有太多謎團未解。假如還嫌不過癮,西蒙斯稍後又寫了《安迪米昂》(Endymion)和《安迪米昂的覺醒》(The Rise of Endymion),設定在 272 年後的未來;某方面來說它們確實給了(或者掰出)更詳細的答案,但不算直接續集,主題也更偏向天主教義。科幻小說在台灣向來不叫座,舊版譯本僅出完前兩冊,而有機會讀過後兩本的人也不多,以致它們一直籠罩在「聽說沒有前兩冊好」的傳說裡,然就我看來,其實只是風格跟走向與前兩冊不一樣罷了。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