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你的盤中飧,粒粒皆關鍵 ——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一份報告,農林業等土地利用,產生了約四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其中絕大部分來自肉類和奶製品(想知道哪些食物會傷害地球,請見第 9 頁)。IPCC 明文指出:若我們不改變生產食物和利用土地的方式,就不可能改善氣候危機。但,該從何做起呢?
一、少吃肉!雖然對青春期的學生來說,這三個字可能無異於一種酷刑。但可以試著從一週吃二日素做起,除了對環境有幫助,多吃蔬果也有益健康。此外,多吃當季、在地食物也是環保的第一步。
二、不要浪費食物!根據環保署,全台家庭約有二成的垃圾是廚餘,全台每日約有 2,000 公噸的廚餘垃圾,但目前的廚餘養豬場並無法完全消化。此外,如上所述,任何食物的生產都會對環境造成負擔,請記住:你的盤中飧不只有農人的辛苦,還有地球的辛苦!
三、綠色消費!要改變土地利用方式,消費者的力量可能比政府還大。購買時可以參考「碳足跡」,也就是該產品從原料、製造、運送、銷售、使用到回收的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下次去超市時,找找哪些廠商有標示產品碳足跡,哪些產品的碳足跡又最少吧。此外,台灣政府也推行「環保集點」活動,選購印有環保標章、碳足跡標籤、MIT微 笑標章、有機農產品標章的商品,還可以集點換獎勵。
四、自備環保餐具!相信我,「烤肉自帶水壺」一點都不丟臉,而是人人都應該具備的美德。從環保吸管、隨行杯、碗筷、餐盒到購物袋,或是塑膠袋的重複利用,都是我們生活中可以做到的、最簡單也最重要的小事。
衣
《遠見雜誌》2018 年的調查報導〈新地球殺手〉指出:台灣 2,300 萬人平均每分鐘共會丟掉「438 件衣服」,在全球各國也幾乎都有相似現象,而最大元兇就是「快時尚」。
顧名思義,「快」就代表它不會在衣櫥裡待太久,基本公式如下:成衣廠大量生產、壓低價格與品質、快速推陳出新,我們則不斷重複買衣服、丟衣服的循環。報導指出,在快時尚下,廉價衣服如今成了「拋棄式」物品,大肆破壞地球生態。另外,網路購物的興起,也造成人們「衝動購物」,買入各種不需要的衣物。同時,台灣的舊衣回收數量早已令業者不堪負荷,最後仍有一大部分是作為垃圾焚化。
不僅如此,棉花製的衣服會浪費大量水資源、合成衣物(尼龍、聚酯纖維等)則是以石油為原料,但最糟糕的是「人造棉」—— 據非營利環保組織 Canopy 統計,全球約有 33 % 人造棉衣物的原料是來自生物多樣性高的古老森林。換句話說,穿上這些衣服的代價是大量砍伐森林,更別提衣服製造、染色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有毒物質了。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了生產衣服對地球的負擔有多大,如果你真的想買新衣,一樣可以參考「碳足跡」,或是購買以環保材質製成的衣服,但千萬要小心「環保騙局」!(比如:標榜使用環保天然材質製成,但其實只用了 4 %、在標籤上寫著「可回收」,但真正可以回收的其實只有那個紙製標籤等等。)
最終,你能做的其實很簡單:審慎購買新衣、選購二手衣、適當修補,還有十分重要的「穿久一點」。
住
建築、或建築業破壞環境的事蹟在台灣時有所聞,從紀錄片《看見台灣》拍到亞洲水泥公司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開設的採礦場、到台東都蘭海岸上「美麗灣度假村」迴避環境評估的爭議。這種破壞,或許是比食物、衣服要更直接、肉眼可見的。但是,對於學生來說,頂多可以避免去住有破壞環境之嫌的飯店,可是在住家方面多半沒得選。
不過,「怎麼住」也是相當重要的。選購生活用品、家具時,可以參考綠建材標章、節能標章等,或是選購低耗能產品,例如 LED 和省電燈泡(省電燈泡一生總共會比傳統燈泡少排放 300 公斤的碳排放量!)也可以自備環保提袋與容器,去「無包裝商店」選購日用品,例如要買洗髮精,請記得帶著罐子去買,可參考網站「台灣零廢棄地圖」尋找你家附近的環保商店。
此外,「節省能源」也是一大功德:平時少開冷暖氣,或將溫度設定在攝氏 27 ℃ 左右(冷氣每調高 1 ℃,就能節省 6 % 耗電量),洗衣時以自然晾乾取代烘衣機,隨手關燈,節約用水等。雖然這些講起來非常老掉牙,但這一點點小小的動作累積起來,就會對地球有很大的幫助;反之,則會對地球造成很大傷害。就從即將到來的「世界關燈日」踏出第一步吧!在今年 3 月 27 日的晚上 8:30 至 9:30,跟全球各地的人一起「關燈一小時」。
行
據環保署統計,在有「機車島」之名的台灣,車輛的 PM2.5 排放量和工業排放量幾乎不相上下。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近年各國已紛紛訂定汽車廢棄排放量法規,電動車市場也蒸蒸日上。但是,據調查機構 Emissions Analytics 2020 年的報告,其實就算是零耗油的電動車,污染依舊不小!
問題在於「輪胎磨損」的污染,由於目前各地都沒有任何相關法規,其污染程度可能比汽車廢氣還糟 1000 倍。在煞車、輪胎、地面彼此摩擦下,會釋放懸浮粒子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而電動車雖有效省去燃油污染,但重量比一般汽車更重,所以輪胎磨損的狀況也更嚴重。
除了車輛之外,航空與海運也分別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航空業的 CO2 排放、還有對大氣的影響,加劇了全球暖化;而海洋運輸不僅常有漏油污染事件,船舶運行的噪音污染,也嚴重危害著鯨魚等需要靠聲音來辨識方向、或獵捕食物的海底生物。
簡而言之,如今的海陸空交通工具,多半都還是超不環保。所以,盡量減少搭乘汽機車,多改為步行或自行車,或是改搭大眾交通工具,也可以敦促家人定期檢查、保養車子,換上不易磨損的輪胎等。此外,眼下疫情讓人們沒有機會搭飛機出國玩,或許也是時候好好省思旅遊的方式,如果想來一場壯遊,徒步環島、單車環島或定點深度旅遊都是值得嘗試的好選擇。
常見標章
最後,請主動出擊,日常生活中可以隨手做到的事情以外,下一步,就是主動採取行動。
首先,你必須學習認識「正確的」環境知識,並廣而宣之,呼籲大家一起做環保。你可以:
一、多閱讀環境議題的新聞媒體:例如《天下雜誌》的「環境」專欄、《報導者》「環境.教育」系列、公視節目《我們的島》等。
二、訂閱環保非營利組織的電子報:例如綠色和平組織、環境資訊中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
三、善用社群平台與新媒體,加入交流環保資訊 Facebook 社團:例如「不塑之客」。
四、追蹤台灣環保 YouTuber:例如金魚腦、台客劇場等。
接著,你可以實際參與一些活動,例如參與學校環保社團、或其他環保組織舉辦的活動(淨灘、植樹等)。也可以主動向家長、學校老師等長輩溝通建議,改善家中和校內的環保落實。
甚至,你可以試著直接去改善眼前任何不環保的現況 —— 就像前一頁介紹的五位青少年一樣。請打開你的五感神經,仔細觀察、思考:人類把什麼給「搞砸了」,要怎麼樣才能改善、又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要如何實踐、從何開始?畢竟,自己的地球,得自己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