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披頭金曲,以及屬於自己的披頭故事。
前陣子披頭四樂團成員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在接受 GQ 雜誌訪問時,爆料團員們年輕曾一起打手槍高喊邱吉爾的趣事,再度喚起世人們對這上世紀最知名搖滾樂團的記憶與共鳴,而保羅在與美國最大咖搖滾電台主持人或霍華德・斯特恩(Howard Stern)訪談中,也首次正面回應自己在當年拆團時與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矛盾與情感。
在披頭四(The Beatles)樂團生涯後期,約翰與日本前衛藝術家小野洋子相戀後,個人在藝術創作以及行為處事上,逐漸開始與團員產生歧異。去年無意間在洛杉磯的「最後一間書店」(The Last Book Store)買到滾石雜誌在1970年出版的《藍儂回憶》(Lennon Remembers),其中讀到約翰提及自己最初向保羅提出離團想法時,保羅希望他能顧全大局、延遲發布消息的時間,以讓團員與公司能夠順利完成原本已安排的工作與活動,誰知半年後保羅竟無預警自行向記者宣告他要單飛,緊接著在一週後,他瞬間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
當然,以上的故事,在保羅對霍華德・斯特恩講的版本中,聽起來可能會稍微不一樣些(笑)。
在2013年發行的紀錄片《約翰藍儂:紐約城瞬間》(Sometime in New York)中,片尾最後一則訪談是約翰後來常合作的混音師,他提到當年約翰初次面試他時,問他上一個作品是什麼?他回答說「我剛混完保羅的專輯。」
約翰只說了一句:「很好,你通過面試了。」
前陣子保羅在上詹姆斯・柯恩(James Corden)脫口秀的「兜風KTV」(Carpool Karaoke)節目時,與主持人一起回到利物浦,重返當年他們兒時居住與創作的地方,他提到當年他都會跟約翰一起抱著吉他坐在鋼琴前面討論詞曲,然後在隔壁房間看電視的父親會不時跑過來發表意見與評論(但通常他們倆都不會理他),那房子像極了電影《搖滾青春戀習曲》(Sing Street)中主角康納爾(Conor)與兔子男艾蒙(Eamon)一起練團創作的家,那場景也像極了每一個曾經玩團寫歌的音樂人們那最初最初的起源。是啊,我們何嘗不都是在國高中青春懵懂時,坐在錄音機前抱著吉他,聽著寫著一首又一首我們喜歡的歌曲與創作,從中孕育自己的音樂品味與養分呢。
不管你支持的是保羅還是約翰,神遊在這些迷人的搖滾野史與愛恨情仇之間,對於他們兩人之間的友誼與愛,你是絕對不會懷疑的。無論他倆之間存在著多麽巨大的誤會或怨懟,音樂與時間都已癒合了一切,而約翰與保羅也永遠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詞曲創作搭檔。
什麼?你說保羅不是已經死了嗎(註)?
啊,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註:「保羅已死」(Paul is dead)是一個都市傳奇和陰謀論,暗示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四的主唱之一保羅・麥卡尼在1966年去世,樂團後來偷偷用外貌類似的替身代打。在1969年9月,美國大學生發表文章,聲稱麥卡尼已死亡的線索可以在披頭四唱片的歌詞和藝術品中被發現。尋找線索在幾週內已經成為一種國際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