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山屋有歷史、有味道,而日本山屋有人情、有溫暖,義大利山屋給我的感受則是綜合了兩者的優點與特色
標高 2,434 公尺的彼德古拉伯小屋建於 1938 年,由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John Muir)成立的西耶拉俱樂部(Sierra Club)管理。山屋位在一片開闊的環狀谷地,谷底周圍兩座海拔約 2,800 公尺的山峰在盛夏時都還有一大片積雪,許多條小溪流呈放射狀從山頂流下,水源清澈、冰涼、沒有雜質,而且腹地廣闊、平坦,四周綠意盎然,具有極佳的環境條件。
冬季時是當地滑野雪愛好者的庇護所,但平時會入住的人並不多。因為小屋屬一般美國山區的避難屋形式,平時並無管理員,可想而知裡頭又髒又破,四處都是灰塵和蜘蛛網,還能聞到一股濃濃的霉味,但我卻是一眼就愛上這棟富有時代感和歷史痕跡的建築。下層由石塊砌成,上層則以木造為主,屋頂是三角形。因為冬季的積雪會堆到一層樓高,所以當後門無法進入時,就得從正面外部的木梯前往二樓的通鋪,從木梯進到二樓後,再從內部的小樓梯直通一樓內部的起居室。
看似簡陋,但裡頭的設備其實非常齊全,有廚房、餐桌、鑄鐵暖爐和一架年代久遠的雙口瓦斯爐,櫥櫃備有緊急糧食,咖啡、茶包、白米、罐頭和其他登山客不想背走的食物。一旁有成堆的木柴可供冬季燃燒使用,屋頂則有小型太陽能板,白天蓄電後可提供入夜一個鐘頭的照明時間。
可平躺約十五人的通鋪是一整片冷冰冰的木板,地上滿是灰塵,睡前得先清理一番才能鋪上自備的睡墊和睡袋,天黑後還得忍受老鼠在屋頂上碎步的噪音。一般人應該無法忍受,但對當時已在山區徒步三個多月的我來說,一棟能遮風避雨的避難山屋,已是不可多得的奢侈享受。清晨起床,漂浮在空氣中的灰塵,讓窗外透進的光束異常顯眼,照在斑駁的灰色牆面、生鏽的鐵鍋和泛黃的舊照片上,這棟屋子像有生命似的,那麼地簡樸、寧靜而美好。
類似這樣由西耶拉俱樂部管理的小屋,在加州太浩湖以北一共有四座,依序為 Peter Grubb、Benson、Bradley 和 Ludlow Hut。彼此間隔距離平均,可以規劃五天四夜的行程沿著太平洋屋脊步道尋找小屋的蹤跡,連續參訪四棟別具特色的歷史古蹟。
妙高山位於日本新潟縣西南邊的妙高市,在距今約 1 萬 9 千年前的火山猛烈噴發後,從原本估計的 2,900 公尺降至目前的 2,454 公尺,被強大力量破壞的山體形成一個破火山口,有「越後富士」之別稱。「越後」是指日本古代令制國之一的越後國,領地相當於現在的新潟縣,據說天氣極好的狀態下,可以從妙高山頂遠眺 300 公里外的富士山。
在妙高山北邊還有座火打山,標高 2,462 公尺,同樣為百名岳之一,是妙高市境內的最高峰。由於與妙高山相距不遠,附近也有一座遠近馳名的高谷池山屋,不少人會安排二至三日的縱走行程,一次體驗兩座日本百名岳的風光。類似台灣的奇萊南華路線,非常受到遊客歡迎,7 月開山,一直到秋天都是妙高山和火打山的熱門拜訪時段。
高谷池山屋是一座有三角形外觀的典型日式山小屋,座落在海拔 2,100 公尺的高谷池溼地旁。每年時間進入 9 月,秋意漸濃,山上的銀杏草開始變黃;一直到 10 月,山屋周圍將布滿濃烈的紅葉,原本綠意盎然的溼地像披上一件嶄新的華麗外衣,特意在冬日白雪覆蓋之前恣意綻放。那幅令人驚艷的景象,曾被美國電視台 CNN 選入日本 31 處最美絕景。
山屋一樓是餐廳、廚房,二樓和三樓是通鋪,共有 48 個床位。一旁有野營地可搭帳篷,也可自備鍋具、爐具和食材在烹飪區自由調理。但既然已特地到日本體驗當地的山小屋文化,當然務必要嘗試熱騰騰的現煮餐點、暖和的棉被床鋪,以及晚餐時段後的啤酒時間。
在台灣睡慣簡易的避難山屋,也常常必須背負重裝搞得一身疲憊,所以在日本不妨輕裝上陣,用度假的心態,以山屋為終點即可,登不登頂隨意就好,但要記得在背包裡塞些下酒菜,口袋裡準備一點買酒錢。酒精飲料雖是平地二倍至三倍的價格,而且空的瓶罐也得自己背下山,卻還是看到山屋裡的大叔一瓶接著一瓶喝下肚。酒罐上寫著漢字「風味爽快」,我觀察大家也是喝得極度爽快。酒酣耳熱,平時自制有禮的日本人也紛紛放下矜持,雖然語言不通,酒精卻做了最好的翻譯。有時候我真的覺得,這些大叔們是不是為了在山屋買醉才登山的呢?
從高谷池山屋往妙高山途中還有一座私營的黑沢池山屋,管理人是來自美國阿拉斯加的馬克,日文說得非常流利,甚至連英文母語都帶有日本腔了。問他在日本待多久了呢?他面無表情地啜飲一口熱咖啡,沈默了半晌,落寞地回道:「太久了。」唔,有機會的話,上山時繞過去陪他聊聊天吧。
歐洲是現代登山運動的發源地,連綿的阿爾卑斯山脈在義大利北部孕育了悠遠的山岳文化。而義大利的運動品牌,尤其是技術攀登裝備和登山靴,更是戶外愛好者趨之若鶩的好東西。原本以為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義大利人對登山必定有一定的要求:要高、要遠,還要展現高深的技巧。但事實上,走訪幾條簡易路線之後,發現其實義大利人對山岳的視界很廣,專業頂尖的攀登領域當然玩得很精,不過一般人對登山的看法比較接近日常的休閒。
義大利人稱山屋叫「rifugio」,意即英文的「refuge」,字意上接近台灣的避難小屋,但實際上除了少數簡陋的木屋,大部分的山屋裡有暖氣、餐廳和客房,吧台會提供新鮮的熱食、咖啡和糕點,經營的形式比較接近民宿或背包客棧。根據統計,整個義大利山區內像這樣的山屋有 600 座之多。若說美國山屋有歷史、有味道,而日本山屋有人情、有溫暖,那義大利山屋給我的感受則是綜合了兩者的優點與特色。對熱愛戶外的歐洲人來說,週末花幾個小時走到山裡吃一頓或睡一晚,似乎是種固定的度假模式。
奇恰朵(Rifugio Chiggiato)由當地產的大理石建造,落成於 1911 年,位在讓義大利人驕傲的多洛米蒂山脈(Dolomites)中的一處高山草原,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 360 度的環景。一抵達山屋,迎面而來是一面高掛在旗桿上的義大利三色國旗,一黑一白兩隻拉布拉多犬熱情奔跑過來迎接,雖然發現沒有食物掉頭就走了,但山屋女主人芭芭拉在我們進屋後,立刻端上熱騰騰的卡布奇諾和廚房現做的手工蘋果派,瞬間消除連續九公里之字上坡的疲勞。
望著窗外的風景,天空開始放晴,一樓餐廳的暖爐烤得火熱,被雨淋濕的衣服已經烘乾。在海拔 2,000 公尺的深山裡住在如此舒適的溫馨山屋,不必搞得像野外求生讓自己看起來很狼狽。優雅地行走於阿爾卑斯山脈的高山草原,享受山上悠閒靜謐的時光,品嘗義大利典型的家常美食和自釀的烈酒。那似乎只有存在於卡通裡的美好世界,其實離現實不遠。
註:以上旅行資訊為作者整理,建議計畫前往時再次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