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落濁水溪畔的珍珠 台灣海線的西瓜大道

本文由《報導者》授權提供。《報導者》為非營利媒體,致力於公共領域的深度及調查報導,挖掘真相、監督政策。竭誠歡迎各界認同《報導者》理念的朋友,以實際行動贊助支持。更多報導內容請至《報導者》官方網站。


台 17 線一過清明或三月節,路旁兩側不絕於途的西瓜亭,是這一條濱海公路最美的景色,若說是台灣海線的西瓜大道也不為過。

隨著印章不斷蓋在飽脹的西瓜皮上,似乎宣告已是進入夏天的季節。「拍我的西瓜就好了,西瓜比我還帥,」許萬順既靦腆又暗爽地說。邊抱著西瓜還要邊注意腳邊,深怕一不小心踩斷了尚在成長中的西瓜藤蔓,許萬順的妻子在一旁充當導航,除了不斷提醒許萬順注意,兩眼更是直盯背著相機的我,動不動要我走上田埂不要下田,深怕踩壞她那珍珠般的西瓜田。

懷中西瓜宛若得來不易的珍珠

這也難怪,畢竟這麼久以來,台西村的西瓜總算有豐收的一年,一顆顆小心呵護成長的西瓜,在許萬順的眼裡如同是掌上珍珠般的貴重,踩在田裡的每一步伐更是戒慎恐懼,深怕有所閃失。談到西瓜的種植,許萬順似乎有股資優生的優越感喜形於色,言談間不經意透露與老天爺對賭不認輸的豪氣。「若莫空氣遮呢歹!恁爸種西瓜哪會輸人(若不是空氣不好,我種的西瓜才不會輸給其他人),」許萬順推著近百公斤重的推車,邊推邊說著。

夫妻倆一前一後、一拉一推,今天預計採收約 90 顆,推車每次放上4到5顆約近百公斤,每推上一車後總是要休息一會,這近百公斤重量在田裡不斷地推送,是相當耗費勞力的苦活,腰背承受了不少的負荷,不要說年過六旬的許萬順,就算是二十啷噹的年輕小夥子,也未必能在田裡推上幾車。

許萬順今年的西瓜並不想賣給西瓜販商,而是直接由自己送到城市,請親人幫忙銷售:「好西瓜要自己賣才不會蝕本。」他妻子一旁嘮叨說:「現代農夫種田種瓜,不僅晚上要睡西瓜寮防小偷,還要自己搞通路銷售,真的很硬,這些盤商難道不知『菜蟲食菜,菜跤死』的道理?」

許萬順的推車每次會放上 4 至 5 顆西瓜,約近百公斤不斷在田裡來回推送。(攝影/許震唐)

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看天更要看地

「這兩年可以說是風調雨順好田底的年,是不是因為有一個溫吞的女性領導人因素,讓天氣也像她的脾氣一樣。過去我們的領導人都是刺犁犁,所以都沒有好收成,真的!我們種田的人講究家和嘛!」生性也算開朗的洪諒,站在田頭挖苦時局一下後,自己也大笑了起來。

去年種的西瓜都「瘋欉」,今年種的西瓜就沒有這樣的情況。在台西村務農生活一輩子的洪諒,估算是去年西瓜開花時有下一陣子的雨,今年西瓜開花時一滴水都沒有下,所以每株西瓜都有結瓜果。去年年底與許萬順一起種植西瓜苗,今年兩人第一期春作的西瓜都有不錯的成果。

洪諒把去年西瓜「瘋欉」的現象,歸咎於天空的酸雨,這是農夫觀察農作物的表裡與天氣變異的經驗法則而來。無獨有偶,在濁水溪南岸灘地,種植西瓜十幾二十年的雷福團(橋頭雷厝庄)也說這些年來濁水溪的西瓜不好種,不少人改種牛蒡。

「西瓜都瘋了,人也快要抓狂,」雷福團苦笑說。去年西瓜「瘋欉」,入不敷出的收成白忙大半年,今年灘地西瓜收成雖然比去年好,但受到濁水溪乾旱缺水影響,收成也僅 6 到 7 成左右。

濁水溪水量不佳,灘地水分保留不易。每天早上、下午透過幫浦抽水,利用皮帶管送水噴霧澆水 2 次,「濁水溪南岸灘地比不上北岸,蓄水性不佳,排水太快,抽水要『骨力』一點,」林月英(橋頭新厝庄)說。去年西瓜「瘋欉」收成也是苦不堪言的她又說,「西瓜足歹奉待,又要看天擱要看地,今年應該還算不錯。」

林月英雖然有不錯的收成,可是卻接二連三遭小偷竊瓜,心痛報警處理,麥寮警方只好設置了巡邏箱。她感謝警方的協助,但地處實在偏遠,搭建個西瓜寮自己看管比較實際。「這個西瓜寮是我曾孫的遊樂場,」63 歲的她靠著西瓜寮笑了。

為防小偷竊瓜,瓜農自搭西瓜寮看管瓜田。(攝影/許震唐)

農作改良扭轉乾坤?仍是苦戰

今年種的西瓜是扁蒲嫁接的品種,許萬順與洪諒相約種植相同的西瓜種苗。洪諒說:「這個『瓠仔接』的西瓜,對於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比較好,也不容易『瘋欉』。」最重要的是他覺得「瓠仔接」的品種大小約 25 到 35 台斤比較剛好,熟成時間短一些,果肉吃起來沙沙的更是好吃。

好不好吃是個人主觀因素,可是「瘋欉」還是活生生地長給你看。洪諒眼睛飄往西南方向說:「空氣是酸的,下的雨沒有不酸的道理。」

西瓜,曾是早年台西村引以為傲的成就,如今卻僅存於居民口中回憶。在台17號公路、濁水溪西濱大橋北岸旁的村庄入口處,矗立著一個代表社區意象的西瓜地標,似乎是對於台西村過往成就的一種憑弔。

濁水溪南岸的雷福團、林月英,栽種的西瓜採用南瓜嫁接的品種,與北岸的許萬順、洪諒栽種扁蒲嫁接的品種大相徑庭,似乎有濁水溪南北兩岸西瓜大戰對壘的意味。雷福團與林月英不約而同的說,「金瓜接」的西瓜比較好吃,大顆、賣相佳、紮實有分量,熟成比「瓠仔接」的西瓜要多幾天。至於「金瓜接」與「瓠仔接」 對「瘋欉」抵抗力的比較,雷福團說的直接:「半斤八兩。」

濁水溪出海口兩岸普遍種植的西瓜品種,從過去直接由西瓜籽育苗栽種的 610、富寶、華寶品種,到至今的扁蒲嫁接及南瓜嫁接,台西村未曾在這農作改良的路徑上缺席。610 品種「瘋欉」之後,台西村隨著農改路徑一路至今,種植的西瓜少有收成可言,而南岸的種植則逐年遞減,即便近年改了嫁接品種,西瓜的種植在濁水溪出海口仍未見起色。

農作改良克服了病蟲害,強健西瓜的本質與品質,但對於「瘋欉」這件事的努力仍需一段長路要走。從努力提升農作角度而言,或許我們也該想想環境本質對於農業的意義。

不會向天討價還價的耕耘者

台17線一過清明或三月節,路旁兩側不絕於途的西瓜亭,是這一條濱海公路最美的景色,若說是台灣海線的西瓜大道也不為過。住在西港村的陳金融,種有兩分多地扁蒲嫁接品種,可產約 600 顆左右的西瓜,在公路旁自售西瓜也好幾年,問他為什麼自己販售,他說:「西瓜行口想要便宜買,一旦賣給行口下來總是會少了近 4 成的價錢,不僅是削掉了僅存的利潤,這樣連工錢、西瓜苗的成本都不夠。若不是這樣,我今年 77 歲了何苦在路邊吹風曬日呢?」

警察會不會來抓呢?會啊!有一次警察不領情,他只好收攤。後來他用廢棄牛車架在路旁水溝上,把小車停至白線外 30 公分,這樣警察就比較不會找麻煩,大家都是艱苦人,互相互相。

沿著公路再往北行的路旁,搭著大鐵皮屋的檳榔攤,賣的是自己種的西瓜,笑稱自己是攤主的唐宗成(頂庄村人),來公路旁賣西瓜已超過 15 年。夫妻兩人從一小攤的檳榔攤賣西瓜,終於賣到路旁有了自己蓋的鐵皮屋房子。十幾年前他在西濱大橋的北邊賣,後來台 61 線蓋起高架,他只好搬到現址來。

回憶這些年的歷程,唐宗成堅持自己西瓜自己賣,若沒有這樣的努力,他絕無法再買一塊小地蓋個鐵皮屋,或許現在浪跡天涯也不一定。自己種的西瓜賣完了怎麼辦?那就開著車自己找產地,除了在地的西瓜外,他也曾跑到花東採買。唐宗成說他是農夫,不是行口、盤商,又深知販商的潛規則,只要自己願意少賺一些就可以找到好瓜來賣。「人家是老王賣瓜,我老唐知瓜懂瓜,賣瓜絕不能只是自誇,房子蓋在這裡就是一種保證,」他說。

唐宗成(頂庄村人)搭著大鐵皮屋的檳榔攤,賣的是自己種的西瓜。(攝影/許震唐)

路邊賣瓜最辛苦的事是什麼?陳金融說:「每台斤總會出現『有人砍一塊台幣也好』的辛苦事,給你一顆西瓜了不起就差個 30 元,有差嗎?還有開著進口車,卻為了買一顆西瓜沿路每攤問價錢,這也很辛苦,」他邊吃著老婆煮的中飯邊說,「路邊自種自銷最辛苦的是,不僅被討價還價,還要掐頭去尾數,我們都不知如何向天公伯仔討價還價。」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