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滾臉方形便 ——澳洲袋熊

澳洲大陸,提到這片土地時,免不了又要來史詩般的開頭,以空拍鏡頭俯瞰森林、沙漠和海岸,接著再打上「OO 種危險生物」或「XX 種奇特動物」的標題。

歐洲人抵達澳洲時,將所有奇異、陌生的生物都稱為本耶普(bunyip),本耶普一詞來自澳洲原住民信仰,是個由許多不同生物特徵組成的怪獸,像是有鴨嘴鱷魚腿,出現在沼澤如青蛙般游泳,體型大如牛,會發出巨大奇異的聲響且會攻擊人等等。直到 19 世紀,澳洲都還有宣稱目擊這種怪物的紀錄。

歐洲人對初見動物的描述之中,有個與實物差距甚遠的例子:「這種動物有駱駝駝峰、蠍子尾巴,還有西班牙人的鬍子」指的是美洲野牛。究竟本耶普是真有其物但沒有被正式發現,還是其他生物被誤認?澳洲原住民所持有的本耶普骨骸,有部分已證實屬於一種已絕種的巨大有袋類動物——雙門齒獸。河馬大小的雙門齒獸最後存在年代與最早抵達澳洲的人類時期重疊,也許本耶普指的就是雙門齒獸,又或是其他已滅絕生物。

如今在澳洲,還能看到迷你版的雙門齒獸,這種動物也確實如本耶普一樣外觀特別,還會發出奇異的嘶吼聲。只有約一公尺大小的袋熊是雙門齒獸現存的近親,圓臉、大鼻子、 粗短的四肢,還有著沒有腰的中廣酒桶身材。袋熊英文是 Wombat,由於發音相近,台灣人對袋熊有個不大禮貌,但實際上充滿愛的暱稱:王八。不過為求閱讀觀感,以下還是稱呼牠為袋熊。

(Vombatus ursinus)

由於對動物輸出管制嚴格,除了澳洲外,其它國家少有飼養袋熊的動物園,想要一睹這種動物的迷人風采,得親自到澳洲一趟。否則只能從動物頻道、澳洲動物園或救傷單位的介紹中看到袋熊,這也是為什麼同樣都是有袋不是熊的熊,無尾熊硬是比袋熊知名度高。有趣的是,不少人初次認識袋熊不是源自上述動物平台,而是澳洲消防員出的公益募款月曆。每年在滿滿睪固酮、大塊肌肉和蛋白質的消防員懷中,總有一隻「呃,我還不能走嗎……」完全不願意看鏡頭,眼神放空的袋熊。

袋熊母子檔

實在不能怪袋熊不給消防員和攝影師面子,明明有雙杏仁大眼,卻總在面對鏡頭時瞇得像隻水豚一樣。連在動物園影片中,袋熊也幾乎都是睡眼惺忪被飼育員抱著,一被放下就要睡著的模樣,甚至是被放在推車中移動。袋熊是標準夜貓子作息,野生袋熊白天只做一件事,睡覺。天黑後,袋熊才會緩步離開土洞覓食,尋找草、根莖和蕈類,天亮前回到洞穴,扒扒土整理一下環境,便入眠直到再次天黑,這就是袋熊的日常生活。

介紹袋熊時,通常還脫離不了屎的話題,那是因為袋熊的糞便型狀實在太特殊了。袋熊的排泄物形狀和袋熊身型類似,是稍圓潤的立方體,有點像某個牌子的巧克力。因為太有特色了,甚至有袋熊糞便造型玩偶這麼邪門的周邊商品。關於袋熊拉立方體大便的原因,有多種推測,其中有倒果為因的「方型大便比較容易堆疊起來劃地盤」、「方型大便可以噴得比較遠」這種一聽就很離奇的假設。目前結合物理和生物學的初步研究發現,袋熊腸子構造特殊,加上草食食性,因此食物消化過程中產生稜角而且沒有散開。由於生物界很少有立方體構造,袋熊的大便就成為人類想參透製造立方體的最佳研究素材。

袋熊天生的憨厚表情,看似毫無殺傷力,連大便都讓人覺得特別可愛。筆者友人曾在澳洲動物園照顧過袋熊,然而他完全沒有受到動物園影片中袋熊討摸撒嬌的待遇,甚至打掃欄舍時被憤怒的袋熊追著跑,最後只好狼狽扛著刷子翻出獸欄。由於是「那樣可愛的袋熊」,根本沒人同情那位朋友,都覺得是他做了什麼壞事才惹毛袋熊。其實,袋熊只是看起來想睡了些,並不適用「溫馴可愛的動物還是有自保之道」這個慣例。袋熊跑起來時速達 40 公里,擅長挖土尖銳有力的前爪、強壯得足以讓人類骨折的牙齒和咬力,還有一個超級硬的屁股。袋熊會以屁股朝向洞口放低的姿勢, 趁掠食者想鑽進來的瞬間抬高屁股反覆撞擊,用屁股和洞頂將把掠食者的腦袋夯成扁扁的一片。

看看袋熊的特性與牠奇特的大便,再回頭想想本耶普,也許袋熊也是本耶普的化身之一吧。


袋熊是目前所知唯一會排出方形大便的動物,腸子構造特殊,草食特性讓大便乾硬,「有助於」維持立方體大便的稜角。(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