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突尼斯:造訪這座歷史古城的最佳時機就在此時

歷經 2015 年的恐怖襲擊,突尼西亞旅遊業現今再度興起,但其首都的國際旅客量仍寥寥無幾,羅馬遺址和主要觀光景點有如空城

深夜,突尼斯—古萊特—馬薩鐵路(TGM)(註)西迪布賽義德(Sidi Bou Said)車站。一群青少年匆匆穿越鐵軌,一臉不悅,他們轉往候車室,那裡有個街友睡得正熟。原來他們是想找個有回聲的地方,讓其中一個人能夠高歌一曲。當男孩開始放聲歌唱,原本睡著的人便語氣強烈地建議他們離開。

重返突尼斯02
西迪布賽義德。(Fadel Senna / AFP / Getty Images)

男孩們又轉到另一個候車區,清唱的歌聲很快便穿越了月台。週六夜歸的突尼西亞人們等著登上開往此線終點站拉馬爾薩海灘(La Marsa Plage)的列車。終於進了站的列車看來有些破舊。

在蘇塞(Sousse)和突尼斯的巴爾杜國家博物館(Bardo museum)雙雙遭到恐怖攻擊後,三年過去,雖然人潮開始回到哈馬馬特(Hammamet)之類的海灘渡假區,突尼斯的歐洲遊客仍不復見。隨著湯瑪士庫克航空和其他公司再度開航至突尼西亞,遊客回潮的趨勢有望再持續下去。

自從 2011 年的革命以來,我第一次回到這個城市,回到這個在阿拉伯之春中,表現相對好得多的國家。我來到突尼斯,因為我的妻子正在突尼西亞工作,為了即將到來的市政選舉和本地政黨共事,而選舉中有半數的候選人將是女性。這個週末是她第一次能有機會觀光。

我們住在東北邊的拉馬爾薩(La Marsa)小鎮,而沒待在市中心穆罕默德五世大道(Avenue Mohammed V)和布爾吉巴大道(Avenue Bourguiba)上的連鎖飯店裡;後者以該國獨立後第一位領導者哈比卜‧布爾吉巴(Habib Bourguiba)命名。拉馬爾薩是個不錯的旅遊基地,濱海大道和海灘周圍充滿了咖啡館、書店和藝文空間,能俯瞰海景的飯店拉馬爾薩之家更是一絕(Dar El Marsa,附早餐的雙人房要價 145 英鎊起)。拉馬爾薩是該國古老的避暑行宮,有時你會誤以為自己身處法國,這也情有可原。

重返突尼斯01
拉馬爾薩小鎮。(Getty Images)

書店櫥窗裡有著卡繆的文集和視覺文學作品;Le Gourmet、法國烘焙坊梅森凱瑟(Maison Kayser)之類的咖啡館供應著法式早餐。在咖啡館裡,突尼西亞的中產階級彼此間以法語交談。

住在拉馬爾薩的其中一個好處是,步行 25 分鐘就能到達最受歡迎的觀光景點之一,西迪布賽義德。雖然有套裝觀光行程能讓你玩轉突尼斯的遺址,有時還只需一天就能走完,慢慢閒逛還是愜意些。帶有浪人情懷,西迪布賽義德是週末休假的突尼西亞人週六下午觀光的去處,喝杯咖啡歐蕾,吃吃各色小點。而後,他們會繼續沿著一月十四大道(Avenue 14 Janvier,2011 年 1 月 14 日的茉莉花革命,掃蕩了本‧阿里政權,許多街道和廣場其後便以那日重新命名)的陡峭小坡走,來到西迪布賽義德中心的餐廳和咖啡廳。

看來雖是熙來攘往,其中一間商店的店主還是抱怨著歐洲觀光客的缺乏,更表示在 2015 年的襲擊之前,他每天至少能賣掉一張地毯。在倚賴著觀光產業生存的人之間,這種抱怨並不少見。

販賣突尼西亞甜餅(bambaloni,或稱 bamablouni)的攤位相當受歡迎,那是一種油炸的甜甜圈,以糖或蜂蜜相佐食用。走過幾層樓高的陡峭樓梯,便能到達位於屋頂的 Art Cafe,有著露台和城市風景,也很值得一訪,能夠一邊抽水煙、一邊享受美景。

另一端則是藍宮(Dar Zarrouk)的餐廳和酒吧:藍宮是一座有著海景和庭樹蓊鬱美麗院子的突尼西亞宮殿,來往賓客包括商人、外交官和當地政治家。

重返突尼斯03
藍宮的餐廳。(Getty Images)

突尼斯的食物即景固然吸引人,它的古典風情也不容小覷。古迦太基遺址曾被漢尼拔(Hannibal)統治,而布匿人(Punic)的城市在公元前 149 年第三次布匿戰爭結束時,便遭羅馬將軍西皮奧(Scipio)搗毀。看著僅存幾間房舍的地基,它的故事類比於今日大尺度的區域衝突和代理人戰爭,和當代相似得令人震驚。這提醒著我們,今日的鷹派和每一次演講都以「迦太基必須被摧毀」作結的羅馬執政官老加圖(Cato the Elder),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雖然大部分的廢墟,包括安東尼浴場(Antonine Baths),都僅能追溯到羅馬殖民晚期,有些布匿迦太基地區,包括「漢尼拔區」(Hannibal District),仍留存了下來。遊客的稀少在澡堂遺址裡最為明顯,總共可能只有 20 數名外國遊客在這座大遺址裡閒晃。

重返突尼斯05
安東尼浴場。(Fethi Belaid / AFP / Getty Images)

只需逛逛巴爾杜國家博物館(入場費為 3.3 英鎊,2015 兩場恐怖攻擊的現場之一)就能飽覽布匿人和羅馬迦太基時期的生活景象。目前該博物館在門廊處安放了一座罹難者紀念碑。巴爾杜國家博物館的前身是一座皇宮,並是此地區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僅排在開羅的埃及博物館之後。它的白色拱頂展間甚至在週日(曾是該博物館最繁忙的時段)都門可羅雀。

重返突尼斯04
巴爾杜國家博物館內的罹難者紀念碑。(Dominique Faget / AFP / Getty Images)

最後,也是最具可看性的,是突尼斯老城區(Tunis old Medina)。突尼斯老城區的歷史可追溯至穆瓦希德哈里發朝(Almohads)和哈夫斯哈里發朝(Hafsid),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址,在 12 至 16 世紀期間,突尼斯被認為是伊斯蘭世界最重要也最富有的城市之一。街巷縱橫,這個城市能與耶路撒冷老城、馬拉喀什和德黑蘭的大集市相媲美,有著歷史悠久的宮殿、清真寺和宗教學院,咖啡廳和商店錯落其中。

重返突尼斯06
突尼斯老城區。(Adel Senna / AFP / Getty Images)

我在週五晚間到達突尼斯、週一午餐時分就離開,這座城市留給我的,是亟欲重遊並探索更多的殷切期望。


註:突尼斯—古萊特—馬薩鐵路(Tunis-Goulette-Marsa,簡稱 TGM)為突尼西亞第一條鐵路,1872 年便開始營運至今。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