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佐斯的紐約大撤退

前些時,亞馬遜老闆貝佐斯(Jeff Bezos)與八卦小報的「不雅照」風波,其中固然有政治陰謀、商業勒索、媒體倫理等爭議面向,因其煽情聳動,驚動台灣媒體紛紛跟進看熱鬧;相對而言,亞馬遜計劃在紐約打造第二總部,卻遭紐約人強硬抵制,只好黯然退出,其背後意義,或許對台灣更有參考價值。

原本,亞馬遜宣布要打造西雅圖之外的第二總部,並高調「城市選美」,最後挑中紐約長島市與華盛頓特區旁的水晶市,宣稱將各帶來2萬5,000個工作機會,並創造豐厚稅收,紐約州政府也提出30億美元的投資獎勵。

看似雙贏的投資案,為何引發紐約人強烈反彈?除了紐約州長決策過程不透明,讓民代及社區領袖認為被出賣;對一般市民而言,亞馬遜向來勞工待遇不佳,且禁止組織工會,因而飽受詬病。此外,西雅圖及加州矽谷因科技業進駐,炒高房價、交通惡化,讓周邊居民苦不堪言,甚至被迫搬往偏遠郊區。

對於已受房價及交通所苦的大紐約市民,亞馬遜一旦進駐,恐怕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同樣重要的是,亞馬遜被質疑為稅制不公的最大獲益者,2月中旬《財富》雜誌就指出,市值8,000億美元的亞馬遜,去年稅前利潤為112億美元,但是,竟然不需繳交一毛錢的聯邦所得稅。

離譜的是,亞馬遜還能從聯邦政府拿到1.29億美元的退稅,即使該公司前年的聯邦稅額也是零元;此外,他們還積極拒繳地方稅。亞馬遜利用體制漏洞,高效率的「避稅」技巧,引發共和黨川普與民主黨桑德斯一致譴責。

近年,美國科技業已取代舊日的石油工業及華爾街,不斷面臨寡占、汲取龐大社會資源、造成貧富不均的指控,亞馬遜正是其中代表。

紐約客拒絕亞馬遜的第一層意義是,地方政治人物的招商口號背後,不能不考量成本外部性,企業進駐對環境及住居條件的影響、交通及生活品質的衝擊,還有,究竟是圖利利益階級或是真正造福多數人,上述問題都必須攤在陽光下仔細檢視,不能淪為政治人物一廂情願,私相授受。

其次,「拚經濟」的背後,應該兼顧租稅公平及勞動條件等社會公義價值,財稅體系如何改革,如何防堵企業漏洞,如何盡力維護社會安全網,在勞保面臨破產、軍公教年金改革風波之際,追求合理財稅分配,將是台灣日益重要的議題。

抵制派大將、紐約州參議員賈亞納里斯,回應為何拒絕亞馬遜,他說,「人人都得找工作,在座有誰不要錢?⋯⋯但拚經濟絕不該不擇手段,絕不是不計代價。」

這句話值得抄下來,用來檢驗每一名政客迷霧般的夢幻口號。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