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演了湯姆・約克

就在電台司令(Radiohead)長達18小時的「未發表」錄音,於 Bandcamp 結束下載前四天,通勤車上的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像主唱湯姆・約克(Thom Yorke)在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執導的15分鐘短片《Anima》裡的表情。某星期一的上午,從手機傳來網飛(Netflix)即將推出《Anima》的通知;我仔細看了一下演職員表,這才意識到是湯姆・約克的新專輯概念影片。而那個原本藍色的星期一,社群網站開始充斥著各種關於《Anima》的消息;最令我意外的是,這個訊息是由網飛發送來的。

我們這些勉強跟上時代的老樂迷,大概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透過全球最大的線上影音串流平台,得知電台司令、湯姆・約克發新專輯的消息。訊息的流量伴隨著歌曲〈Traffic〉的節拍,令人憶起幾年前電台司令的歌曲〈Lotus Flower〉;湯姆・約克從不吝於與樂迷分享他的舞技,更何況背後有好萊塢大導演撐腰。

電台司令迷當然可以理解,吉他手強尼・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幾年下來,可是前後擔任了安德森電影《黑金企業》、《世紀教主》、《性本惡》以及《霓裳魅影》的幕後配樂。電台司令的上一張專輯《月形池》(A Moon Shaped Pool)也由保羅・湯瑪斯・安德森執導了三首 MV。

今年初,才因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ón)執導的《羅馬》奪下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在內的三個獎項,繼而掀起媒體論戰的全球最大影音串流媒體網飛;從原創影集跨足到投資電影拍攝,現在又將觸角延伸至音樂錄影帶發行,與音樂品牌、藝人合作,而湯姆・約克則成為了網飛最成功的品牌溝通(Brand Communication)案例之一。事實上,後期的電台司令極擅於社群媒體宣傳;如一夜將 Facebook 帳號洗白,刪除貼文;之後又透過 Instagram 發布消息。如果音樂能作為一個成功的品牌,電台司令無疑是佼佼者。

再將時間往回推至《Anima》影片上架、專輯發行前的幾個星期,倫敦地鐵站裡出現了一則奇特的廣告「Dream Camera」,聲稱由一家名為 ANIMA Technologies 所生產;你可以透過一通電話或一則簡訊,喚醒你遺忘的夢境。由 ANIMA Technologies 所錄製的神祕錄音,一定會即刻令人想起科幻影集《黑鏡》;事實上,這一科幻與夢境的神祕組合,正是湯姆・約克新專輯《Anima》的宣傳手法。

而受到《1984》、《大都會》等反烏托邦作品影響的概念影片《Anima》,保羅・湯瑪斯・安德森所要傳達的是「不再受到無形力量與機械所支配的軀體」;由演員達雅娜・羅西奧內(Dajana Roncione)、舞者戴米恩・雅勒(Damien Jalet)與湯姆・約克一同演出。

《Anima》專輯封面。(XL Recordings)

湯姆・約克個人的第三張專輯,表面所傳達的是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所提出,男人對女人形象投射之理論;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他對焦慮、耗弱心智等後現代病徵的隱喻。

音樂上,湯姆・約克十分倚重奈杰爾・戈德里希(Nigel Godrich)這位長期搭擋的經驗。戈德里希與電台司令於1995年的《善變》(The Bends)開始合作;可以說是催生《OK 電腦》(OK Computer)、《一號複製人》(Kid A)的幕後推手,就像是樂隊的第六位成員。湯姆・約克單飛的三張專輯,亦全數交由戈德里希負責製作。儘管湯姆・約克多次表達自己對九〇年代電子音樂(如 Warp)的熱情,倘若沒有戈德里希,那些在地下室琢磨多時的作品,未必能以此純熟的樣貌面世。

《Anima》的短片選用了專輯中的〈Not the News〉、〈Traffic〉和〈Dawn Chorus〉三首歌曲;串接了地鐵、街頭,與幻想空間的多重場域。這次也特別情商電台司令鼓手菲利普・塞爾韋(Philip Selway)跨刀為歌曲〈Impossible Knots〉伴奏。湯姆・約克曾說:「你一旦學會怎麼使用鼓機、或以某種特定的方式創作,就會忍不住一再使用,因為你知道那很管用。但關鍵是,一旦發現這點,那反而就不管用了。」樂手的加入,往往能為作品帶來出奇不意的化學效應;更何況他一向視自己的樂隊為創作上的安全空間,或多或少說明了他自己在面臨創作瓶頸時所採用的解套方式。

不管是取材實驗爵士先鋒飛行蓮花(Flying Lotus)的現場即興,還是由保羅・湯瑪斯・安德森一手打造的概念影片;湯姆・約克不斷地在打破音樂創作與發行的常規,《Anima》不再受限於載體、形式與特定平台。這或許是在i世代(iGeneration)與數位時代中,湯姆・約克教我們的一堂課。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