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舊」美術館「新」呈現

疫情在台灣似乎不再令人恐懼,只要口罩戴上,維持安全距離,便可以參加自解封後逐漸恢復舉行的大部分活動。但要從台灣飛出去一遊,應該還是處於依憑想像的階段。不過,一旦可以放心出遊,有兩間美術館的登場讓人非常期待能夠親自造訪。

這兩間美術館雖然各自座落亞洲與歐洲,但神奇地存有許多共通點:長久的歷史、由知名建築團隊操刀給予新的面貌,更重要的是空間皆有著令人耳目一新的呈現方式,但說到底,其實也不盡然的「新」。

百年「新裝」

京都市京瓷美術館(Kyoto City Kyocera Museum of Art),其實就是原來的京都美術館,只是透過京瓷企業的贊助,擁有50年的冠名權。經過3年整建,終於在今年春天盛大開幕,卻遭逢新冠肺炎爆發。此館始於1933年的「大禮記念京都美術館」,已有85年的歷史,也是日本最古老的公共美術館,當年明治維新後的和洋折衷建築風潮,從外觀就可以感受到——也就是屋身是西方現代式樣,屋頂則帶有東方傳統風格,這樣的「帝冠式」建築呈現一種過渡的狀態。

但開館至今逾八十載,館舍逐漸過時,難以展示與時代相符的作品,本就無法與時俱進的空間成為了限制。因此館方以「歷史建築如何面向未來」作為命題,邀請青木淳和西澤徹夫作為改建的建築師,也大膽的任命青木淳作為開館後首任博物館總監。

如同許多老朽化美術館的改建,都是藉由創造新的入口,來連接舊翼和新翼。在不大幅改動原始面貌的前提下,他們將原來的入口往下移,以一個通透的玻璃帷幕,重新賦予磚牆立面更加輕盈的感受,地基彷彿消失,建築好似懸浮在空中。然後透過新的入口為出發點,他們重新梳理了觀展的動線,讓大廳成為連結不同展廳的樞紐,也更進一步象徵推動歷史的意義。

即使有了新的樣貌,更任命非藝術管理出身的建築師作為館長,美術館最重要的依然是展覽。開館首展為了兼顧了歷史和當代,在舊翼展出了以館藏為基礎的《京都美術250年的夢想》,新翼則展出當代藝術家杉本博司構築了一座幻想中的寺廟的《琉璃淨土》(Post Vitam),呼應京都地方眾多的寺院。而在新舊翼之間座落一處日式庭園,杉本博司從中借景安放作品《玻璃茶屋 聞鳥庵》,恰好展現古典的日式精神如何被當代呈現。

「推陳」出新

預計明年開幕的博伊曼斯・范伯寧恩倉庫美術館(Museum Deopt Boijmans Van Beuningen),即將在9月舉辦試營運,讓大家能夠一窺尚未有任何物品的「美術館的倉庫」。其實這個計畫主角,就是有著超過150年歷史、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的倉庫。因為美術館常常展示空間有限,館藏幾乎都是放在倉庫裡,等到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不過美術館想要打破大家對「倉庫」的想像,將僅是一個「儲存」和「安放」的地方打開給觀眾進入欣賞館藏,完整的體現典藏和展覽的意義。

荷蘭建築團隊 MVDRV 設計的博伊曼斯・范伯寧恩倉庫美術館。Museum Deopt Boijmans Van Beuningen

開放倉庫給觀眾進去,其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要顧及的環節太多了。要如何保存,才不會傷害到作品;要如何展示,才可以讓觀展的民眾看到作品?因此美術館找來同樣也以鹿特丹為根據地的建築鬼才「MVDRV」來設計。在外觀上,MVDRV 創造了一個鏡面反射的外牆,讓周圍的建築和景色,成為倉庫美術館的外觀,就好像觀展的人藉由藝術作品看見世界,而倉庫美術館同時也是環境的一部分;而在倉庫的屋頂平台,MVDRV 更把樹木運上去,吸引觀眾從地面經過層層的藝術體驗後,逐步前往漂浮的空中花園裡用餐。

在裡頭,建築師團隊創造了5座大型的鋸齒狀樓梯,連接不同樓層,創造空間的通透和連續性,來展出逾15萬件的藏品,其中有超過13個的巨型廂型空間,會懸掛在天井裡,來做特別的展示。至於易受環境因素受損的紙、版畫等,將會獨立保存與安放;錄像作品則有專屬的放映室,讓每一種的藝術媒材都有機會被看見。有趣的是,在倉庫裡不會有展覽,僅有作品的陳列,讓觀眾可以透過自己選擇的路線與位置,甚至是參觀修復工作室、後勤空間,來創造屬於自己的觀展體驗。最特別的是,私人收藏家也可以租用裡頭的空間,館方也會提供專業顧問服務,讓以往束之高閣的藝術品,也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

「新」舊並陳

無論是美術館還是博物館,「新」與「舊」時常是議題的中心。這其中的關係,與其說是「絕對」,反倒更像是「相對」的,因為現在許多的經典,如果是以過去來看,是當時的新概念,反之亦然,並沒有絕對的存在。京瓷美術館整修過後,更能展示當代的藝術品,但同時也賦予舊建築和經典藏品新的呈現,接著任命建築師做館長,皆是前所未有的「新」;美術館之於館藏,是天經地義,但根據統計僅有 8% 到 10 %的館藏有機會見天日,館方用了「新」的手法,打開倉庫,讓觀眾可以親眼看見毫無編輯或是策劃的藏品。至於這兩間「舊」美術館的「新」樣貌有多「新」,要等到自己眼見為憑才能知道了。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