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不是「哈庫那馬他他」——狐獴

1992年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是不少人的童年記憶,其中的歌曲像開頭的〈生生不息〉、走出傷痛的〈哈庫那馬他他〉,粉絲們都能哼唱幾句,然而這部以《哈姆雷特》為藍本的動畫卻給了我們許多對動物的錯誤認識和刻板印象。隔了近二十年後,再推出號稱「真人版」的獅子王電影,即使被消遣是無人的真人版,想必也會再帶起一波非洲大草原熱潮。

在官方發布的角色宣傳海報中,真人版丁滿有雙水汪汪大眼,圓潤飽滿的雙頰,還有粗到幾乎無法辯認出的脖子,簡直像中年發福的退休勇者,被迫出演年輕的自己一般無奈。野生狐獴就像動畫版丁滿那般精瘦、伸手矯健,真人版的丁滿應該會下不了狐獴的地下洞穴,屁股就卡在洞口被掠食者叼走。真實世界的狐獴,沒辦法讓丁滿用一句「哈庫那馬他他」(意為沒問題、別擔心)來當做座右銘。事實上,動物星球頻道曾播映的《狐獴大宅門》,才稱得上寫實記錄了牠們的生活。

Getty Images

生存,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

居住在非洲南部的沙漠中,狐獴家族們經過沙漠寒冷的夜晚後,早晨會排排站著,看似愜意的曬著太陽,其實是為了露出肚子下黑色皮膚,曬暖讓身體活動。這種行為比較常見於外溫動物,但狐獴有不儲存脂肪的特性,每天醒後第一要務就是把身體曬暖了,接著就馬上開始四處挖掘找食物吃,一天不進食可能就成路殍。在《獅子王》中丁滿介紹幼獅辛巴吃蟲,並非只為了要讓肉食動物能與大家和平共處,所以改吃魚或其他人類比較無感的生物。狐獴就是吃蟲為主,但沙漠不像叢林有那麼多肥美多汁的蠕蟲,為了填飽肚子,小型動物和蠍子、蛇等有毒生物,也是狐獴的盤中飧。狐獴天生對某些毒性免疫,所以能像吃洋芋片嘣嘎脆地吃下能輕易毒死其他動物的蠍子。

在狐獴家族中,有食物時不是長幼有序或依地位高低先後進食,而是先吃先贏,管你老媽坐月子還是弟弟營養不良,現在不吃等等就換我倒地。狐獴家族構成不是三代同堂這麼溫馨,而是由領導者、其手足以及子女組成。一家只有一對能生育,也就是只有具領導地位的母狐獴才有生育資格,其他母狐獴若是懷孕,會被打出群體,或是生下來的小狐獴被大家長就地解決掉。

Getty Images

丁滿即是離開群體的流浪公狐獴,但不太可能與疣豬彭彭一起住在叢林中,兩種動物的分布範圍幾乎不重疊,但《獅子王》中的吐槽點可是多到可以寫篇論文探討。實際上,與疣豬有特殊關係的是「非洲獴」,不少網路影片都將非洲獴直接翻譯為狐獴,但會認為影片中的小動物是狐獴還真是睜眼說瞎話,因為獴科物種中,就屬眼旁兩圈黑輪的狐獴長得最不像獴了。早期狐獴曾被翻譯成「貓鼬」,也與多種獴科動物混用此稱謂。獴雖沒有貓科長相,卻和貓有點關係。食肉目動物的分類,就是貓派與狗派之戰的延伸戰線,食肉目下分貓型與犬型,貓型除了貓科外還有靈貓科、鬣狗科與獴科等等。台灣的獴科動物僅有食蟹獴,不過除了都會吃節肢動物外,食蟹獴與狐獴從長相到生活環境都差很多。

在生態紀錄或攝影作品中,常可見到不怕人,還會好奇探索嗅聞攝影師的狐獴。每當一種動物被捧紅,在人發出「好可愛啊」的讚嘆後,最害怕的就是接著聽到「好想養一隻」的無限放大,擔心寵物化下的盜獵、走私、棄養、環境破壞等等。即使是透過正規管道進口的人工繁殖個體,也會煩惱這種其實性格不太好的動物,有沒有得到應有的照顧?在繁殖出新成員時要如何讓狐獴分群?畢竟狐獴是種心情好會撒嬌,變臉時會用殺死蛇的力道對付人類的野生動物。野生狐獴不累積脂肪,但在人工環境下卻容易被養成脂肪球,活像是被阿嬤三餐加倍餵而胖得哀傷的小動物。大部分人其實是負擔不起,也沒辦法讓狐獴活成該有的樣子。

Getty Images

動物不是「活著」就好,生存要考慮的事真的太多了,「哈庫那馬他他」真的沒辦法解決問題。

口袋知識 —— 慰藉路殺亡靈

比起受傷需要協助的野生動物,其實我們更容易遇到的,是已經死亡的動物。
常見的動物因穿過車道閃躲不急遭行車輾死,稱為「路殺」。不只石虎、水獺等保育類受害,兩棲爬行類,甚至是鳥、節肢動物每天都會碰上的難題。為避免憾事,我們簡單能做到的即是駕駛時放慢速度、多注意路況。
除此之外,還可提供資訊給路殺社。「路殺社 Taiwan Roadkill Observation Network」自2011年臉書社團開始,透過各地志工回報的動物死訊,是公民科學調查十分成功的組織,迄今有非常豐富的資料庫,提供數據參考和研究使用。
發現死亡動物時,透過 GPS 定位拍照、上傳 App 回報資料,並將動物屍體寄送至特生中心,「路殺社-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網站更包含如何包裝和貨到付款等貼心資訊。
如果屍體已腐敗或無法做記錄、不方便寄送,你還可以把死亡的動物移到路邊草叢,這麼做可避免一些食肉動物因撿拾屍體而造成二次路殺。


文 阿鏘的動物日常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