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恐懼最深處:約翰卡本特的人性心理困局

迎接十周年的金馬奇幻影展,在今年的焦點影人單元,選映有當代恐怖電影之父之稱的美國導演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他的電影不僅在近年被逐一修復,也於今年第 51 屆的坎城導演雙週,榮獲象徵終身成就獎的金馬車獎。卡本特著名作品不勝枚舉,除了「啟示錄三部曲」:《突變第三型》、《沉睡百萬年》、《戰慄黑洞》外, 被翻拍多次的《月光光心慌慌》也出自他手,更是導演喬登・皮爾(Jordan Peele)寫出《逃出絕命鎮》的靈感來源。

《突變第三型》影響了日後許多影視作品的誕生,諸如塚本晉也的《怪談比留子》、另類恐怖喜劇電影《撕裂人》,當紅影集《怪奇物語》都曾受其啟發,探索怪物與人類之間的情感界線。就連以低成本 B 級驚悚電影聞名的導演羅勃・羅里葛茲(Robert Rodriguez),亦是卡本特的忠實粉絲。

「啟示錄三部曲」第一部,1982 年《突變第三型》。(金馬奇幻影展提供)

1970、80 年代是美國電影爭相以外星怪物為題的時期,相較起高成本大片,前有《異形》、《ET 外星人》的出現,卡本特的低成本科幻片在當年其實飽受抄襲爭議,票房也相對普通。直至多年後的今天,重新回望電影中的內容及美術,才被賦予高評價的歷史地位,貼上「邪典電影」(Cult Film)的標籤,更獲得影迷間的討論熱捧。然而,在怪形之外,卡本特所擁有的電影魅力,並不全然只是對陌生外星生物的探索,也不只侷限於肉體恐怖(Body Horror)的異化範疇,或讓人驚嚇卻又讚嘆的美術設計;他最具指標的作者印記,反而是結合空間與時間所產生的心理困局,也因迫切生存油然而生的自私人性,間接辯證宗教信仰的存在價值。這樣的風格也早在尚未拍攝《突變第三型》前,就於許多前作顯現而出。

梳理卡本特故事的共通點,「圍攻」(Siege)是他最擅長的手法,所謂「圍攻」,指的是運用空間環境的限制緊縮,困住主角們的行動力,在面對外部威脅下,內部人物因急於求生而心理作祟,開始產生猜忌互相殘害。於 1974 年拍攝的首部劇情長片《黑星球》 ,就利用失去聯繫的太空船,講述艙內孤獨求生的太空人們,在封閉空間內與外星生物為伍,又涉略人機互動的存在主義。接著不管在《攻擊 13 號警局》、《月光光心慌慌》、《夜霧殺機》或《紐約大逃亡》 等片,都能看到卡本特如何運用警局、房屋、小鎮,乃至監獄,去塑造一群人囚禁於困局中,從人性的自保所衍生對你我的心理猜疑。

而來到「啟示錄三部曲」,這樣的風格更尤為明顯,不再只有基地、教堂、虛構小鎮的空間困局,卡本特還加深人性對恐懼的驚嚇,加入更多來自真實社會的寫照。像以異形變種為元素的《突變第三型》、對信仰價值進行存在辯證的《沉睡百萬年》,或《X 光人》裡對媒體的傳播內容不信任。他也在故事中描繪人心惶惶背後的瘋狂盲從,《戰慄黑洞》更是戲謔高知識分子、史蒂芬・金小說,打擊這標籤滿布的商品化社會,建構出帶有嘲諷玩笑的反烏托邦世界。

第二部,1987 年《沉睡百萬年》。(金馬奇幻影展提供)

三、四十年過去,如今回過頭重看卡本特的電影,也再次證明他絕對是一位走在時代前端的導演。不論是電影中演員族裔的調配,《攻擊 13 號警局》的黑白警徒困獸聯手,《紐約大逃亡》中黑人最終仍命喪白人槍下,或白人勢利社會盲從排外的《X光人》,一方面嚮往著不分職業貴賤性別的美國共融社會,另一方面諷刺著白人權貴當道的愚昧制壓。

卡本特也不再只讓陽剛男性擁有突破困局權力,如《沉睡百萬年》中則以性別劃分,讓女性杜絕被殺戮可能,將孕育成為儀式環節,利用母性召喚惡魔之子。同時趣味的是,卡本特總會讓原本相愛的男女雙方,永遠都留下愛情被犧牲的遺憾結局。

約翰・卡本特的作品之所以能成為「邪典電影」的重要原因,在於他總能一次次通過電影,激起觀眾對於人性世界的思考辯證。當這些看起來荒唐不可信的故事,卻如同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般,「超預言」地不斷在我們真實社會上演。最終,在這孰真孰假的世界裡,我們是否還能相信自己?是有自我意識的血肉之人?還是都成為被「X光人」掌控社會,卻渾然不自知的「突變第三型」?

第三部,1995 年《戰慄黑洞》。(金馬奇幻影展提供)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