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佑美國〉不再能夠撫慰人心

對於常常觀賞美國職業運動賽事的球迷來說,〈天佑美國〉(God Bless America)的旋律應該並不陌生,每逢重要賽事或紀念日,球場上就會播放這首情感豐沛的歌曲,傳奇歌手凱特・史密斯(Kate Smith)的歌聲更是將這首歌唱進許多美國人心坎。

911 恐怖攻擊過後,紐約洋基隊(New York Yankees)的主場每到七局上半結束時,就會播放由史密斯演唱的〈天佑美國〉,而對職業冰球的費城飛人隊(Philadelphia Flyers)來說,史密斯演唱的〈天佑美國〉更像是他們的幸運歌曲,球隊甚至為史密斯豎立了一座雕像,但現在球迷可能再也無法聽見史密斯的歌聲,因為媒體翻出了她曾演唱涉及種族歧視歌曲的黑歷史。

史密斯五歲時開始在教堂中演唱聖歌,八歲時就到華盛頓為參與一戰的士兵們高唱,儘管從未接受過正式的音樂教育,但史密斯充滿情感的歌聲總讓人想起溫暖的家鄉,當她到紐約發展後迅速走紅,成為當時最高薪、也是最多聽眾的電台女主持。

在1942年的一份調查中,史密斯與羅斯福總統夫人及有「美國戲劇界第一夫人」稱號的海倫・海絲(Helen Hayes)並列為全美最受歡迎的女性,當她受邀到白宮為來訪的英皇喬治六世演唱時,羅斯福總統這麼介紹她:「這位是凱特・史密斯,史密斯小姐就代表了美國」,雷根總統甚至在史密斯晚年時贈與她象徵美國最高平民榮譽的總統自由勳章。

史密斯畢生收過約 2,500 萬封粉絲信件,錄製超過 1 萬 5,000 集廣播節目,演唱過接近 3,000 首歌曲,但是其中以〈天佑美國〉最為人所琅琅上口。

〈天佑美國〉是在 1918 年由歐文・柏林(Irving Berlin)所譜寫,西伯利亞出生的柏林在19世紀末隨著父母和五個兄弟姊妹移民到美國,當他在長島服役時為了音樂劇寫出〈天佑美國〉,不過那時卻沒有發表。

二十年後的 1938 年冬天,希特勒正準備在歐洲大陸翻天覆地,而美國本土也受到反猶勢力的席捲而為之動盪,為了撫慰惶惶不安的人心,史密斯決定要演唱這首她輾轉聽到的〈天佑美國〉。那年的 11 月 10 日,剛好是惡名昭彰的「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隔天,也是「一戰停戰紀念日」(Armistice Day)的前夕,史密斯在廣播中這麼說:「我非常有榮幸為您獻上這首從未在他人面前演唱過的歌曲,這不只是一首歌,我覺得它有著最優美的旋律,是一首永遠不會凋謝的歌。」

史密斯的演唱獲得廣大的迴響,許多民眾每天在各種場合中哼唱這首歌,當美國捲入二戰時,史密斯也唱著〈天佑美國〉為國庫募款,在廣播節目中賣出了約 1.07 億美元的戰爭債券,最終替美國賣出了超過 6 億美元的債券。

許多民眾提議要將〈天佑美國〉取代〈星條旗頌〉(The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成為美國國歌(最終當然功虧一簣),雷根總統也曾說:「凱特・史密斯從每個角度來說都是一位愛國志士。她激勵人心地詮釋〈天佑美國〉,用讓人很難不動容的熱情演唱,讓我們都為之激動。」

在凱特・史密斯首次演唱〈天佑美國〉的三十多年後,這首歌為費城飛人隊帶來了格外不同的意義。那是 1969 年冬天,美國又陷入了另外一場戰爭,深陷越戰泥沼的尼克森總統增派了五萬美軍,但卻依然看不到盡頭。在美國本土,種族關係依然相當緊繃。

時任費城飛人隊營運副總的路・沙因費爾德(Lou Scheinfeld)發現球迷在賽前唱國歌時默不作聲,像是要表達他們對國家的憤怒和不滿,為了緩和這種情緒,他決定在 12 月 11 日這天賽前播放史密斯演唱的〈天佑美國〉,以代替〈星條旗頌〉。

一開始飛人隊老闆艾德・史奈德(Ed Snider)火冒三丈,但是許多球迷來到史奈德的包廂讚美這首歌,巧合的是,幾乎一勝難求的飛人隊贏得了比賽,從那時起,飛人隊便常在重要比賽前播放史密斯演唱的〈天佑美國〉,有時史密斯本人更會親自到場獻唱。

奇妙的是,這首歌似乎真為飛人隊帶來好運。1974 年 5 月,史密斯在總冠軍賽第六戰前到場獻唱,結果飛人隊擊敗了波士頓棕熊隊(Boston Bruins)贏得史丹利盃,隔年 5 月,史密斯在準決賽第七戰前再度來到費城,結果飛人隊又擊敗了紐約島人隊(New York Islanders),最終二度連霸了史丹利盃。根據統計,截至 2016 年 4 月為止,當賽前播放史密斯演唱的〈天佑美國〉時,飛人隊的戰績是驚人的 100 勝 29 敗 5 和。

但這樣美好的傳統,卻在 4 月初時被打破了,《紐約每日新聞》找出史密斯的演唱紀錄,發現她曾在 1930 年代演唱了數首帶有種族歧視歌詞的歌曲,包括〈黑娃天堂〉(Pickaninny Heaven)和〈黑仔就是為此而生〉(That’s Why Darkies Were Born),後者歌詞中更寫道:「有人就是要採棉花/有人就是要種玉米/有人就是要做奴隸而歌唱。」

有人為史密斯辯解說〈黑仔就是為此而生〉出自百老匯諷刺時事的滑稽劇,就連提倡民權的非裔美籍演員保羅・羅伯遜(Paul Robeson)也曾演唱過。但為了避免爭議,洋基隊很快就決定將史密斯演唱的〈天佑美國〉改成純演奏版本,而飛人隊也決定不再播放這首歌,甚至把球場外的史密斯雕像移除。

2010年 NHL 史丹利盃,紐澤西魔鬼對上費城飛人隊的季後賽開打前,球員與觀眾注視著計分板上史密斯演唱〈天佑美國〉。(Getty Images)

「飛人隊珍惜與凱特・史密斯演唱的〈天佑美國〉間長久且受歡迎的關係,史密斯本人尚且因為我國的愛國貢獻而獲贈總統自由勳章。但最近,我們得知凱特・史密斯在1930年代所演唱的數首歌曲,含有與我們球隊價值相違背的歌詞和感情,那引起了痛苦和難以接受的話題。」飛人隊在聲明中這麼表示。

這樣的決定當然也引起了許多球迷不滿,而史密斯的親人也說自己感到心碎,照顧史密斯晚年的外甥女蘇西(Suzy Andron)說史密斯本人是個楷模,「她眼裡沒有膚色,只有人的品格」。她的丈夫鮑伯也說這些人不瞭解史密斯是個怎麼樣的人。

過去數十年中,每當美國陷入動盪,〈天佑美國〉的溫暖旋律總能撫慰人心,不過這一次,就連它的演唱者自身也陷入了泥沼當中。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