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茶文化再發現!令人想造訪的茶主題空間

「日本茶新茶時代來臨!」這是近期在觀察日本時常看到的文字,近年來,不斷有許多引領日本生活風格的雜誌,接連以「日本茶」為主題製作封面專題,例如842期的《BRUTUS》以「NEW WAVE OF TEA」(新茶文化)、《Discover Japan》第 68 期以「日本茶的時代來臨」(日本茶の時代がやってきた),還有前年底《Hanako》於 1145 期推出「茶流大爆發!真的愛茶」(ティーブーム到来!本当は、お茶が好き)特集,今年的 1170 期,繼續以「我就是喜歡茶」(やっぱり私はお茶が好き)為題延伸討論,此外《ELLE gourmet》在去年夏天來臨前,也提出「Tea Everyday」的專題。從這些雜誌的專題內容就能感受到當今日本茶的主題,已有足夠新鮮與豐富的內容量可供挖掘、報導,也觀察到茶與現代生活的關係漸漸變得與以往不同。

實際來到東京,便會發現「日本茶」變得年輕、多元,不再只是我們印象中端正嚴肅的茶道文化,其喝法、種類、延伸到每日的生活場景,更看到許多令人驚嘆的豐富可能性。

茶園品牌化

一般來說,「日本茶」即日本產的茶,幾乎都是綠茶,也因日本產茶的主要縣市分布有十多個,加上栽培和製茶方式有所不同,因此種類和風味亦各有特色,擁有自己的銘茶,例如:京都的宇治茶、島根的出雲茶,或福岡的八女茶等,近期尤其強調茶園(農園)所產的單一品種茶,講究純粹的風味就猶如對單品咖啡般重視,也逐漸樹立起茶園品牌化的概念。

近期「カネ十農園」(KANEJU-FARM)的竄起,吸引了我的目光。剛開始只是因為茶葉的品牌包裝,採用了霧面的白色罐子,加上精緻的燙金標籤貼紙、日文與漢字並陳,現代又帶些傳統的圖案線條,並且在新宿高級家飾店 THE CONRAN SHOP 裡販售,一看就能感覺到該品牌背後的故事並不簡單;原來是由採購出身的山田遊先生,主導了這個創始於1888年靜岡牧之原市的茶園,轉身成為茶品牌的品牌包裝,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現已經傳承到第五代的總經理渡邊知泰提到,他想改變日本的茶飲料文化,提升茶的價值,讓日本茶不再只是便利商店裡的罐裝飲料,而有更多可能性,即便過程與風味的創新總是充滿挑戰。

〈カネ十農園〉商品包裝外觀。(插圖/Wanyu)

因此,カネ十農園從只採收冬末春初的優質茶葉,再著手改良製程與乾燥的技術,包裝更採用旅行、票券的設計概念。特別是包裝上的圖案,靈感來自江戶時代出口茶葉使用的木箱上頭,運用浮世繪版畫技術與歐文的花鳥畫「蘭字」風格,形塑出精緻高級又具獨特魅力的設計質感。在各處展售提升知名度並逐步樹立品牌特色後,也將茶體驗延伸到東京一級商業戰區的表参道開設體驗空間。

東京茶空間

日本茶的競爭對手是誰?當然不只有茶類飲品,還有咖啡、酒等,當探訪東京許多新的特色茶空間時,便可發現這些品項之間的關係不一定是競爭,也有可能融合。至於能不能展現商品風格,則是一個品牌能不能讓人留下印象很重要的關鍵。

位在中目黑高架下的「artless craft tea & coffee」,是由品牌設計公司 Artless Inc. 藝術總監川上俊所帶領、結合咖啡與茶的風格特色店,用具手感溫度的「工藝」概念詮釋了這兩種品項;咖啡強調小規模農園的單一產區,日本茶則是以小規模茶園無毒農藥栽培的茶葉為主,甚至開發出焙茶牛奶,成為店內一大特色。

artless craft tea & coffee,店面外觀。(吳東龍)
artless craft tea & coffee,店內空間設計感突出。(吳東龍)

店空間的設計以「茶室」為靈感,採用 5 公尺長的大面積黑色鐵板桌面與原木材質鋪設,其中黑色系咖啡道具的設計感相當突出,至於沖泡茶的道具從常滑燒的急須(茶壺)、開化堂的茶罐、金網辻的茶篩或是 BALMUDA 的細口壺,到國寶鑄物師的茶釜等都各有來頭,十分講究。即便室內只是不到 10 個位置的店鋪,卻能適切地氣氛營造,將茶和咖啡拉到同一個平台出演,無論是品茶或嗜咖啡者在此都毋須將就。

相對於低調細緻的 artless ,三軒茶屋的「東京茶寮」則是格局方正、輕快明亮且僅納 9 人的現代茶空間。主理人是 1990 年出生的設計師谷本幹人,店內的家具茶具都是量身定制且充滿新意,例如波佐見燒的濾杯設計,重新定義了泡茶的方法,它能如咖啡般沖茶,又能控制茶葉浸泡的時間與溫度,讓坐在ㄇ型吧檯品茶猶如觀看一場沖茶演出。儘管有 20 多種不同的茶葉,客人也只需從「甘」、「苦」與「香」的程度輕鬆挑選出自己喜歡的風味茶飲。

東京茶寮,店面外觀。(吳東龍)
東京茶寮以宛如手沖咖啡的創新沖泡法聞名。(吳東龍)

有創意的部分還包括現作的茶泡飯限定套餐,還有自行開發的茶道具像「透明急須」,就是為了提升泡茶的便利性又兼具美感。

另一間也講究大人味品飲美感的,屬南青山 SPIRAL 五樓的「櫻井焙茶研究所」。將小空間的精緻質感淋漓發揮,從茶道具、講究程序與沖泡手法的茶師,還有現場烘焙的焙茶機等,讓清香的茶香持續溢滿空間中。原本就是調酒師的所長櫻井真原,將調酒的概念運用在茶品的設計中,將花果或酒入茶製成創意飲品「茶酒」,在紅銅與白壁的空間中,感受全新的茶飲與創意。

櫻井焙茶研究所,以調酒的概念讓茶師現場沖泡飲品。(吳東龍)

新的日本茶時代裡,如果還想要感受不同的飲茶體驗,位於澀谷區千駄谷的「八屋」將傳統的日本茶屋元素年輕化,帶著輕盈與俐落的白色空間,也提供好喝的抹茶、碳酸冷茶等特殊口味的茶飲外帶。而藏前區的「NAKAMURA TEA LIFE STORE」選用來自靜岡藤枝產的日本茶,1919 年創立到目前是第四代接手,從線上店走入線下,30 年前就已實施無農藥栽培作為特色,更將靜岡的急須泡茶文化帶進江東。

八屋,白色俐落的店面外觀。(吳東龍)
八屋,為僅供外帶的茶屋,提供特殊口味茶品。(吳東龍)
NAKAMURA TEA LIFE STORE 店面外觀。(吳東龍)

此外,在日本橋高島屋 S.C. 新館的一樓日本茶 CAFÉ「ふじヱ茶房」,是由 1690 年創立、製茶與海苔的的老鋪「山本山」所經營,該店以「藉由美味的茶與海苔,讓人瞭解日本的美好」為旨,在挑高又舒適沉靜的茶空間裡,以極為精緻與優質的大人質感,服務高級海苔料理與茶飲。

ふじヱ茶房,店面外觀。(吳東龍)

至於將茶文化發揮到極致且全面的,應屬 2018 年底於新橋開幕的「HOTEL 1899 TOKYO」。這是來自東京御茶之水,由濱田家族第六代所經營的「龍名館集團」,在步入 120 周年前開設的全新業態旅館。旅館距離複雜的新橋站約10分鐘腳程,前往路上可逐漸感覺走進都心中的幽靜地區,一棟簇新但令人感到安定的9層獨棟大樓。

採用玻璃帷幕牆的一樓是間熟食餐廳「DELI & BAR 1899 TOKYO」,空間設計融合傳統與現代,地板的磁磚採茶室四疊半的拼貼方式,吊燈也取和傘的輪廓造型,販售用抹茶和焙茶創作出的熟食料理,像茶香腸、抹茶啤酒和宇治抹茶口味的義式冰淇淋。

二樓的接待櫃檯更像是茶室的延伸,空間中多處可見茶道具轉換的設計元素與裝飾語彙,像是茶筒的紅銅材質、茶匙形狀的照明燈具,十分細膩巧妙。而接待櫃檯的另一面則是品茶的吧台,在辦完入住手續後便可品飲一杯現點的抹茶,背後還有整面選書書牆,讓人的心情隨之放鬆沉澱。

DELI & BAR 1899 TOKYO 二樓的接待櫃檯,各處皆是與茶相關的設計語彙。(吳東龍)

在住房樓層(3 至 9 樓)房間的廊道牆面,是沉寂的深褐色系,綠色的地毯和紅銅房號牌搭配合宜,推開房門後燈光自動亮起,入住的雙人房型雖不奢求寬敞,但無論大小,每個房間都有一組泡茶工具與喝茶區塊,最貼心的是,提供了礦泉、氣泡和純水三類,讓客人隨心所欲的調製飲品。床頭是茶筅形狀的燈具、加入綠茶兒茶素的沐浴保養用品,讓人們用各種方式享受茶所帶來的趣味。

日本的新茶文化持續發現中,即便茶愈年輕愈增多樣性,依然能從茶放射出沉靜、放鬆,還有對品質的講究文化特質——在還沒喝下茶之前,其醞釀的氛圍就已足夠展現出迷人魅力。對於持續湧來的日本新一波茶文化,仍值得期待與借鏡。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