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一個人」的集體協作社會

A Bite of Trend 潮流考現

這幾年來,台灣社會似乎隱約有種全民默契,主要關切在兩項議題:銀髮族比率持續攀升的「高齡化」,以及生育率降低的「少子化」,當然這兩個極端現象間有著微妙的連動關係,因被視為危及國家存亡的「國安問題」,資源都會集中朝向如何解決這兩項棘手問題,並延展出各式解決方案。而在過程中,發現難兄難弟的鄰國日本,也正面臨這樣挑戰——在一個「地方創生」之下,兩國可說焦頭爛額地各自奮戰;台灣今年也順勢喊出地方創生元年,期待能有效逆轉這看似不可逆的窘境。而在這兩件一老一少的國安大事之外,還有一種社會狀態也緩緩地在改變台灣,影響整體結構及總體發展,也許我們不應該稱其為「問題」,反而是社會及時代演進下的自然現象,那就是——「單身化」。

根據日本統計,到 2035 年,日本國內人口將近一半皆屬單身族群,當然其中包含終身未婚的適婚男女,及喪偶之銀髮族群們。面對這樣家庭組成型態的急遽改變,社會將會發展成一個什麼樣的樣貌?而當一半的人口都是獨自生活,個人的心態及處境也好,與人、社群、社區及大社會間,也將建構一種新的互動關係,在迎接這樣社會發展趨勢,邁向「單身國家」之際,我們是否能從這樣的現象背後,產生怎麼樣的觀察與思考?

無論視為「單身」或稱為「一個人」,都是出自對於當下誠屬流動狀態的描述,如果要今昔相比,最大不同在於,過往總是視單身為一種暫且的過渡狀態,因此當有人一直卡在這的狀態下,就會被視為不正常、需要被排除的狀態,當然這樣概念至今仍在,但隨著社會發展,漸漸地,不婚儼然成為一種可被理解、接受的主張及終極選擇目標。過程中依舊存在無奈及爭戰,但當有那麼一天,觀念翻轉,「一個人」不再被視為所謂「敗犬」或臭酸滯銷的「羅漢腳」,而成為一種人生選擇,一種可被認可的生命目標,可預期地這終將成為對應當代及未來時代演進之必然發展。

簡單說,台灣社會開放及人們的包容性格,在網路這關鍵因素引動社群發展之下,讓許多既有成見從而釐清、翻轉並加乘擴散,改變超乎你我想像。從既有觀念流變、價值觀的蛻變,到生活態樣迭代,而每一個改變都不是孤立的單一變數所造成,而是來自於現象背後的結構性引動,這一切就具體展現在婚姻、職涯、消費、關係等面向上。舉例而言,過往建立家庭,就是種牢不可破的人生必然,也許背後所創造出安心、安全、安適等依賴及保障,對男女而言,都是追求的必要價值,但當有一天有人願意挑戰,期盼能擺脫觀念的束縛,想找回人生的選擇權,這一切都是在責任卸下後才得以開始,自由在於能真實做自己,並為決定而負責,掌握人生模式的節奏,即使一個人,都是種選擇。

從此,一個人的旅行,不再被視為是種懷著悲壯情緒的孤獨壯遊,而是一種自願的享受、風格標榜、自我挑戰,甚至是心靈層次的對話,「獨身」成為不需勇敢,就可踏出的選項。而嗅覺最敏銳的商業,也針對這樣需求展開對應的行動,首先一個人經濟學概念的提出,出自於零售業開始正視單身族群的消費需求,因此針對一個人族群提供即食品,提供小包裝產品,甚至用餐場地也隨之調整,這樣改變一路從日本到台灣。

當然要過一個人的生活,有時候也需要學習,從數年前起,日本就出現一本名為《一個人》的生活雜誌,提出「愉悅享受自己的時間」為核心編輯主軸,期盼透過精心企劃不同議題的內容,來提供並教導單身族群如何妥善度過閒暇之時的選擇,這樣生活誌的出現,也讓同溫層更加溫暖了,並在「單身貴族」大帽的加持下,更加自我感覺良好。深感一個人不僅不難,還真是不錯,倘若有點資歷,工作優渥而經濟無虞,友人也可愛,享有質感生活,可保持個人興趣,如此得以善待自己,這樣人生可說夫復何求,又何須家庭之有?這應是許多單身者內心追求的目標,心中普遍的感受。

當然單身類型百百款,並不是每人都能如此肆意且夢幻,另一種典型,或許才是當今主流,那就是無比嚮往自由,無論在生活上,工作及感情上,都希望能忠於自我並與眾不同,期盼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價值、有意義,又夠彈性,終極目標是能不受束縛的多元發展。「斜槓青年」彷如就是註定好的封號,持續為了這目標而努力,經濟就不會是考量的先決指標,雖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心念強烈存在,該有的娛樂、該有的體驗、該關注的事物,一件都不能少,自由是種存在之必要,非穩定成為一種感覺活著的覺醒指標,風險如走鋼索般存在。當日子也過得不賴,結婚似乎就是午夜夢迴飄過的一項遙遠的選單,久而久之,也不覺得那會是人生的必然。

那就這樣一個人生活下去?如果,這社會上有一半的人都選擇走這條路,那最終將會是一個怎麼樣的情況?首先,我們無法評斷孰對孰錯,或何種狀態擁有較高的幸福感,無論一個人,或兩個人都有其幸與不幸。縱使單身也不見得就必然較感孤寂,當然虛擬社群的存在,就如同兩面刃般的走險棋,一方面能便捷地將人與人的連結串在一起,只要你發一篇文,只要你留一個言、一個互動、一句回應,瞬間就能讓你感到不孤單;反過來說,如果因此將心思及關係,全數投射到這樣虛擬的關係中,當一離線回到現實,孤獨感將被無限放大,情緒也將瞬間滿溢,才恍然大悟,自己終究是位落單者。這樣的情況,早已不分年紀般地出現,這也終將成為社會、城市,及個人須面對的挑戰。

面對這樣的狀態,是否早以深感無能為力?讓許多的單一個體相互結合,使成為一個家庭或說是共同體,這樣的問題是否就能迎刃而解?還是回到單身的本體,思考如何讓狀態更能被理解及適應,在抉擇後,協助其活出單身的價值,如同能有在精神上更顯獨立,並保守著生活的能力?讓物質需求朝向精神層次提升,最終透過與人建立關係,降低依賴心,從而培養獨立生存能力,就如同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所說,「人都是能先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別人。」當少子化、高齡化、未婚化、晚婚化等現象看似皆非一時半刻就能加以排除,我們該如何迎接未來屬於「一個人」的社會?如何包容差異,消滅孤立,使之成為一個彼此尊重,相互關懷的多元社會?

而那帖解藥,稱之為「現實充」。「現實充」的概念,被認為最早出現在日本的網路論壇 2ch(2 channel,現更名為 5ch),而後傳到 Twitter 並在 2010 年左右被普遍且廣泛使用,主要意思是指:雖單身但能在現實生活中,充實有意義地過生活,也就是指,雖然單身但具有獨立生存能力的一群人。就是因為獨立、不依賴,更需與他人建立關係,但過程中如何保有一定的自主性,就是重要的事情。

如同數年前 311 東日本大地震之後,普遍被提起的一個重要觀念——「絆」,未來的社會必然一步步走向單身之路。面對這個不可逆的社會趨勢,每個人都應該回頭審視自己,應對各自的狀態感到覺悟,無論你是單身,或你有伴侶及家庭,任何人最終都須負責面對真實自己,沒有人是被留下來的,而是選擇走這一條路徑而已。如何正面積極過好單身的生活,取回自己的主導權,「現實充」並不該望文生義被解釋為「活在當下」。多數單身族在不確定性之下,常持著現在就是未來,未來就是現在的念頭,以至於當壓力終究存在時,需要的是勇敢守護著自己。

新的一年已經到來,超脫既有的框架,每個人都該是「一個人」,我們要「現實充」,從而樂在其中,並奮力來迎接挑戰,因為我們清楚知道,面對即將到來的單身社會,沒有人可置身事外,需要更積極正向的態度,迎接這個集體協作的新未來。

面對不可逆的「單身化」社會趨勢,每個人都應該回頭審視自己,並積極過好各自的生活。(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