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人:新宇宙》——英雄神話的多元繁殖

蜘蛛人和其本尊彼得·帕克(Peter Parker)的故事,十多年來在經歷三個電影版本的重開機後,對觀眾而言已是耳熟能詳的陳腔濫調。索尼影業多年來試圖將電影系列擴展為自成一格的蜘蛛人宇宙,他們最新的嘗試是請來以《樂高大電影》系列聞名的編導搭擋菲爾‧洛德(Phil Lord)和克里斯多福‧米勒(Christopher Miller)主導製作蜘蛛人的動畫電影——《蜘蛛人:新宇宙》。該片甫上映,隨即獲得影評人一致的盛讚,紛紛將本片評選為年度最佳動畫電影。

但《蜘蛛人:新宇宙》能有什麼不同?

這次故事的主角不再是彼得帕克,而是 2011 年在漫畫登場的新蜘蛛人邁爾斯·摩拉斯(Miles Morales),在此版本的故事中,邁爾斯在彼得‧帕克死去後,接手了蜘蛛人的身分。主角的非裔青少年身分,顯然是漫威當年族群多元化的嘗試,電影版也正好搭上近年如《金牌拳手》、《黑豹》等片的種族政治潮流。

但光靠非裔蜘蛛人的概念看來,不足以撐起新的電影,於是本片更介紹出「平行宇宙」這個早已在漫畫中用到爛的設定,將其他版本的蜘蛛人也拉了進來,包括關·史黛西(Gwen Stacy)的蜘蛛女、黑色電影版的暗影蜘蛛人(Spider-Man Noir)、駕駛蜘蛛機器人的日本少女潘尼‧帕克(Peni Parker)、卡通蜘豬人(Spider-Ham)等。這些不斷分裂繁殖改版的蜘蛛人,反應了這個經典角色的多元歷史,和同一個故事不斷被重新述說的渴望,因此本片也少不了出現一位有點不一樣的彼得‧帕克,一個不那麼完美、陷入中年危機的版本。

這並不是科幻意義上的平行宇宙,而是頗為後設的,連結多重文本的蜘蛛人新宇宙(Spider-verse)。電影中結合 2D 與 3D 的新型態動畫風格,正呼應平行宇宙連結了眾版本混雜的視覺美學,其繽紛、多彩與動感,確實引領觀眾進入驚奇連連的新電影宇宙,這不只是感官上的刺激,也像是 21 世紀流行文化中,複製、連結、解構與重述等特質的具象呈現,電影也因此在娛樂之外,多了文化上的特殊意義。

除了如復仇者聯盟一般的超級英雄集結外,電影情節更透過自覺的重覆與變奏,帶領觀眾回望蜘蛛人的創作歷史與角色精神。做為最平民化的超級英雄,電影一再重申的「每個人都可以是蜘蛛人」就有了雙重的意義。其一,是分裂出的各式版本反映出觀眾多元身分認同的投射,包括對舊有角色歷史的重新詮釋修正。其二,則是蜘蛛人的故事成為能重覆引用的原型,超級英雄正是當今流行文化中新版的神話故事,訴說著各式傳頌已久的人性寓言。

因此,邁爾斯的故事不需要真的標新立異,甚至重點就在不斷重覆下堆積出的張力,他的困境則隱喻著每個平凡人都走過的歷程:成長的徬徨與經歷悔恨後的成長,於是主角最後的放手一搏(leap of faith)才能如此直擊人心,完整了超級英雄類型的意義。

在最新蜘蛛人動畫電影中,主角邁爾斯為非裔青少年。(索尼影業)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