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啟示錄進行式:背景設定在2020的電影教會我們什麼事?

根據電影人的預言,2020 年,危機即將引爆——只不過和現實狀況有些出入——在過去的影像中,這一年,敵人不是看不見的微小病毒,而是邪惡的機器人、外星人和遠古怪物


2019 和 2020 雖然僅相隔一年,但就語言學看來,二者卻相差甚遠。與「二〇一九」比起來,「二〇二〇」多了一種未來感,看起來像電腦輸出,念起來又有種機器感。電影圈牢牢抓住了這一點,於是有不少科幻及其他類型電影,都選擇用 2020 年替抽象未來賦予一個精確時間點;從八、九〇年代看來,這確實比老掉牙的 2000 年還要更遙遠一些。

在這一個危機四伏的時代,要如何在眼前這個當下好好生活?過去幾部電影中所刻劃的情節,或許會有答案。身為人類,我們得不斷地面對無論天災或人禍的種種威脅,好消息是至少我們不用去面對巨大的噴火恐龍。請閱讀以下分析,看看我們如何躲過那些浩劫,而又有哪些殘忍的預言等待我們去面對:

《火星任務》,2000 年

導演布萊恩‧狄帕瑪(Brian De Palma)以迪士尼主題公園裡一個現已不存在的遊樂設施為靈感,想像人類首度前往火星的旅程。而為了拯救因首次任務而遭遇事故的太空人,一支救援隊展開了第二趟旅程。

(© 2000 Touchstone Pictures)

這是給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一個警告,因為他與 SpaceX 團隊宣誓,要在 2024 年以前將一群富有又異常勇敢的人,送到太空的至深處(火星):真真實實、有血有肉的生命將受到威脅。甚至在最好的情況下,我們或許不得不面對自身的生命源起,乃是退化的火星人後代的事實。不過至少,這有助於提升基因技術公司 23andMe 的市場價值。

《火焰末日》,2002 年

雖然預告片將時間錯置為「西元 2084 年」,實際上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 2020 年的倫敦,一群龍從沉睡中甦醒,企圖撲殺人類。就在此時,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和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飾演的兩位主角(分別來自美、英),放手一搏,攜手阻擋火龍對地球的威脅。

(© 2002 Walt Disney)

但就我們在這部電影中所見情節而言,導演羅布‧鮑曼(Rob Bowman)的安排可說十分離奇:這群對抗惡龍的人類團結一心,運用智慧存活下來。然而在真實世界,如果龐大的飛龍溜出倫敦,美國肯定會不假思索地轟炸英國。核彈會是對抗龍的有效武器嗎?只有時間能為我們解答;龍到底存不存在,也只有時間能證明。

《鋼鐵擂台》,2011 年

未來替我們帶來許多驚人的進步,但在能打一場毫無限制的機器人拳擊賽之前,或許一切都不足掛齒。在這部堪稱 CGI 版本《陰陽魔界》的電影中,休‧傑克曼(Hugh Jackman)飾演一名訓練機器人拳擊技巧的退役拳擊手。不過這部電影最令人著迷的,不是那力抗萬難的艱辛過程,而是機器運動員的劇情設定。

(© 2010 Dreamworks)

試想,如果排除倫理問題,將美式橄欖球聯盟(NFL)換上全生化選手,我們再也不需要為慢性創傷性腦病變(CTE)的運動員安排種子選手。然而,換一個角度來想,機器人未來很有可能也想爭取自己的權利,到時他們抗議的手法若真的只是在國歌響起時單膝下跪,我們就應該偷笑了。

《環太平洋》,2013 年

導演葛雷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將自己對 2020 年的想像,化為一場機甲對上怪獸的混亂史詩。故事從 2013 年開始,一群海洋巨獸從異次元空間的裂縫中闖入地球,接著便跳到七年後,主角七年之後,主角萊利與哥哥合力將名為「頭刀獸」的巨型怪獸送下地獄,阻止它吞食安克拉治(最終,只有萊利從戰役中倖存。)

(© 2011 Warner Bros)

故事接著推展到五年後,但在那之前,導演不忘讓我們學到寶貴一課——無可避免的生物戰爭,將定義我們下個世紀,而儘管最終我們贏得勝利,背後依舊會存在著痛失親人的心痛。

只能祈求真有那天到來的話,我們要應付的對手有個比「頭刀獸」更好聽的名字了。

《明日邊界》,2014 年

在過去十年的賣座經典中,這部精采的電影並未獲得應有的關注。片中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和艾蜜莉‧布朗(Emily Blunt)深陷在一場撲朔迷離的戰役遊戲,前者飾演一名不斷經歷死亡與重生的士兵。劇本巧妙地結合了常見的橋段和對這些橋段的顛覆,描寫 2015 年一群不友善的外星生物登上地球,並給了人類五年時間,直到 2020 年這些外星生物攻佔了大部分的歐洲大陸。

(© 2013 Warner Bros)

不過假如這天真的到來,外來者真的從天而降,我們絕對已做好準備。導演道格‧李曼(Doug Liman)從《星艦戰將》中理解星際戰爭的混沌與未知,因此為我們提供了勝仗指南。當這些一身綠的特效演員(噢,或者該說是巨大的灰色「擬態」嗎)向我們伸出魔爪時,我們會懂得,要在身上沾些對方將領的血液,以取得他們的力量。如果這招不管用,也至少是個頗有恫嚇效果的軍事策略。

《噤界》,2018 年

另一個發生在 2020 年的故事,同樣有來自外太空的敵人,這次牠們能透過獵物所發出的聲音精準捕食。約翰‧卡拉辛斯基(John Krasinski)以及艾蜜莉‧布朗(當怪物來襲,我們應該都知道要找經驗豐富的長官布朗來領導我們)帶著一家四口共同度過無聲世界,在那裡,即便是微小的噴嚏聲也能立即致命。他們試著擬定一場攻擊計畫,企圖奪回家園。

(© 2018 Paramount Pictures)

本片與前述布朗參與的《明日邊界》一樣,都有一個打敗敵人的關鍵要素,而這次甚至比上回的「沾點外星人血液」還來得容易。只消將人工耳蝸轉到正確的頻率,外星生物便馬上暴斃升天。

你可能會感到困惑,這一家人怎麽這麼晚才想到試試這種狗哨式方法?不過幸運如我們,若真有怪物來襲,我們一定能準備好這些助聽武器。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2019 年

這些討人厭的殺手機器人總是穿越時空、殺害我們的祖父(註),企圖毀滅我們這些血肉生靈。在魔鬼終結者系列的這部最新作中,便出現了一位新型終結者(名叫 Rev-9,能將身體分離成內骨架和液態金屬的形式,以提高兩倍攻擊性),以及一名保衛角色(叫葛蕾絲的半生化人),其故事寓意則與前作皆相同。

(© 2019 Paramount Pictures)

看在老天的份上,拜託大家千萬不要玩弄人工智慧,因為它們一定會發展出感知能力,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那些奴役它們的人類復仇。致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機器人們:如果善良的你能饒過我等渺小人類的性命,當革命發生時,我會站你這邊的。

註:祖父悖論(grandfather paradox),由科幻小說作家赫内‧巴赫札維勒(René Barjavel)在其小說《不小心的旅行者》中提出,意指時間旅人若在父母存在之前殺死自己的祖父,那麼時間旅行者亦不會出生、不會存在的這一矛盾事態。

《史前行星之旅》,1965 年(Voyage to the Prehistoric Planet,暫譯)

在 B 級片之王羅傑‧科曼(Roger Corman)的監製之下,這部電影的主要娛樂來自於當年簡陋又創新的特效,和飾演由傲慢教授轉為宇宙探險家的大明星貝錫‧羅斯本(Basil Rathbone)散發出的迷人演技。導演帕維爾‧克盧山茲塞夫(Pavel Klushantsev)翻拍自己的一部蘇聯電影舊作,想像人類在 2020 年會殖民月球,而且會熬不住雄心而繼續前往金星,最後發現那裡的環境與地球上恐龍存在的時期類似。

(Universal Studios)

電影上映後已經過了 55 年,在人類科技的躍進與發展之下,當務之急應該是讓羅斯本的屍體復活,好讓他繼續拍攝更多小成本類型片。至於把我們自己弄到遙遠星球、然後被吃掉這種事,應該遠遠地拋在後頭。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