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的美味方法:日本東北南三陸

九年前(2011年),日本發生驚天動地的 311 大地震。東北日本沿線,福島、宮城、岩手縣受到地震以及海嘯的侵襲,臨海地區損失慘重。從宮城縣氣仙沼到岩手縣大船渡一帶,沿海的大部分建築物被海嘯摧毀。其中以宮城縣南三陸町為甚,城鎮低地幾乎被弭平。這次,我拜訪的就是九年前震災最嚴重的南三陸町。過了九年,地方的狀況是什麼面貌呢?我很好奇。


當地的居民,回憶起當年的海嘯記憶,特別是臨海被移為平地的志津川地區居民,那時逃難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慌張逃難的居民駕駛的汽車在道路堵塞,人們無助地向內陸移動,失去的家園和親人,仍是無法抹滅的記憶。當初這些年長的父母親,為了怕給幼年的孩童留下陰影,圍住面向海的方向,不讓這些孩子看殘酷的海洋和支離破碎的土地。懷抱著這樣的傷痛過了九年,林木與海洋早已恢復了生機,具有堅強韌性的人們,再度展現了不同的美麗姿態。

所謂「重建」並非是回到過去,而是要建立新的日常生活平衡。災難既已發生,隨後湧入的資金、人力資源以及技術挹注到地方,都予以地方新生的本錢。地方頭人阿部忠義先生擔任了南三陸研修中心理事、南三陸 YES 工房理事、南三陸農工房事務局長、南三陸章魚復興會事務局長、大正大學地域構想研究所南三陸支局長,身兼多職的他,還經營著靠山地帶的 いりやど(Iriyado)旅宿,這裡同時也是南三陸的地方學習中心。原本在災前擔任公務員的阿部忠義,災後轉往地方重建工作;他説,原本保守的地方,面對災難不得不開始擁抱創新,「災難帶來了典範轉移的機會」。

食物與森林:讓永續成為活下去的共識

南三陸町總共分成四個區,環繞志津川海灣的志津川 (shizugawa)、歌津 (utatsu)、戶倉 (Tokura) ,以及靠山的入谷 (Iriya)。這四個區經過多次的居民討論後,一致決定讓「永續」成為接下來地方發展的主軸,因此申請了海洋及森林的永續認證標章 ASC 與 FSC,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兩者認證的小鎮。

南三陸的志津川灣
南三陸的志津川灣。(Minamisanriku Town Tourism Association)

南三陸因為濱海,夏日陽光和煦、有海風吹拂,冬日少雪,是個幽靜偏遠的小地方。但是此地的海產卻是讓人印象深刻,食物充滿了美味的魅力。來到曾經被海嘯摧毀,至今只允許商辦建築的志津川區,由隈研吾打造的木造商店街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當地的新鮮海產:肥美粉紅的大章魚腳,甜美沁涼柔軟的扇貝,一夜干的魚鮮,從南三陸發源的裙帶菜海帶根(ワカメ),以及牛奶般滑潤鮮甜、尾韻帶著礦物味的真牡蠣,和不常見、橘紅宛若外星果實的海鞘。

日本東北南三陸03
當地傳統料理,放入大量麩與蔬菜的羹湯。(毛奇提供)

對要推廣當地美食觀光的人來說,最困擾的是,地方的傳統料理中,因為產地到餐桌的距離太近,地方人便習慣用最低限度調味、修飾的方式,藉以發揮食材的原味。生食取其鮮,或是簡單料理,畢竟新鮮的甜味,離開了產地就無法品嚐到。牡蠣除了生食,在漁師小屋中炭火烤熟食用,也是甜美如凝固的鮮奶。當地的居民還推出了「亮晶晶海鮮丼」,鋪滿新鮮如寶石般的鮭魚卵、豐滿橙黃海膽,以及各式生魚片的丼飯,直球的美味無需贅述,來到南三陸必定要嚐鮮一番。

日本東北南三陸02
漁民小屋的烤牡蠣。(毛奇提供)
日本東北南三陸05
戶倉地區的漁民,使用扇貝殼來養殖牡蠣。(毛奇提供)

在當地災後由建築大師隈研吾打造的 さんさん(Sun-sun)商店街,就可以品嚐到各式新鮮海產。如果不想去新穎的商店街,還可以體驗其他選擇,比如可以到在地人平時會去的魚店:便宜的干貝、扇貝、魚鮮,價格讓人嘖嘖稱奇。臨山的谷地,種出來的稻米也非常美味。當地還有醃漬魚內臟以及製作海膽味噌的傳統,雖然樸素,但是滿口的鹹鮮,下酒又配飯。

日本東北南三陸04
美味的生鮮扇貝。(毛奇提供)

用葡萄酒串連物產,用木材串連人群

「南三陸葡萄酒計畫」是一個可愛的例子。這個從 2017 年春天開始的計畫,旨在活用南三陸廢棄的農地種植葡萄,釀造葡萄酒來搭配美好的山跟海物產。於是酒不僅僅是飲品,還是串連海洋養殖與山林的媒介;不遠千里而來協助葡萄園的都市人們,更成為支持南三陸的「關係人口」。這個計畫甚至發想,把南三陸葡萄酒沉降到志津川綠寶石般的海灣中陳放,半年後再打撈出來,搭配現開的肥美生蠔,噱頭十足。

日本東北南三陸06
南三陸葡萄酒計畫的酒瓶。(毛奇提供)
日本東北南三陸07
南三陸葡萄酒計畫的佐佐木先生。(毛奇提供)

另一方面,面對滿山擁有森林永續認證的木材。地方以廢棄的校舍成立了工作坊,以 Fab Lab 自造實驗室(註)的概念,歡迎任何有狂想點子的人們來此,以木材為原料,將創意點子化成真實,也讓木材原料在地方成為能夠接下新點子的媒介。

日本東北南三陸01
由廢校改建的民宿提供的餐點。(毛奇提供)

現在的南三陸町,某些意義上,像個巨型的社會實驗場,容納不少外來人與單位嘗試在地方發展。站在日本地方創生的立場,更多的時候,心態像是「希望發生些什麼事」來擾動地方,產生新的可能,創造更多人事物與地方產生連結,撒下發展的種子。這跟台灣的地方創生直接連結到地方經濟和社區營造的思維略有不同。或許,下回造訪日本,去一趟東北的南三陸町,看看人們新生的方法,感受奠基於森林、海洋、村落的生態與美味,也是一種新的旅遊思維與體驗方式吧!


註:Fab 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最初是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多個機構合作的計畫,直到後來在全球發展才有了「數位製造實驗室」這一定義。Fab Lab 通常是小規模的工作坊,配備有一系列的電腦控制工具,涵蓋不同長度尺寸與各式材料,旨在製造「幾乎任何東西」,讓一些被認為限於大規模生產的物品,得以在小規模 Fab Lab 中製造。


本文感謝南三陸町觀光協會、食材溝通岩田康宏先生的協助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