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字型散步:千變萬化的泰文字體

酸甜苦辣鹹同時在嘴裡爆炸,味道是熟悉的,但融在一起卻如此陌生——對一個字體愛好者來說,泰國街道風景嚐起來就和泰國菜一樣:狂野、新鮮、多元共融。

在首都曼谷採集到的泰文字體如變形蟲,分明是同一個字,看起來卻像是好幾個不同的字;而在觀光天堂芭達雅的泰文字體儼然是變形金剛,不必特地尋找,顯眼的霓虹招牌自會引你遊走在泰、英、中、韓、日文交雜的街頭,楷體明體、手寫體印刷體、襯線體無襯線體……泰文和眾國文字無論怎麼搭,竟都奇異地和諧。

泰文的過去與現在

據稱設立於 1292 年的「蘭甘亨石碑碑文」(又稱素可泰 1 號碑文)是泰國有文字以來最早的著作。上頭記載蘭甘亨大帝有感於泰國沒有自己的文字,為了讓百姓方便使用,在 1283 年模仿源於印度的高棉文字來標記泰語,創制了適合泰國的文字。

泰文演變至今,共有 44 個子音、32 個母音、5 個聲調表現,母音可能待在子音的上、下、左、右、或是左右包夾,可說是非常複雜。雖然其標記體系已經和如今柬埔寨的高棉文大相逕庭,但從彎來彎去的線條及經典的迴圈造型,還是能感受到兩種文字之間的關聯。

許多泰文初學者第一次到泰國經常挫折滿滿,好不容易記完一堆子音與艱難的聲調規則,卻還是看不懂路上招牌。泰文這種字,只要圓圈位置/數量、筆畫長短/直彎不同,就可能是不同的字。連有圓圈的「傳統泰文」有時都難以閱讀了——別忘了泰文有許多花俏的藝術字體——更別說頻繁出現於招牌與電子設備、完全沒有圓圈的「現代泰文」了。好在現代泰文字體造型有一些默認的省略規則,例如由左往右畫圈的「ด」會把圈移到最下方、由右往左畫圈的「ค」將圈放到中間;圓圈朝外的「พ」省略圈、朝內的「ผ」往內加個彎等,習慣後便能順利辨識。

變色龍般的泰文字體

泰國位居中南半島之心臟地帶,向來是東南亞文化的匯集地,也是戰略要衝,在外交上擅長採取「風下之竹」式的彈性策略,懂得在變動的環境中不斷調整自己。泰文字體也是如此。

泰文的構造和歐洲文字類似,字站在基線(baseline)上,有上伸部(ascender)與下伸部(descender),且都是由左至右書寫,搭配起來自然協調,甚至有些現代泰文字體乍看還以為是歐文。

除了歐文以外,在日式餐廳招牌也能找到 cosplay 成日文的現代泰文字體,像是位於泰國著名百貨公司 TERMINAL 21 的拉麵店 Hachiban Ramen(ฮะจิบัง ราเมน)。類似概念的還有泰國 DB 設計公司旗下的 DB YeePun X 字型,魔法似的讓「ฆ」變身為五十音的「み」。這間公司還出了一款模仿中文造型的字型 DB HuadChai X,命名取自「發財」音譯,把「ะ」字以尾端有小三角形的兩劃明體橫筆來寫,看起來煞有其事。

Hachiban Ramen
曼谷的拉麵店 Hanchiban Ramen 招牌。

至於帶圈的傳統泰文字體,最適合假扮同樣充滿圓圈的韓文了。芭達雅有一帶聚集了數間韓國餐廳,其中 Jinsung Korean Restaurant(จินซอง)用巨大化的泰文迴圈加上剛硬線條,成功偽裝成韓文,給人一種他們家韓式烤肉更道地的印象。而從名稱便可看出端倪的 Layiji Sarang Hyeo 和 torsilp-gimchi 這兩個字型,也是仿韓文的泰文字型。

Jinsung Korean Restaurant
芭達雅的韓式餐廳,乍看之下宛如韓文字的泰文招牌。

包容「做自己」的國家

泰國極高的文化包容度與創造力絕非無中生有。在 95% 人口信仰佛教的泰國,被視為美德的「寬容」二字早已寫進泰國人的 DNA 裡,再大的事都能用一句「Mai Pen Rai」(沒關係,ไม่เป็นไร)帶過;又因為佛教強調個人修行以求救贖,泰國個人主義盛行,特別做自己。如同泰語中「Thai」(ไทย)就有「自由」的意涵,這群「自由的人」天生喜歡追求多樣性,拒絕被框架束縛,而這正是創意最佳的培養土。

下回走訪泰國,記得多留心路邊招牌,免得錯過蘊藏的草根設計活力!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