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動台灣設計原力的三金典禮主視覺

近年台灣重要音樂影視電影頒獎典禮,如何透過一次次視覺革命改變觀眾的印象?


2017 年,第 52 屆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在九月底風光落幕,儀式進行節奏明快精準,普遍獲得觀眾讚賞。設計部分由蕭青陽負責、從該屆數字「52」延伸出的主視覺 LOGO 在相關業界引起譁然,但負責典禮進行串接與入圍影片動畫設計的仙草影像穩紮穩打地完成任務,以「台灣奇幻嘉年華」做為發想的主軸,將金光閃閃舞台車、搶頭香、野台戲等台灣民間常見通俗文化融入,加上因主視覺 LOGO 延伸而出的粉紅色成為金鐘 52 頒獎典禮的主色,跳脫以往以黑、金為主的穩重風格,打造出電視金鐘獎總是因綜藝掛藝人較多而顯得活潑歡樂的氣氛。

金馬獎、金鐘獎、金曲獎合稱「三金」,早期由政府單位的新聞局舉辦,典禮氣氛嚴肅,政府官員上台致詞免不了,整體就像是政令宣導般沉重,直到 1990 年順應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新聞局將三金典禮轉由民間投標承辦,三金典禮才開始有了各自不同的氛圍。

大致上來說,活潑的金曲獎強調音樂性、綜藝的金鐘獎充滿娛樂性,莊重的金馬獎走典雅路線呈現精細質感。但典禮承辦單位在意的還是在參與典禮的明星光環燦爛黯淡與否,深怕沒有收視率,除了硬體設備之外,預算多半移去邀請國內外藝人參與,對於舞台呈現、主視覺設計如何等,幾乎不太會有討論的空間。

打破他!三金史上第一次設計革命

綜觀三金典禮過去在宣傳上的主視覺設計,受到「金」字枷鎖綑綁,主視覺海報不脫金光閃閃的貴氣感,但隨著當代設計風格的轉變,這樣的設計時至今日除了庸俗之外也了無新意。

三金中歷史悠久貴為老大哥的金馬獎,交由「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經營後倒是求新求變,2001 年開始率先找來設計師張治倫設計主視覺海報後頗受好評,接著每一年都找設計師、插畫家等藝文創作者來設計主視覺海報,並經常使用大塊面積的繁複圖像作為主要視覺。

這樣的風格直到 2008 年由當時年僅 31 歲的聶永真設計時始出現變化,暗喻戲院開門的方塊透出光線,構成了幾何形狀的橘馬,這是金馬主視覺設計委外以來第一次出現極簡風格。聶永真說:「我想區別前幾屆視覺較繁複的做法跟畫法、以簡單色塊幾何與圖案反轉的做法,製造觀賞的趣味。而黑底亮色且略帶放射形的海報內容,跟電影放映時的感覺、原理相像。」

或許是聶永真一口氣打破大家對金馬主視覺設計的印象,打開了一條創作道路,接下來連續設計了兩年主視覺的王志弘更以近乎強迫症一般的文字排版風格與抽象的圖案表現,為金馬主視覺設計呈現出非常人文藝術的調性,我尤其喜歡 2010 年他在靜止的平面海報設計上製造出一瞬動感的畫面,以高速攝影機拍攝玻璃破裂的瞬間,非常具有電影視覺語言的張力。甫獲得平面設計最高殿堂——國際平面設計聯盟 AGI 肯定的林小乙則是負責 2011 年金馬主視覺,如夢似幻的柔美設計風格,打造出一幅在黑暗中的夢裡尋找光芒的夢幻景象,2012 年由幾米二度跨刀,首次以油畫呈現作品,童真的筆觸溫暖動人。

金馬 50 與金曲 25
成為三金設計轉捩點

金馬獎以設計來說一直超越其他二金典禮,此時金曲與金鐘的設計面上仍是維持一貫的調性,較為中規中矩,但三金典禮的設計邏輯上仍不脫具象圖片搭配西元紀年及相關資訊文字,直到 2013 年金馬 50 週年再度邀來聶永真主導設計後開始有了另一番天翻地覆的轉變。當時聶永真剛成為台灣第一位受到 AGI 肯定的設計師,加上當年金馬執委會破天荒邀請張曼玉擔任金馬大使,海報上必須出現張曼玉的身影,他身上背負眾人期待壓力可想而知。

在金馬執委會全力支持下,聶永真大刀闊斧地為金馬 50 週年定調,以數字「50」作為 LOGO 發想來源,極簡的線條裡除了構成「馬」的幾何抽象型態之外,也隱含打板、導演筒、聚光燈等與電影拍攝相關形象,簡約大器,非常具有德國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所說的「less is more」的設計態度,我非常喜歡。甚至整個主視覺設計中也十分大膽地只擷取張曼玉的影像局部,用眼神傳達屬於演員張曼玉的氣場與靈魂。這張金馬主視覺一出,不僅電影及設計業界眾人一片叫好,連一般民眾也感受到這張主視覺海報的魅力,而金馬執委會當年更號召了 40 位帝后回娘家共襄盛舉,背後襯著金馬 50 的 LOGO 畫面更是顯得氣勢磅礡、永恆經典。

三金典禮主視覺02-1
金馬 50 主視覺。(金馬影展)
三金典禮主視覺02
金馬 50 主視覺。(金馬影展)

金馬 50 的視覺設計彷彿一舉喚醒了另外二金典禮的設計魂,2014 年重新奪回金曲獎製播權的台視適逢金曲獎第 25 屆,企圖仿照金馬獎模式希望刷新眾人對金曲獎的印象,邀來曾製作過許多大型演唱會的陳鎮川擔任典禮製作人,並找來在東風衛視時期已有多次合作經驗的動態設計公司 JL DESIGN 創辦人羅申駿擔任典禮視覺統籌。

除了以當年屆數的數字設計 LOGO 之外,更有別於過去三金典禮在製作入圍名單介紹影片時總是單純節目或 MV 影像呈現,他們仿照近期的奧斯卡頒獎典禮重新製作入圍介紹影片,找來當時台灣線上知名的 11 位平面設計師(如聶永真、王志弘、小子等)與 13 組動態設計公司(仙草影像、dosomething、王谷神等)交叉合作,製作出 19 支精彩絕倫的入圍影片。不僅是台灣國內設計史上首次在一個頒獎典禮中有如此大型的設計跨界合作案,也一舉打開了平面設計與動態設計(Motion Graphics)在台灣社會上的知名度,帶動了民間設計產業的發展。

連續製作金曲 25、26 的視覺總監羅申駿說:「抱著只做一次的想法進行,會思考如何一次裡讓觀眾看到濃度最高的東西。」從金曲 25 開始便連續擔任典禮製作總監的陳鎮川年年都說不接金曲獎,但每年都會被國外頒獎典禮的高規格製作挑起競爭心,因此他不斷挑戰極限,企圖將金曲獎的製作水準拉高到不輸國際頒獎典禮的規格,讓典禮看起來不僅莊嚴大器有氣質,也要是個精采的演唱會,不讓參與者及觀眾在冗長的頒獎典禮打瞌睡。

金馬 50 與金曲 25 為三金典禮立下了視覺設計與典禮製作的全新標竿。其後的三金典禮製播團隊皆以這兩屆作為模仿標的,整體設計風格以簡約為主,以該屆數字作為 LOGO 設計來源之外,大致上不會偏離金馬 50 的 LOGO 設計氛圍,並在獎項入圍名單片頭動畫下功夫,讓頒獎典禮整體規劃朝向國際氛圍邁進。

跨界整合創作資源
成為三金設計新方向

2014 年後的金鐘獎也陸續找來李仲強、聶永真、方序中等設計師,由方序中擔任視覺與典禮視覺統籌的金鐘 51 可說是歷屆設計統整的最完美代表,不僅典禮舞台設計與主視覺 LOGO 有著同樣氣場,連官方網站也一舉更新,在在顯示主視覺與典禮交付同一位設計總監整合,會能呈現最完整面貌,讓人感受到金鐘獎在設計上希望趕上另外二金的企圖心。

三金典禮主視覺05-1-1
金鐘 51 舞台。(文化部)
三金典禮主視覺05
金鐘 51 舞台。(文化部)

2017 年的金曲 28 由非常年輕的新銳設計師顏伯駿負責,今年金曲獎迎合線上串流音樂,全面開放數位音樂報名。這也啟發了顏伯駿的設計思維,提出「載具萬變,音樂永存」的核心概念,邀來時尚雜誌攝影師江民仕與造型師林修瑋共同創作,將各種衣物材質設計出象徵黑膠、卡帶、CD、數位、未來的造型,以時尚拍攝的手法讓今年金曲獎的主視覺跳脫出以往單純以音樂相關樂器等作為概念發展的窠臼,彷彿一場精彩的時尚大秀!

三金典禮主視覺01
金曲 28 主視覺。(文化部)

不只視覺上有巧思,他希望將金曲獎整體作為一個品牌看待,設計出一套明確的 CIS 設計規範,包括主視覺概念、色彩、字體等,這些設定不是要制約設計的延伸性,而是讓參與所有環節——天空標、片頭動畫、舞台動畫、入圍影片等——的設計師們能有一個基礎設定去遵循,讓整個金曲獎從典禮到網站、甚至是「金曲國際音樂節」此產業媒合商展平台等相關活動配合的印刷輸出上都能有一個系統性。

隨著金鐘獎結束,接下來即將要在 11 月底迎接金馬 54。今年金馬獎主視覺海報設計找來曾設計過金曲、金鐘主視覺的方序中擔任,並以「樂」為主題,認為電影工作者皆樂在其中,提出「Happy Together」概念。前幾年,金馬執委會曾邀請張叔平、黃海設計電影主視覺,他們分別以經典名片《俠女》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為海報設計概念,讓跨越世代的經典電影畫面能藉由設計師之手傳承。今年,方序中延續致敬經典電影的主軸,以《春光乍洩》(Happy Together)電影畫面為設計核心,並以他小時候在看蚊子電影院的記憶為引,將抽象的布幕與投影結合電影畫面,隱密地反應現代人們生活中夢想、情感與生活等諸多細微情緒的面向。此間隱藏一個方序中耗盡心思的小秘密,其實那塊布幕與投影是他請動態設計師無中生有畫出來的,只因布幕上直接投影的效果所拍成的照片他怎樣也不滿意。除了王家衛導演親自擔任顧問之外,方序中也找來動態設計公司 Dosomething Studio 和導演吳仲倫等人加入,希望能藉此豐富主視覺設計之外的創作延伸性。這樣的跨界合作能量勢必也會成為往後三金典禮的設計模範。

三金典禮主視覺04
金馬 54 主視覺。(金馬影展)
三金典禮主視覺04-1
金馬 54 主視覺。(金馬影展)

業主交付絕對的信任作為後盾
設計師背負為台灣一戰的覺悟

今年金馬奇幻影展主視覺的動畫導演蘇三毛曾在個人臉書說:「不愧是傳說中『從來不干涉設計師』的金馬執委會,只說:『你就畫吧,畫完我們就會用』,然後一個月來不聞不問不催不討,完稿之後半信半疑地交了上去毫不囉唆就被採了!爽啦!」發言中的興奮情緒可以看出台灣創作者百年難遇這樣的業主。金馬執委會表示,他們非常相信設計師,也不太改稿,只會在後續延伸應用上做一些版面上可被接受的調整,只是絕對的信任有時仍會遭受意外的逆襲,「其實每次打開設計師交來的檔案都像在開禮物一般很期待,但有時候就像情人一廂情願地給你他喜歡但你真的覺得還好的東西,失望之餘也要面臨不知道後續如何延伸設計使用的困境。」但即便是這樣的狀態他們仍希望能信任設計師,這種業主的專業態度令人肅然起敬。

三金典禮主視覺03
金馬 53 主視覺。(金馬影展)

這幾年來的三金典禮能有好的設計呈現其實必須歸功承辦單位非常信任設計師,我個人認為蕭青陽在金鐘 52 設計的主視覺 LOGO 雖然民間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也因金鐘承辦單位對設計師有十足信任才會採用。而顏伯駿說今年在做金曲 28 的時候,典禮製作總監陳鎮川也給予空間從後方支援許多協助,一句「就放手去做吧!」點燃顏伯駿的創作魂,想盡辦法組成時尚設計團隊,不計血本地就是要做出一個令人動容、全新印象的設計經典,甚至動用自身人脈找來不同音樂載體的代表人物,以文章暢聊載體與音樂的關係。

這種整個台灣、甚至全球華人媒體都關心的大型活動,正是展現設計國力的最好時刻。除了三金典禮承辦單位的業主們面對設計師要有「相信設計、尊重經驗」的態度之外,設計師也該認知到自己不是單純在做一個設計案,而是背負著台灣所有人的期待,要有為台灣以設計一戰世界的覺悟。

業主交付設計師百分百的誠意信任,設計師回應業主百分百的創作熱情,只有在這種誠懇的交互作用下才可能產出流芳百世的經典作品。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