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大笨象》:一曲告別鄉愁的輓歌 

《親愛的大笨象》可說是今年國際影壇最風光的亞洲電影之一,年初於日舞影展奪下評審團特別獎最佳編劇、鹿特丹影展大銀幕獎,入圍今年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更即將代表新加坡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導演陳敬音(Kirsten Tan)出生新加坡,紐約唸電影,在泰國拍片,這是她個人首部劇情長片,初試啼聲便挑戰了困難的「動物電影」,而且對象還是龐然的大象。

《親愛的大笨象》劇照。

電影描述一位年過半百、進入人生下半場的建築師,他婚姻生活出現危機、職場面臨被淘汰的困境,身處在瞬息萬變高速發展的曼谷都會,這位曾經為這座城市打造門面,推向現代化進程的建築師,如今正被他所熟悉的一切甩在後頭,「這城市接受你的速度跟棄置你的速度一樣快。」而正當生活崩解,感到一切了無生趣的時候,他在街頭遇到了一頭大象,這頭象讓他想起童年在馬戲團的象玩伴 Pop Aye,那段歡快的時光,他毅然決然買下了大象帶回家。帶著大象的中年失意男子,在繁忙壅塞的都市生活中格格不入,是人人紛而走避的不速之客,於是一人一象便這樣走上了返鄉之旅,離開喧囂的都市一路向北。

《親愛的大笨象》劇照。

如同許多公路電影,陳敬音在電影的開頭便俐落鋪陳出人與象出走的理由。這頭象,讓建築師想起了他的歡快童年,無論牠是否真為 Pop Aye,都承載了主角的情感投射,一部分象徵了那童年,而這童年的意象也巧妙地與英文片名「Pop Aye」契合——既是象的名字,也是許多人兒時愛看的大力水手卜派卡通;A 開頭而非 E,則呼應泰國人對「Popeye」的泰語讀音。另一部分,象也是人處境的鏡射,一個遲鈍、肥胖、渾身老皮的身軀,在講求效率講求新的都市無處容身,只得出走、返鄉;象,在此成為主角的動物形象化,一人一象並肩走在泰國鄉間道路上,互為彼此。在許多亞洲電影中,都市與鄉村的對比,常作為一個社會的時代縮影,反映出某種「進步」、「現代」的想像,對鄉村所代表之純樸生活的緬懷與鄉愁,這大量出現在 80 年代的台灣電影,而近期則顯現於許多東南亞電影中。最顯著的,莫過是出現在電影中的房地產廣告,與建築師的角色設定相呼應,並精準捕捉到東南亞許多開發中都市的現況。

《親愛的大笨象》劇照。

《親愛的大笨象》看似一趟返鄉之旅,但實際上是場逃離,逃離那一切無以容身的;而一路上這對象與人的組合,也遇上了其他「無處容身」的人們,他們因類似的原因而離開原本的生活,遊走在「半路」多年,待久了便索性為家。導演陳敬音年紀雖輕,但卻細膩而敏銳地勾勒那被「時代拋棄」、被「主流價值拋棄」的人物心理,並跳脫悲情,在生活的苦澀中添加無論是自我調侃亦或是滑稽逗趣的幽默元素,大象演員在此扮演的角色相當關鍵,為這部以中年男子為主角的電影置入了有機的甘草作用。

《親愛的大笨象》劇照。

然而,導演陳敬音終究是出身當代的創作者,這趟人與象的公路之旅,繞了一大圈,肩負在(大象)Pop Aye 身上的鄉愁與歡快時光的投射,終將放下,告別鄉愁的輓歌,那逝去的美好年代,那童年的家早已不一樣。成長過程中曾隨著求學、工作四處移動的陳敬音,待過紐約、首爾和泰國,擅長跨國跨文化工作,對她而言,所謂的「家」或「歸屬」在何方?或許影片結尾說明了一切——只要有愛的地方,那便是家。

《親愛的大笨象》劇照。
《親愛的大笨象》劇照。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