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挖掘:高房價如何將香港逼進洞穴

香港不僅有著全世界最高的房價,而且大多數土地還不宜建造,這座城市現在找到了新的擴張方式——將設施移進山中洞穴


香港有一座特別的橋,構成了一幅獨特的景觀:一端是河口,另一端是數排幾乎如出一徹的白色公寓和山巒。

然而無論你望向哪一端,都無法閃避污水的惡臭。氣味從沙田區的污水處理廠飄出,其所在地原本屬於城市邊緣,但隨著城市猛烈開發與擴張,現在可說是包含在香港之內。

然而,再過不久後就沒有必要閃躲了:香港野心勃勃地計劃將這座不討喜的公共設施移入地底,屆時惡名昭彰的氣味也將隨之消失。

位於岩洞內的港島西垃圾轉運站。香港每天會產生 1 萬 9,000 公噸的固態垃圾。(Philippe Lopez / AFP / Getty Images)

香港市政府鼓勵一票公司行號在地底下、山巒裡興建設施,使這塊前英國殖民地進一步成為世界上最密集的大都會。

官方建議的設施包括後勤基地、數據中心、水庫、實驗室,和甚至游泳池等適合地下發展的建設。政府公布了策略性岩洞區的綜合計畫,該計畫最近在巴黎榮獲國際隧道協會獎項,並計劃將更多公共設施移入地底。

「在香港,驅動岩洞開發的主要來源是土地議題,」首席城市規劃師羅志祥(Edward Lo)表示。「香港大約只有 24% 的土地可以開發,其他有起伏的區域建設成本太高。所以我們想將這種限制轉化為機會。」

香港擁有全世界最高的房價,地產價格中位數是家庭收入中位數的 18 倍。自 19 世紀中葉英國殖民統治以來,這座多丘城市就一直依靠土地開墾,並飽受地產公會和遲滯的政府住房政策困擾。

岩洞綜合計畫有望在這塊土地稀缺的疆域釋出 1,000 公頃的土地。沙田污水處理廠將是目前規模最大的計畫,同時希望藉此展示該計畫的益處。

地底發展並不新穎,挪威將整個國家典藏庫建在奧斯陸的地洞裡;赫爾辛基打造了一個可以容納 1,000 人的地下游泳池。香港則進一步拓展這個概念。

這項計畫列出 48 個有宜居可能地底與山壁岩洞區,省去各間企業自行覓洞的麻煩的。香港目前已有數個山內建設計畫,包括一座垃圾轉運站、一座爆炸物倉庫、一座水庫和多個捷運站。2007年,香港大學將水庫移入附近的山丘,藉此擴張校區。

官方希望地下隧道可以進一步容納資料庫、科學實驗室、酒窖和停車場。

「岩洞很適合不討喜的設施。」土木工程拓展署首席地質工程師何東尼(Tony Ho,音譯)表示,並認為居民比較不會排斥埋在地底下的建物。

「如果我們能將適宜的設施移入地底,那我們就能釋放更多珍貴的地表空間另作他用,例如住房。」

但批評者認為,岩洞並非香港土地問題的快速解方。團結香港基金會的智庫表示,香港需要近 9,000 公頃來開發住房,而岩洞只能提供約 1,000 公頃,並且是在既有建設移入地底之後才會實現。

「這只解決了一小部分問題,」基金會副總幹事黃元山說。「除此之外我們還做了什麼?其他能創造更多土地的創新計畫呢?我們並不反對開發岩洞,但我們認為它既難於執行、成本高昂、非常耗時,且每個計劃都只能釋出寥寥幾公頃的土地。」

沙田污水處理廠的岩洞搬遷計畫始於 2012 年,並預計於 2019 年動工,工期九年,完工後還有兩年的試營運期,使整個計畫長達十八年之久。

「這個計畫是如此龐大,乃至於我們無法承擔任何失敗,所以我們必須花至少一年的時間,測試設施在岩洞中是可行的,之後我們才能釋出(原址的)土地。」何東尼說。

成本支出也是一大負擔。廠址搬遷預計要花 6,000 萬英鎊,每立方公尺的成本高達 275 英鎊。地底建設的成本大約是地上的兩倍。

雖然前置作業支出高昂,但岩洞設施的維護成本比傳統建築來得低,而且永遠不必拆除。

這類建築也能降低能源消耗。地底下較為恆定的低溫可以節約空調的使用,尤其是在香港惡名昭彰的炎炎夏日,白天溫度計的水銀汞柱鮮少低於攝氏 30 度。

為了能讓這個計畫更加討喜,官方推出了以挖洞技能聞名的卡通土撥鼠,並主辦一系列公開教育活動。

儘管香港的住房短缺人人皆知——連旅店都一床難求——何東尼和羅志祥強調目前並無穴居的計畫。

「我們不建議在岩洞裡蓋房子,但我們會盡可能將更多設施移入地底,釋出更多地表空間提供居住,」羅志祥補充說明。「我們仍然認為地表是更宜居的環境。」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香港政府期待地下化能解決不受歡迎的公共設施問題。(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